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病中藥外洗九法
“外科之法,最重外治。”中藥外洗在皮膚病的治療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用藥物煎湯乘熱在患處淋洗、浸泡、濕敷或坐浴的一種治療方法,古稱“溻洗”。
早在公元前年《禮記?曲禮》篇即載有“頭有瘡則沐,身有瘡則浴”,《外科精義》曰:“夫溻法者,宣通行表發散邪氣使瘡內消也,蓋湯火有藥滌之功……此謂疏導腠理,通調血脈,使無凝滯也,如藥二兩用水二升,為則煎取一升半,以凈帛或新棉蘸藥水稍熱溻其患處,漸漸洗溻沐浴之”張山雷氏說:“外瘍既潰,膿水浸淫,以洗滌潔凈為第一要義,庶幾病菌不留,方能生新收口,否則惡腐不除,必多滋蔓”張仲景的《金匱要略》曾用苦參湯治療狐惑病,狼牙湯治療陰?。
洗劑在民間也常為人們所慣用,如用白礬水洗濕瘡,花椒水洗癢瘡,蔥椒水洗凍瘡,桂花葉水洗漆瘡等。這些方法簡便,而且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在臨床實踐中,筆者歸納了九法,茲不揣淺陋,介紹如下。
祛風止癢法
由於人體腠理不密,衛氣不固,風邪客於肌膚之間,內不得通,外不得泄,導致營衛不和,氣血運行失常,肌膚失去潤養而產生一系列癥狀。如發病迅速,消退亦快,遊走不定,瘙癢無度,多發於上半身或泛發全身,皮疹多為紅色丘疹、風團、鱗屑或苔蘚樣變、疣目,損害為幹性,不滲出,以及抓後起鱗屑及出血等,常見於急性瘙癢性皮膚疾患,如急性蕁麻疹、皮膚瘙癢癥、神經性皮炎等。
治擬祛風止癢為主
藥用艾葉30克,搖竹消30克,路路通30克,蠶砂60克,煎水毫升,待水溫熱後外洗患處,每天2次,每次洗10-15分鐘,臨床上如尋常疣、扁平疣等,均屬病毒所引起的皮膚病,皮損表現為扁平丘疹,或高出皮膚,粟米至黃豆大小,色為淡褐色、褐色、正常皮膚色。表面平滑或粗糙。
治療以祛風解毒為主
藥用木賊15克,蒼耳子15克,敗醬草30克,露蜂房10克,馬齒莧30克,煎水毫升,先乘熱濕敷患處,然後用水擦洗皮損,皮損以擦紅發熱為宜,每天一次。
清熱消腫法
不論外感邪熱或臟腑實熱,蘊阻肌膚,不得外泄,熏蒸為患。皮損多見紅斑、斑丘疹、水皰,膿皰、糜爛滲液、灼熱癢痛。常見於急性濕疹及皮炎類疾患,如帶狀皰疹、丹毒、膿皰瘡、過敏性紫癜、藥疹、接觸性皮炎及大皰性皮膚病、剝脫性皮炎、皮肌炎、急性系統性紅斑狼瘡等,治宜清熱、消腫、解毒,藥用馬齒莧30克,黃柏30克,千裏光30克,大黃30克,煎水毫升,待溫熱後外洗或濕敷患處,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鐘。
燥濕收斂法
濕有內濕與外濕之分,但以外濕為主,因濕邪侵入腠理,郁結不散,與氣血相搏而浸淫肌膚發疹。證見水皰,瘙癢糜爛滲液,水腫,浸淫四竄,汁水淋漓。常見的皮膚病,如皮炎、濕疹、脂溢性皮炎、天皰瘡等,治宜燥濕收斂,藥用馬齒莧60克,蒼術30克,側柏葉60克,苦參30克,五倍子30克。煎水毫升,外洗或濕敷患處,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鐘。
涼血解毒法
