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医院供稿
前言
年12月开始,武汉市发生聚集性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随着疫情的扩散,我国其他省市及国(境)外也相继出现病例。经专家研究发现,导致这次疫情的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nCoV,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成员将其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简称NCP。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为指导工勤人员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降低感染风险,根据国家权威资料并结合各岗位工作实际,编印工勤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应知应会手册,其中公共部分25条、专项部分11条。
公共部分
Q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此次中国武汉检出的病毒命名为-nCoV(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称“NovelCoronavirusPneumonia”,简称“NCP”。
Q
新冠肺炎的传染源有哪些?
主要是新冠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Q
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Q
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冠肺炎?
人群普遍易感。
Q
新冠肺炎的潜伏期多长?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
Q
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哪些?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
Q
新型冠状病毒的抵抗力如何?
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洗必泰)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Q
新型冠状病毒会人传人吗?
目前(年1月),95%以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都跟武汉有关系,去过武汉,或者从武汉来。从一些聚集性病例的发病关联次序和医务人员感染的情况判断,人传人的特征十分明显,且存在一定范围的社区传播。
Q
什么是飞沫传播?
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米)进入易感的黏膜表面。由于飞沫颗粒较大,不会长期悬浮在空气中。呼吸飞沫的产生:(1)咳嗽、打喷嚏或说话;(2)实施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或支气管镜检查,气管插管或是翻身、拍背等激咳嗽的过程中,心肺复苏等。
Q
什么是空气传播?
即气溶胶传播。可通过空气传播的颗粒:一般认为直径5μm,能在长时间远距离散播后仍有传染性的颗粒。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也可以经接触传播。
Q
什么是接触传播?
(1)直接接触:病原体通过粘膜或皮肤直接接触传播。1)血液或带血体液经黏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主要见于病毒的传播)。2)接触含某种病原体的分泌物引起传播,如疥疮。
(2)间接接触:病原体通过污染的物体或人的传播。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多通过间接接触传播;
Q
为什么要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4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平均在7天左右,短的在2~3天,长的10~12天。目前(年1月)对密切接触者采取较为严格的医学观察等预防性公共卫生措施十分必要,这是一种对公众健康安全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
Q
个人防护措施有哪些?
(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均衡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产生过度疲劳。
(4)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5)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6)如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发热等,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Q
怎样正确使用口罩?
(1)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颜色深的是防水的应该朝外。
(2)颜色浅的正对脸部,金属条的部分应该在口罩的上方,不要戴反了。
(3)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先洗手,再戴口罩。
(4)不管是系带的还是挂耳朵上的,都必须戴严密了。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最好覆盖住鼻子和嘴巴。戴好后两手分别放在口罩的两侧,对着口罩吹气,如果感觉有气体从周边出来,那就是口罩没有戴好,需要调整。
Q
如何正确洗手?
(1)用流动水将双手淋湿。
(2)取适量洗手液(或肥皂)均匀涂抹双手。
(3)认真搓洗双手至少20秒。
第一步,洗手掌。手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揉。
第二步,洗手背。手心对手背,手指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洗指缝。手心相对,手指交叉,相互搓揉。
第四步,洗指背。一手弯曲呈空拳,放另一手的手心,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洗拇指。一手握住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洗指尖。一手五指指尖并拢,放在另一只手的手心,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洗手腕。一手握住另一只手的腕部,旋转搓揉。双手交换进行。
(4)用流动清水冲洗干净双手。
(5)捧起一些水,冲淋水龙头后,再关闭水龙头(如果是感应式水龙头不用做此步骤)。
(6)用清洁毛巾或纸巾擦干双手。
Q
洗手在预防呼吸道传播疾病中有何作用?
手部接触所涉及的传播途径包括经水/食物传播、血液/血制品传播、空气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播、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等。研究表明,正确洗手是预防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Q
门诊急诊电梯怎么进行消毒?
(1)频次:每日4次(上、下午各2次)。
(2)浓度:mg/L(2斤水+1颗含氯消毒片)。
(3)消毒量:每立方米20ml消毒液。
操作方法:电梯内空气用配置好的mg/L含氯消毒剂喷雾消毒,电梯表面特别是电梯按钮使用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4)作用30分钟,然后用清水擦拭一遍。
Q
诊疗区域、物品如何进行消毒?
