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两篇关于医药的文章获得了很大的反响,有读者问,有没有关于中国医疗的真相?有是有,但是写完我的号也就封了。不过我今天可以给你介绍一本书,这医院的黑幕,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莆田系很黑,但你不会想到莆田系竟然有那么黑。
我先要做个声明,本文介绍的都是民营莆田系的黑历史,医院,切勿对号入座。由于现在的医患矛盾已经非常恶劣了,我介绍这本书,绝对不是为了给本已严重的医患关系再来煽风点火,而是让你有基本的防范意识,不要再被莆田系骗了。
这本书的名字叫《我是医生不是人》,年由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
要谈医疗制度,我们都无法回避一个现实,那就是白衣天使也是人,他们也要生活,也要赚钱,如果他们付出太多,得到又很少,你就不要指望他们能把笑脸给你看。
咱们的主人公叫老刘,医院的内科医生,医院的护士长,由于受不了低微的收入,他下海了。经人指点,老刘跑医院的肝病科,他一个内科医生可以做肝病专科大夫吗?没问题,只需要经过简单的上岗培训即可,而给他培训的,竟然是一个没有医学学位的24岁女主任。
女主任说,病人分三种,一种是有钱的,一种是普通的,一种是穷人,有钱的,配给他元的组合,争取治5-6个月;普通的是元的组合,也务必要抓他几个月;对于那种穷人,是元的组合,这是最低限度了,不能低于这个价格。
这把老刘整蒙圈了,因为这种培训和他以前接受的任何一种培训都不同,以前都是什么病,什么症状,怎么治疗。到这里,根本不管你什么病,把人按照有钱没钱来分,有钱的一套方案,没钱的另一套方案。医院对你最初的检查不是看你有没有病,而是看你有没有钱。
接着,女主任开始培训如何修改化验单。你觉得化验结果很科学吗?其实不是的,这都是可以调节的。调节化验单的原则是,务必要比正常值高一点,但又不能高太多。比正常值高一点,你就可以让病人打针吃药花钱了,但如果高太多,病医院化验,你就露馅了,所以不能高太多。
调节化验单的另一个原则是,每个月必须要把数值调低一点点,这样一来,病人就觉得,在你这里看病是有效果的,毕竟数值在降低嘛,他就有信心继续在你这里花钱了,这样才能抓他5-6个月啊。但为什么是抓5-6个月呢?因为如果搞了半年还不好,病人就跑去其他地方看病了。另外,你要知道是药三分毒,如果一个正常人长期给打针吃药,不是病也要搞出病来,所以你祸害他半年足够了,再祸害下去可能真的就要出事了。
总之,原则就是让病人持续的在这里花钱,至于能不能治好,那就看病人自己的造化了。
为了让病人相信医生,还需要对医生的简历进行一番包装,老刘本来就是个普通的内科大夫。老板把他包装成:中国肝病网客座教授,同济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在国内外医疗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简历全部是编造的。
这种假专家骗人的套路一直到今天还在玩。你去看电视台白天播放的那些养生节目,那些个老教授,其实大部分都是演员。这所谓的教授专家,都是假的,只是长了一张让人信任的脸。
你可以搜索一下“神医专家”刘洪滨,这个老太可有名了,她以不同的专家身份出现在多家省市级电视台的“健康养生节目”中,推销不同名称、不同功效的药品被揭穿,被网友称为“虚假药品广告-表演艺术家”。
上图就是假专家,这张脸你熟悉吗?据说一期节目的制作费要10万,但是给假专家的出场费只有元,因为你并不是专家,你是被包装出来的道具,只能算道具费。
当医生想要多赚钱,还需要学会一招“倒卖病人”,这不用解释你也能明白。就是互相介绍患者,某个病人在你这里治了很久的病,已经榨不出什么油水了,那你就把他介绍给你的朋友,让对方再榨一遍。
我们用癌症来举例:来个癌症病人,先介绍到外科给他们做手术,让外科把手术的钱赚到了,再把病人转到化疗科化疗,然后再转到放疗科放疗,等着些科室的钱都赚到了,再把病人扔到中医科喝中药等死。这是一个成熟的套路,大家都是这么玩的。
老刘医院的套路。民营医疗单位的模式都是一样的,家族式经营管理,底薪加提成的工资制度,用药格式化,还喜欢用自己搞的合成中药,后两种尤其要命。
用药格式化,这就导致了假化验、假检查、假治疗,既然全部是假的,那么这个医生会不会看病就一点都不重要了,随便抓一个兽医都可以来当专家,你说他是肝病专家,他就是肝病专家,你说他是皮肤病性病专家,他就是皮肤病性病专家,反正全靠吹。
