从电线杆到互联网,莆田系遭人骂,但没人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华商韬略安如山

“割包皮第二根半价”这种有些离奇的广告背后,医院,很多人没去过但医院,他们都是从莆田一个镇——东庄——出发并由此医院之旅。

然而,全国“开花”的莆田系医在莆田当地却只有三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这一切的开端是莆田系的“教父”陈德良

出生于年的陈德良,是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人。从小的家境贫寒,让他对于金钱的渴望异于常人,通过戏班他认识了一个卖膏药的师傅,在学习结束后便开始自立门户,开始做起了医药生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有一种叫做“疥疮”的传染病开始泛滥,陈德良靠着自行研制的疥疮治疗偏方,和一张结业证书,成为了本地的民间皮肤病“专家”。后又陆续收下了8个徒弟,开始了走出莆田,走向全国的道路。

莆田系的根基就是陈德良以“全国巡诊”的游医模式扎下的。

他们每到一处便开上两间房,一间房看病,一间房配药。电线杆上贴上广告,坐等患者上门是他们最初的经营之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在过南闯北撞、提心吊胆中的日子后,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他们,开始着手改变这种常年打游击的地下状态。

正赶当时全国开始流行承包制,其中一位徒弟詹国团便提出“整合资源”,从“地下”到“地上”的好主意:医院承包科室。

他们在莆田注册公司,医院签约,医院的门诊,然后以此为样板,快速扩张。最开始还是医治老本行,后来病人越来越多,遇到不会治的病就翻医书。医院拿药高价再出售给病人。

从简单的皮肤病到后来性病等特殊领域,最后甚至喊出“包治百病”的口号,医院的公信力、铺天盖地的街边广告以及电视广告投放快速在全国崛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后因为扩张过猛,手段低俗,引起了一系列医患矛盾乃至社会问题,这才被媒体和政府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aguoo.com/jcyy/5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