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兴教授专栏中医药与成语故事二十五

鎮d簡鐧界櫆椋庡浣曟不鐤?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103/5975243.html

中医药与成语故事(二十五)

陈彦竹阚湘苓

疥癣之疾

比喻不太严重的危害。疥、癣:两种皮肤病。

《吕氏春秋·知化》:夫齐之于吴也,疥癣之病也。

姚雪垠《李自成》三卷六章:回、革五营,胸无大志,虽跳梁于皖、楚之间,时常攻城破寨,实则癣疥之疾耳。

“疥”、“癣”都是皮肤表面的疾病,人们常用来比喻有关痛痒,但无碍生命的小问题。

疥疮好发于春夏,如《周礼·天官》所云:“夏时有痒疥之疾。”此外,环境肮脏、相互传染和人体营养不良均是致病因素,治疗疥疮,中医很早就发现并使用了硫磺制剂,外用以杀灭疥虫。现代医学目前也依然采用升华硫和二硫化硒、沉降硫磺软膏等。癣是由真菌感染,导致皮肤、毛发或趾(指)甲的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因多因血虚风燥,营卫失调,外受风邪,肌肤失养所致。中医癣病以外治为主,若皮损广泛,自觉症状较重,或抓破染毒者,则宜内治、外治相结合为宜,同时改善体质、消除真菌生存环境。

中医学历来就有“外科不治癣”的说法,寄生于人体的癣病是较常见的皮肤病,病位较浅,但发病时间长,治疗起来比其他病证复杂。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主要关系到机体的邪正盛衰,小病也不容忽视。该成语提示,已经出现的疾病,应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运用阻截传变途径和先安未受邪之地等方法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深入。可以通过顺应自然、养性调神、护肾固精、体魄锻炼、调摄饮食以及针灸推拿、药物调养等养生方法来增强正气;通过避其邪气、药物等方法来防止病邪的侵害。

治病求本

在治疗疾病时,必须辨析出疾病的病因病机,抓住疾病的本质,并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

“治病求本”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之一,即治病时必须寻求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疾病是正邪相争的复杂过程,机体内部的矛盾往往不止一个,临床表现也是真假参半,多数疾病表面现象和其内在本质基本一致,但有一些疾病则不然。因此,透过疾病的现象,抓住疾病的本质,方能给予恰当的治疗。

“标本缓急”与“正治反治”均体现了治病求本这一基本原则。

关于治病求本原则的具体运用,则又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顾等方面。例如大出血的病人,不论属于何种出血,均应采取应急措施,先止血以治标,待血止之后病情有所缓和,再治其本病,此为急则治其标。再如肺痨病证,咳嗽是疾病的现象,为标;虚火灼肺是疾病的本质,为本。治疗时不应以止咳祛痰的方法治标,而应着重滋阴润肺以治本。只有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方能使肺痨病获愈。

《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两种治疗原则,但就其本质来说,都是治病求本这一根本法则的具体运用。正治包含“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者泻之”等不同方法,反治则有“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等方法。

拔本塞源

拔掉树根,堵住源头。比喻毁灭或背弃根本。也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树根。源:水流的源头。

《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敌,其何有余一人。”

《二程遗书》卷二一:夫辟邪说以明先王之道,非拔本塞源不能也。

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基本治则,即“治病必求其本”。中医认为,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和因果联系,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疾病变化的病理本质虽然藏之于“内”,但必有一定的症状、体征反映于“外”。通过审查其反映于外的各种疾病现象,在医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分析、综合、对比、思考,便可求得对疾病本质的认识[1]。找出病之所在,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如腰痛,可由风寒湿邪、肾精亏损或跌扑闪挫等多种原因引起,治疗时就不能简单地采取对症止痛的方法,而应透过前面地综合分析,找出最基本的病理变化,分别用祛邪通络、补肾益精、活血化瘀等方法进行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这就是“治病必求于本”的意义所在。

王玉兴教授每周一下午看诊,请提前预约!(复诊患者请带好之前处方,自拍舌苔照片)

亚医院,预约治疗,无需等待。

欢迎广大患者致电咨询

详情-

地点: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号干部俱乐部燕园别墅独体2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aguoo.com/jczz/89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