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甲骨上的刻划痕迹被确认为是商代文字,是当时的中国考古的三大发现(敦煌石窟、周口店猿人遗迹)之一。可是它的发现过程,却是十分偶然而又富于戏剧色彩的。
清朝末年,河南安阳小屯村。有个叫李成的剃头匠,身上突然生了好多疥疮,又疼又痒,无比难受,但李成却没钱就医,只能忍着。有一天,李成看到农民在耕地的时候刨出很多白片片的东西,农民们不知道是什么就随手扔掉了,李成捡起来一捏便成了粉末,他把粉末涂在长疥疮的地方想用来止痒,却神奇的止痒了!李成把别人扔掉的白片片状的东西收集起来,卖给药铺,药店老板翻阅了《本草纲目》才知道,这就是中药里的龙骨(上古爬虫类动物的化石)。
清朝末年,河南安阳小屯村。有个叫李成的剃头匠,身上突然生了好多疥疮,又疼又痒,无比难受,但李成却没钱就医,只能忍着。有一天,李成看到农民在耕地的时候刨出很多白片片的东西,农民们不知道是什么就随手扔掉了,李成捡起来一捏便成了粉末,他把粉末涂在长疥疮的地方想用来止痒,却神奇的止痒了!李成把别人扔掉的白片片状的东西收集起来,卖给药铺,药店老板翻阅了《本草纲目》才知道,这就是中药里的龙骨(上古爬虫类动物的化石)。许多人都知道了这种白片片的是药材,能卖钱!纷纷跑去地里挖卖给药店铺换成白花花的银两。就连庙会上也有人出摊专卖刀枪跌打药,年,时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患伤寒,请太医诊治,太医给他开的处方中有一味药叫“龙骨”。王懿荣发现“龙骨”上刻有刀痕,与铜器铭文相似,断定是一种前所未见的古老文字。他寻根究底,查明来历,并派人到药店拣出那些刻有文字的“龙骨”,以高价买回,共得多片。
许多人都知道了这种白片片的是药材,能卖钱!纷纷跑去地里挖卖给药店铺换成白花花的银两。就连庙会上也有人出摊专卖刀枪跌打药,年,时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患伤寒,请太医诊治,太医给他开的处方中有药叫“龙骨”。王懿荣发现“龙骨”上刻有刀痕,与铜器铭文相似,断定是一种前所未见的古老文字。他寻根究底,查明来历,并派人到药店拣出那些刻有文字的“龙骨”,以高价买回,共得多片。
“细为考订,始知为商代之骨,至其文字,则却在篆籀之前”,王懿荣确认这些甲骨上刻的符号确认为我们祖先创造的古老文字。王懿荣是揭示甲骨之谜的第一人,使我们的文字史由此提前了一千多年。
王懿荣不仅是甲骨文研究的先驱,而且是一位富有民族气节的爱国志士。年8月,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王懿荣以一介文官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保卫北京。侵略军进攻东便门,王懿荣率领兵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王懿荣投井自尽,妻子谢夫人以及长媳张氏也投井自尽。显示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
历史趣谈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