用自己的合成中药,这完全是自己瞎造的药,根本治不了病。为啥最近中医名声那么臭了?因为骗子都喜欢冒充中医,什么祖传名医,皇室秘方,全部都是骗人的,他们会做的就是坑害病人,从你身上诈钱。
医院里最赚钱的是哪个科室,你知道吗?很简单,就是皮肤病性病科。这是莆田系的第一桶金,以前电线杆子上贴着的老军医广告,什么祖传秘方,南洋一针灵,都是治这个的。
老刘被原先的单位炒了之后,摇身一变,又跑去一家医院看性病去了。治性病的收入可比治肝病多多了。同样的,上岗之前也要培训。这次是75岁的老太来培训。
老太教育他:医院一切以赚钱为目标,把以前那套救死扶伤理念彻底扔到垃圾桶里去。来看性病的都不是什么好人,不是贪官污吏就是奸商坏蛋,你狠狠斩他们一刀,也算是劫富济贫,替天行道,你这样一想就没有思想包袱,就可以轻装上阵了。那些家伙,平时玩女人大把花银子,现在跑来治个病,花个一万八千的又怎么了?每个病人每个月赚他一万块钱,轻轻松松,如果有七八十个病人,一个月七八十万简简单单。负责化验的是我们自己的人,你想要什么数据就给你什么数据。
吓唬病人是这些医生的拿手好戏,就拿性病来说,工作压力大抵抗力下降,有个尿频尿急尿痛很正常,吃几块钱的药就解决了。但是很多人没有这方面的常识,晚上起来小便,感觉刺痛,又尿不出来,马上慌了,想起之前和男朋友在小旅馆里啪啪啪,马上以为自己染上了病。在街头拿到了别人发的小广告,广告上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告诉你有病要治,不能拖。就马上赶过来了。
跑来之后先问病情,然后医生盯着你看,突然问道:为什么现在才来?女人们听了这个话,没有一个不慌的。医生第二句是:赶紧查查吧,挺严重的,硬是被你给耽误了。两次吓唬之后,乖乖去化验。
化验单的项目包括:支原体衣原体,白带常规,B超子宫,附件检查……一共收费元。一天之后结果出来了,你肯定要打针吃药,你绝对有病。因为化验数据是随便写的,等你打针吃药,把钱花了,再去化验,这个化验单自然就好看了,因为这证明治疗有效果呀。其实啊,没那么多性病,一些简单的尿路感染,吃点很便宜的药一样可以解决,但是莆田系就没办法赚你钱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里卖淫嫖娼活动也越来越多,那些鸡头和老鸨也怕小姐生病,因为生了病的小姐就耽误自己赚钱啊,于是老鸨就和这些医院搞了个交易,每个月小姐来大姨妈不能接客的时候,医院里消消毒。什么叫消消毒呢?就是不管你有没有病,医院吊大剂量的抗生素,把体内消一遍毒。我们都知道,抗生素这个东西不能滥用,更何况每个月不管有没有病都去打超剂量的抗生素呢?
抗生素滥用,除了让细菌产生抗药性之外,还有一个附带的后果,那就是会导致肾功能衰竭,这就是尿毒症。我们很多老百姓,不懂医学知识,一些小毛小病都要求输液治疗,却不知道这已经为将来自己得肾病埋下了祸根。那些做小姐的,本来就已经是拿命换钱了,现在没事又要去消毒,这就更加短命了。
中国人是全世界最喜欢输液的民族,这叫“输液成瘾”,中国人平均输液量,是国外的4倍!其实超过70%以上的输液是根本没有必要的,如果老百姓知道,输液太多,若干年之后说不定会患上尿毒症,不知道他们还喜不喜欢输液。
书中还讲到医托,医院医院的人,你猜猜这些人的返佣有多少?说出来吓一跳,医院给他们的返佣高达50%,他只要能忽悠一个病人去医院看病,治疗费的一半就进了他的口袋。那么医院能看好病吗?肯定看不好了。他的目的是骗你钱,又不是帮你治病,你在他们嘴里有一个绰号,叫“肥羊”。
为了让肥羊乖乖掏钱,医托必须装得像那么回事,因为病人都特别相信其他病人的话,所以你必须看上去像个病人,于是医托自己也要打针、吃药、挂盐水,装得跟一个正常病人一模一样,还要当着肥羊的面去窗口缴费。这样肥羊才会不起疑心,才能乖乖交钱。收入高的医托,一天不知道要打多少针挂多少水,这也是拿命换钱啊。
看完以上这些,你是不是觉得社会上全是套路?毛主席说得好,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医院怨气那么大,这些黑心莆田系老板功不可没。但悲剧的是,老百姓基本上把怨气都撒到基层医生头上了,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如果你真想杀人,杀掉这些黑心老板才对啊。
医院运营新招:编造新闻上头条这两天广泛刷屏的「熊猫眼医生」下架了!
