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笙我的青春岁月之求学之路五

我的青春岁月之求学之路(五)

文恒笙

能考上县一高,已经是我们村的骄傲啦,全村我是第一个走出家门去城里上学的人,收到通知书的一瞬间,全村都传播开啦。

我则不同,心里很平静,换个地方上学而已。但是内心也还是有点小欣喜地,毕竟可以天天在城里呆啦,一个农村孩子,能天天在城里呆着,也是一种小骄傲呗。

图片说明:商丘文庙(原商丘县一高旧址)

但是,面对上学必须带的学费和一些必须的生活费用才是我所担心的。家里几乎一贫如洗,哪有那么多钱啊。我只能凭自己的力量去挣吧。刚好二姐夫村里人都去一个砖厂打工,我也加入了打工行列,与他们一起去砖厂干活啦。

我毕竟身单力薄,没多大力气,我的任务是推砖坯,就是从砖机上接住湿的砖坯,用手推车运到空地上,把砖坯摆好晾晒。一天下来可以挣到2.5元,中间距离大概有二百多米,一天(需要往返二百多趟,所以一天下来也是累的筋疲力尽,偶尔机器出故障才能休息一会,开始我和工友们不熟悉,所以休息时总是一个人躲到一边看书,那时随身带有小说。后来我和工友们熟悉啦,他们还让我给他们读小说呢。干了一段时间,因为体力活确实太重,我有点承受不了,就回来啦,领的工资加上父母省吃简用凑的,我上学的费用基本凑齐啦。

商丘县(又称睢阳,归德,现为商丘市的睢阳区),是一所历史文化名城,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三皇之首燧人氏在这里发明了钻木取火,睢阳被誉为“中国火文化之乡”。商族、商人、商朝起源于这里,睢阳又被誉为“中国商文化之乡”。睢阳区是夏朝、商朝、周朝宋国、汉朝梁国、魏晋梁国、宋朝等历史时期的都城,燧人、颛顼、帝喾、姒相、商汤、微子、刘武、元颢、赵构等先后在此建都立国。一高(现为良浩高中)是一所历史悠久的文化名校。

那时候旅游资源还没开发,我们学校就坐落于归德府文庙遗址。归德府文庙,又名孔庙,为祭孔圣地。坐落在商丘县(由于政府改制,商丘撤地变市,现为商丘市睢阳区)古城内明伦堂东,前泮池,并立有孔子、范仲淹的塑像。是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庙建筑。孔子周游列国,回到祖籍宋国商丘时,曾在此讲学,后人为纪念孔子,就在此修建了文庙。归德府文庙始建于元初,距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历代均在原址上重建。与全国其他文庙布局不同的是,归德府文庙大成殿极具中原风格的建筑特点,是唯一一座学堂建在大殿右侧的文庙,形成了左殿右学的独特建筑格局。归德府文庙被列为河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说面:校园内的泮池

让我们倍感自豪的是校园内的古建筑,这些可是古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子可是先贤圣人,最让我们骄傲的是学校的院内有一汪水池,名曰泮池,池上有桥,名曰泮桥,老师告诉我们,古代只有秀才才有资格来文庙拜谒,只有高中秀才的人才能从泮桥上穿过。听到这,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我们一个个成为了舞文弄墨的秀才啦。

这里毕竟汇集了全县的精英学子们,所以,入学一段以后,来时的优越感荡然无存。首先是学习环境的适应,最让我头疼的是英语课,全英语教学,我之前接触的英语都是死记硬辈单词和句子,最差的就是口语,乡下老师都不是正规师范毕业的,所以全英语教学让我如坠云雾。最害怕老师提问我,因为我根本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但是还得硬着头皮学啊。

接着是物理化学,初中接触的是基础,到高中阶段就不行啦,知识面更广啦,层次更深啦,所以成绩很不理想。每次考试全校排名总是在三四百名左右,全校有六百名应届生。

到高二分科是,我犹豫再三,最终选择了文科,因为对我来说,历史、地理和语文还是我的强项。

那时的生活还是那么艰苦,离家远啦,一个月才回家一次,带干粮不方便啦,一般带的馍能吃一周左右,剩余的只能拿饭票去食堂买馍,饭票都是用麦子兑换的。那时自己不回家,一般是父亲和小妹来给我送粮食。

那时公元一九八四年到一九八七年之间,农村的生活还不宽裕,从农村来到城里上学的孩子还是很清苦。口袋里少的可怜的生活费,基本省舍不得花。别人怎样我不清楚,我那时是万万不敢去食堂的窗口打菜的,也许是农村孩子的自卑心里,对食堂供应的菜品连价格都不敢问。那时同样清苦的还有其他几个同学,我们会结合到一起,把从家里带的咸菜、豆酱汇总到一起,这些吃完啦,再把生活费凑到一起,兑钱去街上菜市场买些黄瓜回来,用洗脸盆把黄瓜洗净,撒些食盐,再倒些酱油腌起来,两天后就可以吃啦。有时带的生活费不够一个月花的,最后几天实在没菜吃啦,就蘸着酱油下馍,凑合着填饱肚子。一个月很难熬,刚到学校时还很想家,课间总是往学校门口张望,总希望家人能突然出现。

