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时节
最舒服的便是泡澡了
在热腾腾的水中
似乎一天的疲累都已消失不见
然而最近这位小伙泡澡却泡出了事
30多岁的小王
在一公共浴室洗了次澡后
浑身奇痒难受
很快
一个屋子的人都被传染
……
不就洗了个澡吗?
怎么会患上这个病?
今年30多岁的小王,辗转各地务工好多年。今年年初,他和几个老乡来到扬州市邗江某镇务工。“平时干活特别累,就想着不加班的时候可以去浴室里泡泡。”其实他们所在的工厂里有简易的浴室,但小王每次感觉洗得不过瘾。“就想泡在大池里放松一下。”
可是这一泡却泡出了事。
上周的一天,恰好小王不加班,他早早地前往浴室泡澡。舒舒服服地泡过澡后,他又躺在长椅上睡了一觉才心满意足地回宿舍。谁知道,睡到下半夜,小王感觉周身奇痒难受。“先是大腿部、臀部,慢慢往上,腹部、胸口,连手指都痒。”
小王再也没法睡着。可到了第二天早上,小王感觉痒得好一些,就忍着去上班了。一天班上下来,晚上一睡到床上,他身上又痒得不行,还起了好多硬红疙瘩。“痒的时候就发狠要去看,第二天起来又忙着干活挣钱了。”
(网络配图)
这样拖了两三天后,不仅小王,整个宿舍的人浑身都痒得难受,有一个年轻一点的工友身上甚至搔出一道道血痕。小王这才意识到,他们患上了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皮肤病。
疥疮是什么?
疥疮由人型疥螨通过直接接触(包括性接触)而传染,也可通过病人使用过的衣物而间接传染。疥螨成虫寄生在人体表皮角质层内,在皮下开凿一条与体表平行迂曲的隧道。疥疮发病过程中有体液和细胞免疫参与,瘙痒症状与疥螨在皮损中活动、疥螨粪便等排泄物的物理、化学刺激,以及炎性因子和细胞的参与有关。
疥螨常寄生于皮肤较薄而柔软的部位,如指缝及其两侧、腕屈面、肘窝、腋窝、脐周、腰部、下腹部、生殖器、腹股沟及股上部内侧。头面部不累及,但儿童例外。皮损为针尖大小的丘疱疹和疱疹。指缝处常可发现由疥虫所掘出的隧道,在隧道口可用针尖挑出雌虫。这是疥疮特有症状。常伴夜间剧痒。皮损若经久不愈,常出现继发性变化,如抓痕、血痂、点状色素沉着、湿疹样变和脓疱。部分患者可在阴囊、阴茎等处可出现淡色或红褐色,绿豆至黄豆大半球炎性硬结节,有剧痒,称为疥疮结节。另一种罕见型为挪威疥疮,是一种严重的疥疮,多发生于身体虚弱或免疫功能低下者,该型皮疹广泛且有特殊臭味。
婴幼儿、儿童的皮肤角质层薄,皮损具有特殊性,皮损表现为多形性,可类似丘疹性荨麻疹、湿疹等,常累及头面部、掌跖,而这些部位成人等不易受累。
疥疮该如何治疗?