好心「医生」被打,疑似炒作?
前几天,一则医生给患者垫付医药费,被老婆打成「熊猫眼」的新闻在网络走红,它来自湖南经视频道5月13日的午间节目。
报道中出镜的向医生因拿儿子读书的钱给患者垫付了医药费,被他老婆打成了「熊猫眼」。
这则消息迅速被各大媒体转发,但随后立即受到网友普遍质疑:医生的脸部似乎并没有浮肿,且没有出现淤血。
同时采访中反复出现「医院」的标识,甚至连递送的水杯、医用托盘等都不能幸免。
这似乎不是一条社会新闻应该有的正常表现。
这位医生,你真的不是在做代言么?
在另一个版本的视频中,还出现了「京石·湖湘敬老防石基金」的字眼,矛头也直指医院。
医院,出镜的这位向医生资料已经全部被删除,而在国家卫计委执业医师资格资料库中也查不到这位医生的执业信息。
医院均发布声明,但并不能让广大网友信服;同时,当事医生也休假拒绝一切采访。
而更让大家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家电视台在线观看这期节目一度删除,而新上传的版本里,医院logo都不见了。
是不是有点欲盖弥彰的意思?
民生栏目冠名医院
这不是此类新闻报道的第一次出现。
还记得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山东电视台《生活帮》的「纱布门」事件吗?
这个号称「有事您说话,热心生活帮」的栏目,多次为没有相应资质的医院站台。
在就在该节目的下方,一直滚动播出这样一条广告:联合山东省优生优育临床评估亿元「医院」组成「快孕项目」。
如果说这些新闻还只是在打擦边球,那么下面的这段报道,和「熊猫眼医生」的手段几乎如出一辙!
医院拼命加戏的摄影
再看这条新闻,这是今年1月16日,微博博主
史上第一最最搞上传的一段视频,表示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这段视频是来自年12月河南某都市频道的节目。节目内容是河南周口的刘女士怀孕八个月了,而她腹中的胎儿竟然会算算术!
在这个视频中,同样医院的广告植入,特写、远景、中景,表现了摄影的深厚功底。
对比下,是不是很熟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新闻?
我们曾长久习惯于各种XX系医院,各种保健养生广告占据各大电视台的情形。这一情况在去年终于有了改变。
年,国家终于出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养生类节目和医药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明确指出医药广告不得以任何节目形态变相发布,单条广告时长不得超过一分钟;
《通知》要求,医疗养生类节目只能由电台电视台策划制作,不得由社会公司制作。
未经备案的医疗养生类节目一律不得播出。医疗养生类节目聘请医学、营养等专家作为嘉宾的,该嘉宾必须具备国家认定的相应执业资质和相应专业副高以上职称,并在节目中据实提示。
医疗养生类节目主持人须取得播音员主持人执业资质,依法持证上岗。
你以为以后我们就看不到各种医疗广告,各种营销了吗?保健养生品及XX系的乱象就会好一些了吗?
错!我们确实看不见那些直接的广告,但是看到的,确是比广告还要赤裸裸宣传的新闻。
你看到的新闻,只是换了一套包装,包装的背后,仍旧是一家家私立医院和一些媒体的把酒言欢。而他们杯中的酒,是用上当受骗的病人的血酿成的。
对此,我们能做些什么?
这并不是一起孤案。
中国有多少这样的电视台和报纸,就可能有多少类似的报道。医院和医生越多,中国的医疗坏境就越差。
在懵懵懂懂中接受所谓「保胆取石」手术的患者,也可能就是我们留在家乡的父母亲人。
我们希望你分享你身边类似的故事,我们也会在评论中进行讨论。让更多人了解,医院欺骗。无他,只为了我们共同的医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