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记忆我与信阳林校系列之五

写下这个题目,萦绕心头的便是青山碧水。那山曰贤山,水曰浉水。与这豫南名胜相依相伴的日子是我(们)记忆中最青春的日子。

林校四年,一言而蔽之:简单快乐!现在回忆起来,简单与快乐是互为依存、相互交融为一体的。

简单,首先是我们思想简单。刚入学时,同学们都会想家。回眸浮生、环顾众生,我突然发现,只有思想简单的人才会想家,简单到了一切繁华都不能与乡音和亲情相媲美的程度。那个秋季,一群北方的小伙伴象燕子一样飞到温暖的鱼米之乡,却时时刻刻又想起着故乡,完全忘却了在故乡生活的艰难(都是为了跳出农门为含辛如苦的父母减轻一点负担才选择此路)、求学的辛苦和乍起的寒风。此时的我们,尚处于天真烂漫未褪尽,幼稚矇昧始初开的阶段,加之绝大部份出身于极平凡之家,脑子里既没有门户之见,也没有功名之累,所以简单也是那个阶段必然的表现。正因为简单,同学们的世界观形成是同一起点上开始的,又是在共同生活中垒筑的。这就垫定了我们的友谊和信任是任何挫折和障碍都不可改变的。

学校初兴阶段,建设刚刚起步,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还不完备,甚至师资力量也不健全。走进校园发生的第一场风波就缘于简陋。那时候,学校没有餐厅,临时搭建一个简易伙房,只有买饭菜的窗口处几十平方米的地方是在屋檐下,当时的约二百名师生是在这同一个地方就餐的。有一天,我们在粉条做的菜汤里发现了老鼠屎。其实,这在当时的北方农村是司空见惯的,对于老农民来说都是见怪不怪的。但那时我们多少有一种天之骄子的任性(一个乡里也没几个大中专学生呀),加上对学校现实条件的失望,一下子酿成集体的忿满情绪爆发出来,大闹了饭场。后来,我和另外一个同学受到了批评。班主任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很平静地指出我们的错误,我在那场风波中讲了骂人的话,而另一个同学带头泼洒了饭菜。

淮河以南与北方最大的区别是潮湿多雨。刚入校时,很多男生不习惯每天冲澡(我印象中学校西则山坡处有一个冲澡间,去冲澡时还需要自带一壶热水),没过多久就传染了疥疮。它是从手指缝、脚指缝、大腿跟和腿弯、臂弯这些地方开始骚痒的,后来全身都奇痒难耐。刚发现时不知道是咋回事,我们都不好意思去看医生(医务室的三位都是女大夫),医院检查了,学校才发现已经大面积发生了。很快,学校普及了防治措施,一时间,男生宿舍里都充斥着硫磺软膏的味道。

学校的建设每天都在进行着,校园内基本上是个大工地。教学楼和宿舍楼同时施工,绿化和操场的整修是组织教职工和同学们义务劳动实施的。当时,校园内还有一块水田,八一级同学可能是最后一批跟着老师学插秧的。那个地方后来生长出了一座图书馆。

简单,也是那个时代的特征。我记得,岳建洲是我们班第一个穿皮鞋的,而且是那种棕色的翻毛皮鞋。他为了好看,就用一把旧牙刷蘸着黑鞋油毎天擦,直到擦出了三节头皮鞋的模样和亮度。代建新同学最我们班第一个戴手表的。餐厅到寝室楼是由一段很长的上坡路连接的,我在路上碰到过他上坡。也许是饭后的习惯,他迈着大步奋力前行,有时会挥起右臂,把胳膊一屈,露出腕上的手表看时间。同学们总会被那锃亮耀眼的光芒引出几分羡慕来。王长松家境贫寒却是我们班乃至全年级最热爱学习,也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他在班主任梁老师指导下自己购买元器件组装了一台矿石收音机。同学们经常会看到他站在教学楼东头儿的避雷天线下收听新闻。

在那简单的日子里,我们一直快乐着。团委和学生会经常组织文体活动,爬山、打篮球、办晚会。年,中国女排获得第三届世界杯女排赛冠军,是一件振奋全民精神的大事件,打排球迅速普及开来。在校的每个班都组建了排球队,随时都会相约在下午课外活动时打比赛。我们班的主力阵容包括张炬、高秋林、岳建洲、崔明、李培学等。八一二班当时是比较活跃的一个班级,我们不仅敢于向八〇级挑战,还曾经走过校园,到水利技校去交流比赛。

那是个文艺复兴的时代。《收获》《奔流》《芳草》《诗刋》《星星诗刋》和各类青年杂志(最受欢迎的是《中国青年》《辽宁青年》等)成为我们的最爱。几乎每个同学都藏着一个文学的梦想。学校成立了夏雨文学社,班上也有一个桉树文学社。前几年我还看到过我保存的一份油印的期刊,上面保存着陈书金同学从蜡纸上刻写下的字迹。他可时校园里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哟!毛笔字隽雅、钢笔字流畅,而且每次办黑板报也是由他板书。

月末或者周末,大礼堂里最热闹。我们经常在这里举办师生文艺联欢会。王长松演唱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想起周总理纺线线》、马桂荣演唱的《飞吧,鸽子》、韩爱民演唱的《满山红叶似彩霞》、曹广信演唱的《我爱你,塞北的雪》、班龙海演唱的《战士第二故乡》、王润增的口琴、崔明、朱玉印的笛子、鲁锁印、曹宪武对口相声《时间与青春》、李俊中、吴思葳、李国超等人的三句半等节目成为风靡校园的一段佳话,也是对“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最好印证。

八十年代流行交谊舞。因为林校同学多来自农村,也有年龄的原因,似乎学校也并不提倡推广,我们便始终在热望和冷静之间保持着距离,寻找着机遇,只有比较活跃的班级才敢学习跳集体舞。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晚自习的时候突然停电了。无所事事中不知道是谁忽发奇想,提议大家跳集体舞。其实,当时我们就学了一支《青年友谊圆舞曲》,是大家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圈,时而左右转动、时而向中问聚拢的那种动作简单又舒缓自如的舞蹈。谁知道一呼百应,同学们把课桌拉开,点了几根蜡烛,借着微光兴趣盎然地跳了起来。没有音乐伴奏,长松就大声哼唱旋律,建洲拿起笛子吹奏,我也用一张白纸贴在嘴唇上用气流的震动吹出和声。同学们热情高涨,放开歌喉齐声唱和,不断把烛光舞会推向高潮。经过我们邀请,八二级的几个女同学也积极地加入进来,青春的旋律点燃了大家的激情,嘹亮歌声冲出教室,在夜空中飘荡,与远方的村火和天上的星星遥相辉映,构成一幅迷人的画面。

欢乐的歌声在回旋荡漾,

歌颂着我们的幸福时光。

亲爱的朋友啊心连着心,

我们有共同的美好理想。

拉起手唱起歌跳起舞来,

让我们唱一支青春之歌!

回想起这歌声,我们至今仍然会沉浸在那无限的快乐之中。

小眼睛

赞赏

长按







































北京什么医院专治白癜风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地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aguoo.com/jczz/2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