那时候被褥是从家里自带的,宿舍和教室并没有空调,夏天闷热,有蚊虫叮咬,秋天潮湿,冬天寒冷。一次我的同学吴新林,不知道从哪传染的,身上生了疥疮,由于我们接触频繁,我也被传染上了,小肚子,腿上都奇痒难受。最严重时都长成了水泡,上课也安心不了啦,最后实在没法,只好请假回家治疗。在家呆了一周,父亲带我去找一个老中医,用他的配方总算把疥疮治好啦。

还有一次,冬天下雪啦,大姐给我做的一双新棉鞋踏湿啦,晚上我便放到教室里取暖用的火炉上烤,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我就走进教室去取鞋,谁知道我抓到手里的是一把灰,鞋烤糊啦。这个冬天我再也没棉鞋穿啦,脚也冻烂啦。那时冻脚冻手是常有的事,我的手经常生冻疮。

我选择的是文科,地理、历史、政治课我还是比较偏爱的,语文我也很喜欢,尤其是喜欢读课外书,那时正赶上思想大解放时期,许多新生作家应运而生,反思文学成为畅销,我喜欢的作家有张贤亮、李存葆、梁晓声等。张贤亮的代表作《绿化树》《男人一半是女人》,电影《牧马人》很受欢迎,李存褒的代表作《高山下的花环》《山中那十九座坟茔》,梁晓声的《知情》《年轮》等,都是那时候接触并认真拜读的,那时候还接触到武侠小说,其实我是不太喜欢武侠小说的,但是金庸的《射雕英雄传》,我愣是在路灯下读完。因为对文学的偏爱,我的语文成绩还是不错的,虽然我的总成绩不太理想,但是我的语文成绩曾经考过年级第一名。

开始我们都是一个月回家一次,都是坐城乡公交车,后来,家里买一辆旧自行车,就骑车上学。一九八六年秋季的一天,已经升入高三的我和同乡的陈相振结伴骑车去学校,我们进入商周(商丘到周口的省道)公路后,一路边骑车边说话,快到商丘南关时,一辆四轮拖拉机迎面驶来,陈相振一看是本村的,就往路中间靠靠,好给他们打招呼,而此时我的自行车前轮刚好与他的而自行车后轮并行,他往中间一靠,我就急打方向,自行车直接与拖拉机的后斗想撞,我被甩出去了,瞬间昏迷,等醒来后,医院检查,后背严重擦伤,脊椎骨13、14节骨裂,好赖没伤着神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因为自己没经验,家人又不在场,我没住院,他们又把我送回了学校,当时的班长曹卉带着班干部来宿舍看我,见我伤那么严重,想法联系到我的家人,把我接回了家里。因为我的伤势很重,在哥嫂的坚持下,我又被送到包公庙乡的医院继续治疗。伤势稳定后,我便回家卧床休息,慢慢的等骨裂愈合。医生交代,一般的骨折要一百天左右痊愈,我这部位太特殊,伤势又稍微严重些,至少要躺四个多月,就这样我在家休息了四个多月没有下床,期间吴新林、陆方、李喜军等同学,不顾路途遥远,硬是一路打听着来到家里探视我,路上还扛着自行车涉水过河,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他们的到来很让我感动,当场热泪盈眶。

这样整整耽误了一个学期,还恰恰是在高三时期。这一次高三我的课程彻底拉下啦,伤好后我虽在第二学期又回到班级继续学习,但是由于课程拉下的比较多,成绩自然下滑严重,虽经努力追赶,但是还是以20多分之差,在高考中名落孙山。

在这一年,和我一起升学的王战民考入了河南省司法干部管理学校,还有其他同学也都步入升学行列,他们对我的触动很大,所以接下来的复习我更卖力。

高中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在这之前,我没有想那么长远,没有想到到底能读多久的书,当看到同学一个个都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我才真的受到了震撼。高中阶段,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做人,同学之间那种真诚,同甘共苦的友谊,一世难忘。

那时的同学除吴新林、陆方、李喜军外,还有刘新、张学军、韩文涛、戴宏祥、王传文、郭嘉明等等,相处的都很好。班主任叶齐明,待学生很和蔼,是段很难忘的岁月。

王绵民,笔名恒笙,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八十年代跻身于升学行列,毕业于河南省安阳市财会学校,现工作和居住河南省三门峡,籍贯河南商丘。业余喜欢写作,题材多以诗歌、小说、散文为主,已有数十篇散见于网络平台,文风追求淳朴自然。

投稿须知

《田园文苑》是立足中国,面向全球华人文学爱好者提供交流和学习的







































预防白癜风的方法有哪些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aguoo.com/jcss/17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