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原创车田河之恋

车田河之恋

作者:荔哥

  引子:年5月20—21日,平乐县师范学校附设高中班同学66人在毕业40周年之际从各地回归平乐相聚并巡游母校旧址——车田河畔,寻找当年影子、追忆亲身过往、重温同学故事、体会当年情结,感慨万千,特回忆以资纪念。

  “同学是前世的债,是今世的情”,这网传情诗不管是否出自大文豪莫言之手,相信曾经的同学都有所感慨,特别是青春已逝、年华已老的你我,这份“缘”尤其值得珍藏。

  我们平师高中的同学情——“缘”自车田河。那是十年动乱末期的年,一群稚气示未脱、乳臭未干的少男少女,怀揣着迷茫的青春梦,或是离家出走的兴高采烈,踏上了“离情别恋”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距离平乐县城45公里,位于在源头镇车田河畔的平乐县师范学校。他们离开了父母的管束,别恋其自由的奔放,有生以来的自由奔放。

  平乐县师范学校校园与处于玄武村的国营源头农场相邻隔于车田河两岸,校园前面是横穿的“平八”公路,背靠的是香炉村农舍,右依车田河之畔,左边掩蔽着李子树林,周边是一望无际的农田坡地。女生宿舍与老师宿舍及办公室同处,男生宿舍与教室另处一方,与农家房舍仅几米之隔,两处生活泉水也位于男生宿舍前面水塘边上,学生与村民共用两池泉水。然而学生与村民几乎没什么交流,也没什么大的交集,只听说某同学因饿偷了村民的洋芋(美人蕉根茎)被村民追赶,还有顽皮的同学趁晚上爬进学校厨房偷吃剩饭且将吃不完的剩饭渣子倒进水池被村民告状的事件外,其它倒也相安无事。

  为什么放着创建于清朝末年的平乐县中学不读而舍近求远去位于穷乡僻壤的平乐县师范学校附设高中上学呢?起因应追溯于文革初期,68年文革动乱,平乐镇里所有学校停课一年,而刚上小学一年级的超龄儿童,也只好与下一届适龄儿童为伍重读小学一年级,所以这一届的学生人数特别多,到了高中段,平乐县中学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只好新增开设了平乐县师范学校附设高中班,相关部门干部带头、家长自愿的子女或者看似稍为成熟的少年被分配到了这所学校,我们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这所平乐县师范学校的师范生仅有一个班,附设高中也只有同期的两个班级,高中学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仅此一届,奇葩一朵朵。而此平乐师范学校与原广西省立平乐师范学校也没直截渊源,原来的广西省立平乐师范学校在撤消平乐专署时,搬迁到了贺州并变身为梧州师范学校,现升格为贺州学院。

  虽然奇葩,但在茫茫人海中,相逢是一种缘份。正因为我们相逢于车田河畔,也因此造就了我们昨日的同窗故事及今生的车田河之恋,也就有了我们今世的情缘。

  车田河不大,二十多米宽的河面,联通着地下暗河,深不见底,男同学夏、秋天都会去车田桥下游泳洗澡,勇敢跳皮的同学会从十多米高桥面上往下扎猛子,说一猛子下去泉水冷得浑身肉麻麻的。女同学爱干净,也常到河里洗东西,一次到河边洗蚊帐,因用力过猛将蚊帐扔到河里,眼看蚊帐就要被水冲走,三人急得大叫也见不男同学帮手,幸好找到竹杆才将其捞回,不然晚上就得喂往蚊子了。

  车田河一带属喀斯特地貌,周边有很多漂亮的溶洞和石林,沿车田河往上十几公里有一座穿山,形似桂林市穿山的样子,有二拨同学曾去探险,这些无知的同学什么行头也没有,每人拿支手电筒就去了。有一次4名要好的同学相邀爬上穿山,在半山腰的穿山孔侧面见有洞中之洞,不由好奇一头就往洞中摸去,洞中曲曲弯弯、忽上忽下,曲径通幽处,洞越走越深、路越走越奇、手电光越来越暗,忽听水声、忽见岔洞,不由心中发毛,有人提议往回走,伙伴们赶紧返身,感觉越走越不对,返程已不是来路,咋走也得走啊!天随人愿,在天黑之前,他们走了出来!吉人自有天佑,不过出洞不在山腰,而在另一侧山脚下,怎一个险字了得!