1一般治疗
以外用杀疥虫的制剂为主。凡集体发生或家庭成员患者应同时治疗。治疗程序如下:涂抹药物之前,最好用热水、肥皂洗澡,涂药时应从颈部以下行全身涂抹药物,皮疹集中的部位应反复涂药并加压摩擦。疗程结束时再用热水、肥皂洗澡。及时更换衣被,并将换下衣被用水煮沸消毒或烫洗曝晒。
2药物治疗
(1)常用抗疥疮的外用药物①10%硫磺(儿童5%硫磺)、3%水杨酸软膏。②1%γ-乳剂或软膏,注意神经毒性。③10%~25%苯甲酸苄酯洗剂或乳剂。④扑灭司林霜外用。⑤40%硫代硫酸钠溶液和4%稀盐酸溶液先涂前者2次,待干后再涂后者2次。每日早晚各1次,连用3~4天。⑥10%克罗米通乳剂或搽剂每日早、晚各涂1次,连用3天。
凡上述外用药物治疗后,应观察2周,如无新皮损出现,方可认为痊愈。因疥虫卵在7-10d后才能发育为成虫。愈后无新发皮疹仍有痒者,可外涂复方炉甘石洗剂。
(2)疥疮结节的治疗①焦油凝胶每晚涂搽,2~3周。②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曲安奈德)。③曲安奈德新霉素贴膏局部外贴。④冷冻治疗。
(3)内用药物瘙痒严重者酌情选用抗组胺药,继发感染者加用抗生素。
小贴士:
注意个人卫生,“三勤”:勤洗澡、勤换衣、勤晒衣被。不与病人同居、握手,不能和病人的衣服放在一起。发现病人及时治疗,换下的衣服要煮沸灭虫,不能煮烫者用塑料包包扎1周后,待疥螨饿死后清洗。
外出沐浴尽量不要泡澡
医生表示,正值秋冬季节,气候干燥,一些温暖潮湿,人员复杂密集的地方,还是有各种细菌滋生。“除了疥疮,还有体癣、阴虱病都很容易传染。”
确诊了病情,小王和同宿舍的几个舍友,一起按照医生的医嘱用药。大夫表示,治疗方法主要以外用杀疥虫的制剂为主。“集体发生或家庭成员同时发作的患者应同时治疗。先用热水、肥皂将身体洗浴干净,再周身涂牛黄软膏等药膏。“要从颈部以下行全身涂抹药物,皮疹集中的部位应反复涂药并加压摩擦。”除此,患病时穿的衣服,盖的被褥都要用水煮沸消毒或烫洗曝晒。
尽管疥疮、体癣、阴虱病这些病在单纯的家庭环境并不多发,但天冷前往浴室沐浴的机会多了,还有外出住宿等原因,也注意进行预防。
冬天洗澡的10个禁忌
1热水泡澡时间不宜过长
冬季天气寒冷,很多女生便喜欢舒服地泡在热水中,舍不得离开。但这可不是什么好习惯。冬天泡澡时间太长,会使皮肤表面失去油脂保护,从而产生干燥瘙痒等症状,还会引起皮肤发皱、脱水等情况。而且,长时间泡澡人容易疲劳,易引起心脏缺血、缺氧,致使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甚至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而猝死。另外,洗澡时间过长,头部血液供应相应减少,易导致脑缺血而发生意外。
建议:盆浴20分钟,淋浴3至5分钟即可。
2洗澡水温越高越好?
寒冷的冬天,很多人都喜欢用很热的水洗澡,甚至觉得越滚烫的水温越能提高身体热度。但洗澡水温过高却会让你的皮肤苦不堪言。水温过高会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干燥的程度。同时,过高的温度还会增加心脏负担,因为全身皮肤血管明显扩张,使大量血液流到全身皮肤,会使心脏缺血缺氧。
建议:水温24℃到29℃为宜。
3搓澡巾破坏皮肤保护层
搓身体时不要过多使用搓澡巾,尤其是不要使用尼龙材质的,其搓擦皮肤时会破坏皮肤的防护层,导致轻微外伤,进而引起皮肤病。用力搓擦还会消耗大量体力。有皮肤破损时尽量不要洗澡,以免加重感染。
4喝完酒不要马上洗澡
酒后千万不要立即洗澡,因为洗澡时,人体内储备的葡萄糖会因体力活动和血液循环加快而被大量消耗掉,而酒精会抑制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使其不能将储存的肝糖元转化为葡萄糖,并及时补充到血液中去,从而造成血糖含量大幅度下降。酒后洗澡容易引发头晕、眼花、全身无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引起休克。
建议:洗澡时间最好选择在酒后2小时左右。
5洗澡时紧关门窗?
