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toosendanSieb.etZucc.或楝MeliaazedarachL.的干燥树皮和根皮。
别名
苦楝、楝树果、楝枣子、苦楝树、森树、翠树、紫花树、川楝皮。
产地
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剥取,晒干,或除去粗皮,晒干。
性状鉴别
本品呈不规则板片状、槽状或半卷筒状,长宽不一,厚2~6mm。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交织的纵皱纹和点状灰棕色皮孔,除去粗皮者淡黄色;内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呈层片状,易剥离。气微,味苦。
性味归经
苦,寒。有毒。归脾、胃、肝经。
性能特点
本品苦燥寒清,有毒而力较强,入脾、胃、肝经。内服善毒杀蛔虫、蛲虫、钩虫,治蛔、蛲、钩虫病。外用能除湿热、杀灭皮肤寄生虫及抑制致病真菌,治头癣、疥疮。
功效
杀虫,疗癣。
主治病证
1、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
2、头癣,疥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鲜品15~3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汤洗。
使用注意
本品苦寒有毒,能伤胃损肝,故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脾胃虚寒、肝病患者、孕妇慎服。
来源:道医
近期热门
(点击图片/文字直接阅读)
胃病12类用药
春季皮肤病
花茶组方pop
春季7大类疾病
感冒引导话术
不可同服的中西药
避免效期案例
收银台陈列
处理效期产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