  冬天,夜里一次忽降大雪,早上满山遍野银装素裹,山峦叠嶂的风景尤其好看,几个男生为其景色所倾倒毫不犹豫地往山涧走去,满树的冰挂,山野草茎被冰冻在其间,玲珑剔透,煞是奇特好看,不觉间已听不到上课铃声,从不随便不迟到这些同学因此差点旷课了。天冷洗澡成了问题,男同学不愿去等只有两个龙头的热水,脱光衣物猛从宿舍冲入冬暧夏凉的泉水池中洗澡澡。女同学更不便了,特别是热水锅里发现一只臭不可闻的死老鼠后,她们也加入洗冷水澡行列,不过她们只能是在相互看得见头的隔间里听旁边人牙齿打颤的声音了。晚上由于天寒,有的同学只有4斤的棉被,为抵御寒冷只好几人并床同被入睡,男同学难以忘怀的“疥疮”可能就是这样传染的吧。“疥疮”那时学生们称之为“痨拐”,平师高中大半数的男同学被传染上,晚上痒痒声不断,抠挠声不绝于耳,白日上课无精打彩。患者全身擦遍硫磺软膏也不见好转,所幸同学们听说源头仙家村田间有温泉能治“疥疮”,大家不畏艰辛行走二十多公里寻找稻田间只十几平米的温泉,经过温泉浸泡,“疥虫”竟然在同学们毕业之前被消灭了。这支泉眼可能就是如今著名的平乐源头仙家温泉的“源泉”了吧。

  民以食为天,十六、七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那时由于油水严重不足,同学们总觉难有饱感,特别是男同学,吃八、九两饭的有之,甚至有的同学竟然打赌吃完二斤白米饭,还有的同学晚上从窄窄的打饭窗口钻进厨房做偷吃的好事。有本事的同学经常捕捞鱼虾犒劳自己,而没本事的同学只得偷摘南瓜填填肚子,没见过用脸盆锑桶煮南瓜吧?没见过无油盐的南瓜还吃得津津有味的吧?干这事的不论身份、不分好坏都有经历。女同学也有能人,趁煮猪食拿喂猪的红暑放到火灰中烘烤供自己享用,哈哈!与猪争食。那时没有人工饲料,都是学生种的红暑藤之类的用作猪饲料,红暑叶也没人会吃,还有校办小工厂的池子里长满野生洋西菜也不见有摘去人吃,鱼塘中有很多泥蛇,男同学只知道用套绳钓上十多条放在路中吓唬女同学,也不知它是滋补物,只知道偷摘同学们自己种的南瓜,真的好傻!有的坏同学为煮南瓜竟然把床板当柴火劈了,也曾有不可貌像的好学生竟然在校长窗前偷摘李果,被发现后仍装坦然的样子蒙混过关。唉,都是些正在长身体的读书少年,孔乙己说读书人偷书不算偷,罢了!

  当时各家长给的生活费,大都在十五元左右,少则八至十元,二十元的少见。平时茄瓜青菜一毛二分一餐,一、二星期见一次猪肉,二毛钱一小勺,那个味道真香。一般也不敢多吃,留点余钱上源头镇赶圩购些生活用品。有的女同学用家里送来的猪油拌饭吃,这都是稀罕之物了。当时少施农药化肥的青菜味道还好,只是不见油星的青菜中经常有些小青虫之类的荤物,一次有一同学打完饭菜,见菜中有一条小尾巴,拧起一看:哇塞!一只老鼠。顿时,学校蛙声一片!

  遇洪涝天灾,学校半个月见不到青菜,印象最深刻的是连续大蒜叶酱油汤,学生们美其名曰形象地谑称之为“浪渣汤”。起外号是某些同学的绝活,近半数的同学都有诨名,连女同学也不例外,建立在取乐心态上的这些外号很多确实不雅,过去的事同学也不太记较,相互关系也算融洽。四十年过去有的姓名模糊了,但这些诨名外号确在拉近同学间距离,这是一个意外。

