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言蟹语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食蟹与养生
螃蟹,亦名郭掌、黄伯、拥剑、执火、彭越、横行介士、无肠公子等。以其横行,则曰螃蟹;以其得声,则曰郭掌;以其外骨,则曰介士;以其内空,则曰无肠。贾宝玉《螃蟹咏》诗有句“横行公子却无肠”正是化用螃蟹别名而成。
螃蟹的营养
螃蟹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远高于猪肉、鸡肉,核黄素、钙、磷、铁和维生素A的含量也很高,适当食蟹可以补充人体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
螃蟹还有抗结核作用,吃蟹对结核病的康复大有补益。
选蟹技巧
挑选蟹时应注意:必须是活的且动作灵活,用手翻过螃蟹后,能够马上翻过身来,好的河蟹还能不断吐沫并有响声;
放在手中掂轻重,沉的蟹为好蟹;
用手按爪以检查蟹的肉质干不干净。
食蟹会过敏?
食蟹过敏属于海鲜过敏一类,有一些人在吃过螃蟹之后,全身会出现红肿斑点,有些人还会瘙痒难忍。
凡是食蟹过敏的人都是对螃蟹中某些特定物质过敏。过敏物质进入血管刺激了特定的激活因子,进而释放致敏物质,以致血管扩张和毛细血管后静脉通透性增加,出现红色斑点。一些致敏物质还会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瘙痒或疼痛性烧灼感。如果真皮深层和皮下或黏膜层组织受累,则会在局部产生血管性水肿。
过敏后的处理措施:
1、不要再吃螃蟹(天涯何处无美食)
2、如果过敏症状比较明显,全身瘙痒难耐,可以尝试服用常见的抗过敏药(如氯雷他定),在服用抗过敏药的同时,还可以加服维生素C。
3、不吃药一般也没事,过一两天就能自愈;
4、期间不要吃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等(如葱、姜、蒜、韭菜);
5、如严重者发生全身红肿、昏迷等情况,医院急救
中医评蟹
中医认为蟹性寒、味咸、有小毒,归肝、胃经,有散热、通经络、续经接骨、解结散血、理食消胃等功效。全蟹蒸可治胸中郁结淤血,伤筋折骨;煮酒食治产后腹痛,恶露不下。
《本草拾遗》认为“《本草拾遗》:蟹脚中髓、脑,壳中黄,并能续断绝筋骨,取碎之微熬,纳疮中筋即连也。”
《随息居饮食谱》曰“蟹,甘咸寒,补骨髓,利肢节,续绝饬,滋肝阴,充胃液,养筋活血。爪可催产,堕胎。”又有“补骨髓,滋肝阴,充胃液,养筋活血,治疽愈核。”
慎食螃蟹人群
脾胃寒滑.腹痛喜热恶寒之人,咸不宜服。
——《本草经疏》
螃蟹性寒,脾胃虚寒者吃后容易引起腹痛、腹泻。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最好不要吃螃蟹。伤风感冒、虚热的人,“中气虚寒,时感未清”,伤风感冒虚热的患者应清淡饮食,高蛋白螃蟹不易消化吸收,贪食会增加身体负累。
2.肝炎患者不宜食螃蟹
肝炎病人由于胃黏膜水肿、胆汁分泌失常,消化功能衰退,不能消化吸收蟹肉丰富的蛋白质,滞留在肠道中腐败,会导致腹胀恶心呕吐,甚至导致干细胞大量坏死,使病情恶化。
3.心血管病人慎食
螃蟹特别是蟹黄胆固醇含量较高,冠心病、动脉硬化症、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患者食用会加重病情。
4.肾功能不全患者慎食
大量摄入蛋白质氨基酸会使肾脏负荷加重,因此肾功能不全者吃蟹只能尝尝味道。
小编:螃蟹一点也不好吃,真的。
食蟹禁忌
1.蟹不可同柿及荆芥食,发霍乱,动风。——《本草纲目》
柿中含鞣酸,蟹肉富含蛋白。二者相遇,凝固为鞣酸蛋白,不易消化。使食物滞留于肠内发酵,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食物中毒现象。
2.“柿梨不可与蟹同食。”——《饮膳正要》
蟹与梨,梨味甘,微酸,性寒。陶弘景《名医别录》云:“梨性冷利,多食损人,故俗谓之快果。”民间有食梨喝开水,可致腹泻之说。由于梨性寒冷,大闸蟹亦冷利。二者同食,伤人肠胃。
3.蟹和花生不共同进食
油腻之物遇冷利之物易致腹泻,故蟹与花生仁不宜同时进食,肠胃虚弱之人,尤应忌之。
4.蟹和香瓜不宜同食
香瓜即甜瓜,性味甘寒而滑利,能除热通便。与蟹同食,有损于肠胃,易致腹泻。
5.螃蟹性咸寒,又是食腐动物,所以吃时必蘸姜末醋汁来祛寒杀菌,不宜单食。
6.螃蟹的鳃、沙包、内脏含有大量细菌和毒素,不宜食用。
7.醉蟹或腌蟹等未熟透的蟹不宜食用,应蒸熟煮透后再吃。
8.存放过久的熟蟹也不宜食用。
9.不宜与茶水同食,吃蟹时和吃蟹后1小时内忌饮茶水。
10.螃蟹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但死螃蟹忌食之;因为螃蟹喜食动物尸体等腐烂性物质,故其胃肠中常带致病细菌和有毒物质,一旦死后,这些病菌大量繁殖;
另外,螃蟹体内还含有较多的组氨酸,组氨酸易分解,可在脱羧酶的作用下产生组胺和类组氨物质,尤其是当螃蟹死后,组氨酸分解更迅速,随着螃蟹死的时间越长,体内积累的组氨越多,而当组氨积蓄到一定数量时即会造成中毒。
古方以蟹入药
1.治骨节离脱:生蟹捣烂,以热酒顾入,连放数碗,其渣涂之,半日内,骨内谷谷有声即好,干蟹烧灰,酒服亦好。(《唐瑶经验方》)
2.治跌打骨折筋断:螃蟹,焙干研末,每次三至四钱,酒送服。(《泉州本草》合骨散)
3.治小儿解颅:蟹螯并白及烂捣,涂囱上。(《本草衍义》)
4.治湿热黄疸:蟹烧存性研末,酒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日服二次。(《濒湖集简方》)
5.治疥癣:螃蟹焙干研末,调猪脂敷患处。(《泉州本草》)
6.治漆疮延及满身:捣烂生蟹涂之。又可敷疥疮湿癣之久不愈者。(《肘后方》)7.治妇人产后儿枕疼:山螃蟹不拘多少,用新瓦焙干,热烧酒服,良效。(《滇南本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