(1)地面:每日2次,每次用mg/L的含氯消毒液拖地。
(2)物表:每日1次,每次用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
(3)床:日常保洁,每日1次,每次用mg/L的含氯消毒液擦餐板、护栏、床头尾板、呼叫器等。
(4)终末处理,一般患者出院用mg/L的含氯消毒液彻底擦。遇可疑患者出院用mg/L的含氯消毒液彻底擦。
Q
隔离病人用过的被服如何处理?
隔离病人的衣服及床单、被套、枕套直接放入桔色袋单独包装送洗,洗衣流程应含有70℃30分钟或加消毒剂消毒。患者出院后,棉胎、床垫可采用床单元消毒机密闭消毒,或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Q
需要对医疗废物进行消毒吗?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规范,传染性的废物应该是双层密闭而不是现场消毒。
Q
医疗废物暂存处有什么新的要求吗?
应当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有工作人员进行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宜在暂存处单独设置区域存放,尽快交由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进行处置。用mg/L的含氯消毒液对医疗废物暂存处地面进行消毒,每天两次。医疗废物产生部门、运送人员、暂存处工作人员以及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转运人员之间,要逐层登记交接,并说明其来源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所有人员要按要求使用防护用品。
Q
运送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等区域的医疗废物有什么要求?
专人专车专桶,指定的专桶外表面有明显标识(红字:高度感染性废物),在医院选择最短路线避开人群多的区域。工作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应当防止造成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和利器盒的破损,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避免医疗废物泄漏和扩散。
每天运送结束后,对运送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含氯消毒液浓度为mg/L;运送工具被感染性医疗废物污染时,应当及时消毒处理,并记录。
Q
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的医疗废物有哪些?
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所有诊疗活动产生的废物,包括用后的防护用品等医疗废物以及生活废物均作为感染性废物处理。
Q
发热门诊的垃圾应该如何包装?
应使用带盖的垃圾筒,垃圾筒内套黄色垃圾袋,3/4满时鹅颈式封口,出污染区前外套一个黄色垃圾袋。如果垃圾袋有破损加套一个黄色垃圾袋。不推荐用消毒剂喷雾消毒垃圾袋外表面。
Q
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的病人的排泄物如何处理?
所有如厕病人冲马桶前盖上马桶盖,减少冲水时产生的气溶胶!这是感控的重要环节!建议在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的马桶上贴提醒说明。
专项部分
1
运送人员
(1)配戴医用外科或以上级别口罩、一次性手套(必需规范佩戴)。
(2)取送发热门诊或留观病房标本时,需要增加一次性手术帽、护目镜,并不得直接进入污染区。标本由上述科室放置于出口处,便于标本的收取。
(3)运送病人、收送标本时注意勤洗手(按照洗手五大时刻及七步洗手法)。
(4)接送病人过程中,患者病情允许可给病人戴口罩,尽可能减少与病人近距离面对面接触。
(5)平车、轮椅每次检查后立即用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小提篮每天两次以上。
(6)手机每天消毒一次。
2
绿色通道工作人员
(1)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工作帽、护目镜、隔离衣、乳胶手套。
(2)按洗手五大时刻及七步洗手法勤洗手,不能到处乱摸乱碰(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
(3)每天擦床一次,如有可见污染物应及时擦拭消毒。使用抹布应用消毒液浸泡半小时以上。消毒液配置浓度要准,一般是ml水放1颗泡腾片(mg/L),遇到可疑新冠肺炎的病人ml水放2颗泡腾片(mg/L)。
(4)吊塔每天用mg/L的含消毒液擦,可疑病人用mg/L的含氯消毒液每天至少擦2次。
(5)使用后的口罩、手套、帽子投放在黄色垃圾桶内。
3
医疗废物收集、暂存处工作人员