很多人冬天洗澡都喜欢紧关门窗,唯恐外面的冷空气偷偷潜入。但如果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这种行为极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紧闭门窗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事件每年都有。用燃气热水器洗澡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风险,如安装不当、维护不好,都会带来危险,特别是在洗澡时极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冬天洗澡,门窗密闭比较好,人很容易因缺氧中毒。
建议:洗澡时别紧闭门窗,超过半小时一定要上前看看。否则若中毒超过半小时,会有生命危险。
6洗澡顺序有讲究
冬季的低温使人体皮肤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而冬季洗澡水的温度又相对较高,温热的水突然从头而至,会让人体调节系统“措手不及”,引起头部及全身皮肤血管骤然扩张,大量血液集中到皮肤表面,导致心、脑等重要脏器急剧缺血,头晕、胸闷等种种不适也会随之找上门来。心脏急剧缺血会引发心血管痉挛、心绞痛,严重者甚至诱发急性心肌梗死;脑部急剧缺血易出现偏瘫、失语等“中风”症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还会因此骤然下降,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甚至昏厥。
建议:冬天洗澡,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洗澡前先用热水冲冲脚,待脚部温暖后再慢慢往身体上淋水,让身体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7勤洗澡,更干净
很多人认为洗澡越勤,身体才会越干净。但随着冬天的来临,皮肤也变得越来越干燥脆弱,皮肤瘙痒也容易盯上这些“勤洗澡族”。有的人甚至认为,皮肤痒是说明个人卫生没做到位,于是,澡就洗得更勤、更彻底,但皮肤的瘙痒程度反而加重了。洗澡过勤会把皮肤表面分泌的油脂及正常寄生在皮肤表面的保护性菌群洗掉,容易伤害到皮肤的角质层,由此导致皮肤瘙痒,皮肤的抵抗力也会减弱,反而容易得病。过度用力的搓洗也会致使本就脆弱的表皮受损,细菌、真菌趁虚而入,造成皮肤感染。
8饭后就洗澡加剧心脏缺血
有些女性为了节省时间,在饭后立即洗澡,这样是很危险的事。一方面每顿饭后,人体要从全身调集一部分血液到胃肠帮助消化。饭后立即洗澡,由于消化道血流量较少,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引起肠胃道疾病,诱发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等症状。另外因为脑、心脏等部位供血不足,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另一方面会加剧心脏缺血,甚至发生心绞痛或猝死。
建议:洗澡时间应在饭后两小时,或下顿饭前1小时左右为宜。
9强度浴液会刺激皮肤
冬季皮肤本就干燥脆弱,如果使用清洁能力较强的浴液,会加重损害皮肤的保护层,加重皮肤问题。冬节洗澡的时候我们宜选择性质温和的沐浴用品,以避免对于肌肤的刺激,洗澡时选用的浴液一定要选择碱性小的,中性的最好。沐浴后最好涂一层可以润肤、保湿的护肤品。每天必须多饮水,还可以在房内放上一盆水,或使用空气加湿器,以增加室内的湿度,如有需要,可每隔数小时给皮肤喷点水,使皮肤始终处在一种较为湿润的状态。
10空腹洗澡易虚脱
回到家中,很多人喜欢先洗澡,再坐下来享受晚餐,但这种行为背后也有健康隐患。洗澡时因水传热快而使人消耗大量的热量,而人体的热量主要来源于血液中的葡萄糖。饥饿时,血中葡萄糖水平偏低,不能满足能量需求,就容易发生低血糖,易疲劳、头晕、心慌,甚至虚脱。
也不要早上刚醒就赶着去洗澡,身体机能刚刚运转就去洗澡也是对身体不好的。
希望各位身体健康,在即将到来的冬天中好好保暖!
来源:杭州日报
《生活周报》出品
图片来自网络
生
活周报
生活周报∣新文娱新城事新生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