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世界仍有这样残酷的死亡

为什么世界仍有这样残酷的死亡

(除最后一张图片外,其他均为朱岩先生提供,在此致谢)

首先说明,都是往事。

往事为什么还会活着?一定是有东西触发了它。

所有的生命啊,都是上苍的恩赐。只是,我们走着走着便落了单,走着走着便突然开了挂。

如今,条件的改善,已将这些往事冲入历史的灰尘。而从多追求美好生活的生命,相信她一定还活着。不仅只活在亲人的痛苦的记忆里,也活在相关者的心中。

前几天(作者指年3月)深夜,高中英语老师给我打电话,说他的一个学生自杀了。

我大吃一惊,因为他说的这个人,我虽然没有见面,但在老师的推荐下,找我咨询过病情,当时我听后,还劝她去看医生。再往前,是英语老师说这个人在外地当老师,也是个文学爱好者,比我晚好几届,但都是他的学生,想介绍我们认识探讨一下文学。我说,自己好久没有在文学圈行走,总是处在文学圈的边缘,因此有点惭愧。之后,这个同是老师学生的老师给我邮箱里写了一封信,我当时虽然有所感触,但未多想,只是礼节性地回了一封电子邮件。那之后又是两年多过去,她中间曾给我打过一个电话,无非是读了我的文章,觉得很有感觉,发现生命的可贵,人一定要坚强地活着,云云。我表示感谢,希望在南方同是异乡的她活得幸福。之后,再无联系。春节前,单位事多。有天中午,她突然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自己好像有病,一直睡不着,精神高度紧张。因为她生活在南方珠海,我说,医院,离珠海近,可以就近看看。如果不认识人,我还可以托人介绍找专家。当然,如果愿意到北京来看病,也可以找我,我会找最好的专家教授。她说,有需要时再找我。我们庸庸碌碌地活着,锁事太多,她后来没找我,我以为她找到了,也就没再联系。

春节回了老家,因为时间紧,除待在没有信号的乡下陪孤独的父亲和从遥远新疆回来的舅舅外,没有见任何人。回北京后上班,万事又从头始,也没再想起她看过医生没有。但前几天,老师在外地深夜打来电话,说起这个女生自杀的事,不胜唏嘘。我顿时非常自责,觉得虽然不曾谋面,但没有关心陌生人的世界如何活着。加之很久未上网,便上去一看,搜狐邮箱挤满了多封垃圾邮件。我便一条条的删,想起这个人曾给我写过一封信,便在邮箱里找,还好,最后真的找到了。我再次认真阅读了来信,很是感慨,我们都是在那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如果人生路上不是及时修正自己,不知道这样的生活会给每个人带来怎样的影响!很想把这封信贴在这里,供大家参阅。同时,希望在故乡红安经历了这样生活的人,在外面学会调节,学会坚强。我们的过去,都是这样走过的,曾经不知多少次觉得生命没有什么意义,无数个人(包括今天大家都认为阳光无比的我)都曾想过自杀。所幸,那些苦难的日子终于熬过来了。希望所有经历了同样生活的人,能及时摆脱成长中带来的阴影,找到另外一种生活,只要比过去活得好,那就一定要知足地活着。不要与别人攀比,要与自己的过去相较,转而找到存在的意义,以及卑微的生命,对于亲人们多么重要的真谛。

来信时间是年11月16日下午11:17:33,遵本文作者要求,在此不写其名。

全文如下:

读李老师的文章,我们让怀旧之水纵情泛滥,故乡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存在,不愿去多想它,它却总能时时入梦来。在红安一些不堪的经历,因了它的苦涩,因了它的暗淡,愈发使我们刻骨铭心,难以忘怀。总以为现在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努力想让那些曾经的苦痛都随风而逝,忘了吧,就当从来就没有过,现在不是已经生活得很好吗?读李老师文,回首前尘往事,才发现,竟不曾忘记一丝一毫。况且,不去想,不代表过往不存在,它还是与现在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像一张网,罩着我,让我无从挣脱。对着电脑看李老师的博文,泪水一次次冲刷我的面庞。我想要对李老师说,身为男儿身,你还是幸运的,读书的红安女孩,要遭受比你更深的折磨。读书的时候,男孩子最大的困扰就是吃不饱饭,如何填饱肚皮就是他们的主要课题,很多人将几年的精力与智慧全部贡献给了肚皮而忘却了学习才是主要任务,这当然不能怪孩子本身。至于女生,除了这个,还有更令人恐惧的问题:一个是卫生,我不明白那时的红安政府怎么一点都不







































北京看白癜风的好医院
北京市中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aguoo.com/jcyy/3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