(1)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帽子、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围裙、护袖、一次手套及防刺手套。
(2)注意勤洗手消毒。接触电梯按钮时使用笔尖(用后75%酒精擦拭消毒)。
(3)车辆每天消毒两次(mg/L含氯消毒剂),手持机、蓝牙秤擦拭每天各消毒两次(75%酒精)。围裙护袖每天下班前用mg/L含氯消毒剂浸泡半小时后清水冲洗干净。
(4)其他按正常流程执行。
4
生活护理人员
(1)正确佩戴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必要时戴工作帽、手套、隔离衣等防护物品。
(2)生活护理及外出陪检时,患者病情允许可给病人戴口罩,尽可能减少与病人近距离面对面接触。
(3)外出陪检回病区后需对陪检工具进行消毒(mg/L含氯消毒剂)。
(4)遵循洗手五大时刻:清洁操作前、接触病人前后、接触病人体液后、接触病人周边环境后。
(5)勤洗手,规范洗手(七步洗手法)。
(6)不信谣、不传谣、不议论病人病情、不议论疫情,避免造成病人恐慌。
(7)使用后的口罩、手套、帽子投放在黄色垃圾桶内。
(8)护理员中的返乡人员在回扬后自我隔离2周,无不良症状后,经部门同意方可上岗。
5
配餐人员
(1)正确佩戴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帽子。
(2)勤洗手(餐前、餐后、接触病人前后、打扫卫生前后、离开病房前后)。
(3)工作服每天清洗。
(4)工作鞋每天用消毒液(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下班后换鞋。
(5)每天换隔热水。餐车按标准要求每天擦拭(清洁球、抹布、洗洁精)干净,然后加温30分钟,车轮冲洗干净。
(6)严格使用工具发餐。
(7)订餐时保持一定距离。
(8)配送过程中人不离车,食物不离开视线。
(9)使用专用电梯。接触电梯按钮时用笔尖(用后75%酒精擦拭消毒)。
6
保洁人员
(1)一般科室病房保洁时佩戴普通医用口罩。
(2)门急诊公共区域保洁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帽子。
(3)发热门诊戴医用防护口罩(N95)、工作帽、手套、隔离衣、胶鞋或鞋套。所有佩戴必须规范、正确。
(4)洗手:取干净物品前、打扫不同的房间及床单元前后、接触脏物品后(体液、垃圾等)。
(5)抹布、拖布按规范使用,不同的区域不可以共用一块抹布、拖布,否则会造成交叉污染。
7
安保人员
(1)协助体温检测保安、门诊、急诊抢救室保安、拦探视保安戴医用外科口罩,其他保安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2)勤洗手消毒。
(3)保安室及桌椅等用mg/L的含氯消毒液消毒2次/天。
(4)接触病人时要保持1米以上距离。
(5)口罩等防护用品佩戴使用要符合规范要求。
8
门诊挂号收费、分诊员
(1)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手套、工作帽。
(2)窗口台面每2小时消毒1次(75%酒精擦拭)。
(3)勤洗手消毒。
9
电梯司乘人员
(1)配戴医用外科口罩(必需规范佩戴)、一次性手套。
(2)尽可能减少与来人的正面接触,交流时保持一定距离。
(3)按照电梯消毒规范进行电梯消毒。
10
导医导诊人员
(1)配戴医用外科口罩(必需规范佩戴)、一次性手套。
(2)勤洗手消毒。
(3)台面每2小时消毒1次(75%酒精擦拭)。
(4)与来人交流尽可能保持较大的距离,尽可能减少正面接触。
11
洗衣房收发员
(1)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工作帽、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2)注意勤洗手消毒。接触电梯按钮时使用笔尖(75%酒精擦拭)。
(3)使用后车辆用-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4)其他按正常流程执行。
往期阅读
??疫情期间医疗机构提供线上服务法律风险提示
??防疫科普
寂静的春天——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基础知识与防护措施
??防疫经验
利用远程诊疗系统助力新冠防控
??防疫经验
信息化助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
??防疫科普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13个法律关键词
??防疫经验
中国科学医院(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与控制方案(试行)
??防疫经验
新冠肺炎防控应知应会手册-护理版(试行)法律法规基本理论篇
??防疫经验
新冠肺炎防控应知应会手册-护理版(试行)护理知识篇(上)
??防疫经验
新冠肺炎防控应知应会手册-护理版(试行)护理知识篇(下)
??防疫科普
新冠疫情下,要不要延长产检时间?孕产妇该如何应对?
??防疫经验
疫情防控期间健康管理中心体检指南
??防疫经验
医院新型肺炎防控知识应知应会-医师版(试行)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