  同学中有位文人,写了一篇名为《战前练兵》的相声剧,内容大概是讲在平师高中班同学半工半读活动是为将来毕业后到广阔天地农村去干大作为的。确实平师的半工半读让同学们开了眼,数学学的是农数,物理学的是农机,实践课是学开拖拉机、用牛、种田、种花生,到校办小工厂做算盘,有女生开手拖撞墙差点开进房子里,一坏男生重拳差点把教用牛的老伯打晕,如此种种晕事、趣事太多。每个班组都有菜地,小组同学一起浇水、施肥、改良土地,虽然男女同学嘴上不怎么交流,心还是蛮齐的。

  行路难,虽不是难于上青天,但也是城里同龄人难以体会到的。女同学为了吃一碗米粉解馋,或轮流去采买同学约定的芋头、萝卜油炸粑,要行走近二小时到源头圩镇,也有的女同学翻山走越岭二个多小时去阳安圩镇。男生为免行走图方便拦截或强爬拖拉机是常事,弄得拖拉机司机象遇见土匪似开得飞快。一次学校组织去二塘镇的县氮肥厂参观,同学们回程至平乐镇家里大都是步行走的,见个别男同学车骑后座上搭的女同学,眼馋的很。也是那次二塘之行一位同学馋鱼被鱼刺卡了,至今不敢吃鱼。如果说徒步十多公里的二塘、源头、阳安圩镇不算啥的,小几十号人徒步行走一整夜从车田的学校走回平乐县城家中,四十五公里的砂石路程,其中情景可想而知是什么滋味。

  徒步夜行目的之一是省钱,而为省时省钱同学间相互理发也为常事,有的同学抱团互理光头已成为平师学校的一道风景,而老师也因凹凸不平的发型引得全班哄堂大笑。学生开学报到时,有同学问接待老师:您到过平乐吗?而让其老师郁闷好久。

  源头农场离平师学校不远,曾有不少桂林市的知识青年下乡在那里工作。一天晚上,几个桂林男知青出头为学生间琐事纷争与学生中的强人约架,弄得校园满城风雨,所幸末出大事。有趣的是,不打不成交,这些人以后还成了经常往来的朋友。桂林知青穿作打扮得体时髦,其牛仔裤、喇叭裤成了同学们追逐模仿的对象。学生们没有钱买牛仔裤,只能动手改良自己裤子,通过剪裁车缝把自己的裤腿改小改窄,尽管改的形状不怎么好看,终究也是过了一把牛仔瘾。还有,很多同学由此学会了缝纫,有的还真的练就了裁缝一把手好,当然这是后话。

  毕业前夕,男女同学在车田桥上、水池边的小石林中留下了不少青春倩影,有心的女同学请老师题词或同学间相互留言,基本是有着革命时代烙印的励志檄文,如今抚摸着两鬓银丝看着檄文不免心生万千感慨。平师的老师都是平乐县出类拔萃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教书育人,学生们受益匪浅,走出社会至今,虽然无多栋梁之材,也无什社会渣子,这是我们平师高中同学之间值得称道的一件事情了。

  以诗结语:

  四十年缘聚惊梦,车田河如昨同窗。   问一声生活过往,嘘唏泣泪眼婆娑。   抚慰着银丝白发,抹去兮久别泪花。   人生路没有永远,有缘人再续桑巴。(仅凭记忆难以穷尽车田河同窗故事,一家之言敬请拍砖、斧正!)

平乐热线网友留言摘录

  午后茶:八十年代,知道这里叫源头农业中学,简称平乐农中。以前,在学校生疥疮,那太可怕,通身抓,一身疤瘌。商店都有卖特效药:硫磺软膏。擦几次,一般都好了,但是,如果有同学仍没好,不心心又会感染的。

  小朝:66个同学,这个数字好好。平乐县师范学校附设高中班。小的时候,一直都觉得源头离平乐好远,附近住的老人有的一辈子都没出过平乐。就是因为太远。40年了,同学聚会真不容易。

  平乐老游丸子:

离别学校四十年

头上青丝变白雪

难忘同学的情缘

回首往事在眼前

读书遇十年浩劫

离校遇正在分田

各显神通在弄钱

为一斗米在流血

想起往事泪连连

不以成败论英雄

安心过好每一月

有谁先去蓬莱游

莫忘通知去告别

  简单:好文章,如果有照片就更好了!

  天光鸟:年纪大了,回忆美好,自然而然了。平乐这段历史,了解的人不多。

  朝天椒:地道的本土乡情,好感动啊,放几张照片上来看看嘛!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哪治的好
北京哪里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aguoo.com/jcss/4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