由各種“毒”所引起的皮膚病,常見的有藥物毒、食物毒、蟲毒、漆毒等。邪毒侵入皮膚,郁而化熱,毒熱與氣血相搏而發病。證見紅腫、丘疹、風團、糜爛等多種形態。常見的皮膚病有接觸性皮炎、藥疹、中毒性紅斑、蟲咬皮炎、丘疹性蕁麻疹,治宜涼血解毒;藥用千裏光30克,大黃30克,樸硝30克,山楂60克,扁蓄30克。煎水毫升,外洗或濕敷患處,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鐘。
溫經散寒法
由於陽氣不達,皮肉受寒,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隔,氣血凝滯所致。皮損為紫暗或淡紅斑,局部皮損紅腫發硬,嚴重時可發生水皰、潰瘍。常見的皮膚病有凍瘡、血管炎,治宜溫經散寒,藥用透骨草30克,芫花10克,川椒15克,吳茱萸15克,煎水毫升,浸泡患處,每天1-2次,每次15-30分鐘。
活血散瘀法
肝氣郁結或外邪入侵,以致氣機不暢,氣滯血瘀,阻塞經絡而致。證見皮損色暗紅、青紫、瘀點、瘀斑、毛細血管擴張等。常見的皮膚病如結節性紅斑、硬紅斑、過敏性紫癜、靜脈曲張、血栓性靜脈炎,治宜活血散瘀,藥用鬼箭羽30克,紅花15克,丹參30克,桃仁30克,香附子30克。煎水毫升,外洗患處,每日2次,每次10-15分鐘。
養血潤膚法
由於血虛不能營養肌膚,膚失濡養,血虛生風生燥,逗留肌膚所致。其皮損表現為幹燥、脫屑、肥厚、粗糙皸裂、苔蘚樣變。常見的皮膚病有神經性皮炎、銀屑病、魚鱗病、手足癬鱗屑角化型、掌跖角化過度癥,治宜養血潤膚,藥用白芨60克,黃精30克,紫草30克,五靈脂30克,露蜂房10克,煎水毫升,浸泡後再外洗患處,每天一次,每次浸泡30分鐘。
殺蟲除?法
由於對蟲體的過敏或蟲的毒素侵入機體,日久蘊毒,發於肌膚所致。皮損為丘疹、風團、水皰、血痂、抓痕、糜爛等。常見的皮膚病有疥瘡、丘疹性蕁麻疹、桑毛蟲皮炎,治宜殺蟲除?;藥用蛇床子30克,川椒15克,大楓子30克,硫磺60克,藜蘆15克,煎水毫升,外洗患處,每日一次,每次10—15分鐘。
在臨床上還有由黴菌所引起的手足癬皮損為丘疹、水皰糜爛滲液,治宜清熱利濕、殺蟲止癢,藥用丁香10克,黃精30克,黃柏30克,川椒10克,枯礬15克。煎水毫升,浸泡與外洗患處。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鐘。
脫脂除垢法
多因內蘊濕熱,外感風邪,蘊阻肌膚,濕熱上蒸,或因濕熱耗傷陰血,血虛風燥,肌膚失養而成。皮損為潮紅、滲出、糜爛、結黃厚痂、鱗屑(幹燥或油膩的鱗屑)。常見的皮膚病有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脫發。
治宜清熱利濕,脫脂除垢;藥用透骨草60克,側柏葉60克,黃柏30克,皂刺30克,硼砂30克。煎水毫升,外洗患處,每日一次,每次10-15分鐘,洗後頭部不要另用溫水沖洗,待頭發自幹。
總之以上九法初步概括了皮膚病中藥外洗的法則,在使用這九個法則時,一定要根據皮損的部位、範圍、性質以及患者皮膚的耐受情況辨證施治,合理的選擇有針對性的藥物和外洗方法,采取一種或兩種以上的不同法則進行洗浴治療,才能取得較滿意的效果。
——山野一僧,娑婆一經!
圖片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圖片非商業用途,僅用於文化交流。
如有版權問題,請原作者聯繫:xggjcxctwhjlzx
.白癜风能彻底治好吗白癜风能彻底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