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时光的脚步
主播林微播出时间
FM.::30
FM93.:::00
点击▲收听
。
。
聆听时光的脚步:人鱼同乐
春,在每一朵花的笑容里;
夏,静听一片星光的呢喃;
秋,在稻花飘香的原野上;
冬,随着雪花飘进我们的心田。
记录每个节气,探访民俗经典,
触摸一段记忆,寻找一丝感怀……
《聆听时光的脚步》
就在此时,就在此刻——
时光的脚步或近或远,安静聆听,他们一直都在。大家好,我是主播林微,欢迎和我一起聆听时光的脚步。
鱼戏莲叶品周宁。晨迎朝霞,暮送斜阳,布一方清凉茶席,喝一杯恬淡雾茶,山山水水之中,木屋古建之旁,一代又一代的周宁浦源村人传承着绵延百载的“人鱼约定”,传颂着行尽善事的故事。
图:网络
浦源村住着的多户人家,是南宋嘉定年间从河南荥阳迁徙而来的郑氏后裔。相传,为了防止饮用水源被污染或投毒,聪明的郑氏祖先就在溪流中放养鲤鱼,一则去污澄清,二则预防外人投毒,这鱼儿便成了村人饮用水的“哨兵”和“守护神”。
郑氏始祖郑尚公及其后裔行善积德,至八世祖晋十公时郑氏乐善好施名声远扬,感动了神仙。一天,村中来了乞丐婆,还带着两个小乞丐,他们身上长满疥疮,白天讨饭,晚上露宿村头。晋十公发现后,就把三人叫到家中,派人照顾还请医生看病。病好后,他们要走,晋十公还亲自送他们,走到桥头时,突然人消失了,这时溪中游出三条鲤鱼,对着晋十公樱唇抬举,聊表谢意。晋十公连忙到祠堂里焚香膜拜,原来这三条鲤鱼是金瓶峰上3位仙姑的化身。从此,村人就把溪中的鲤鱼奉为神鱼,并在鱼塘里安放鲤鱼仙姑塑像。
图:网络
之后,晋十公召集村民共同制定保护鲤鱼的村规民约,禁止垂钓捕捞,违者严加惩处。睿智的族长为了严明纪律,还用了“苦肉计”:村规制定的第二天,他暗示自己的孙子去偷捕鲤鱼,并当场将其抓住,在宗祠里当众将孙子吊打得皮开肉绽,还罚宴请村民三天,请戏三场。在开宴前,他让村人立下毒誓:无溪中鲤鱼,则无浦源村人。
也许是晋十公的举动感动了村人,又或者是他所编的神话信服了村人。此后,村民们都恪守宗法乡规,绝不捕食鲤鱼,并且世代相传。
村民:我们这里多年了,如果没有教,很早都没有鱼,从上面一直教,一代一代教下来,他都不吃,我的孩子出门去到上海到贵州都不吃。我教他,鲤鱼是我们祖宗养的,不能吃,我们大家都要爱护它,不管是鲤鱼,在这条河里的鱼都不能吃。
每年的正月和三月三,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村中祠堂的大门都要打开演社戏好几天,长辈们要把存放在祠堂里的族谱搬出来好好看看,重温祖宗的遗训。
村民:每年三月三都比较隆重,重点是看家谱。每年的正月都会请剧团来演出,演戏开始的时候,会根据最近村里鱼的情况,长者都会在上面说,溪里的鱼不能捕,不能吃,不仅在本村,外面去做客,宴请,凡是鲤鱼都不能吃,表扬村里护鱼的典型,对小孩子进行教育。
浦源人爱鱼、护鱼的良好习俗,演绎了八百年来“人羡鱼休唱钓鱼歌”的奇妙人文景观。但是,尽管如此,鱼儿仍是无法逃避它们的“大限”之日,因此也就形成了鲤鱼溪独特的鱼葬习俗。在一鉴潭旁的土丘上,有两棵参天拥抱的古柳杉树长得郁郁葱葱。两树之间用鹅卵石砌成半圆型的墓冢,立着一块石碑,上书“鱼塚”二字。当溪中鲤鱼自然死亡之后,村民们会用古老的传统和祖传的方式为鲤鱼举行葬礼。葬礼由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人们将死去的鲤鱼放在木质托盘上,村里的老人们身穿青布衣,手举彩旗,排成长长的送葬队伍,将鲤鱼护送到鱼塚前,点上三炷香,洒上一杯清酒,三拜九叩后,长者开始吟诵鱼祭文……
图:网络
人善待鱼、鱼通人性。在浦源村,当村姑在溪边洗涤食物时,鲤鱼便会成群结队而来,竞相拖曳食物。它们知道,善良的村人是不会伤害自己的。当村姑一不留神,鲤鱼就可放心大胆地拖着战利品凯旋而归。劳作了一天的村民,傍晚时搬条凳子,望着温顺可爱的鲤鱼,一天的劳累似乎也飞到了九霄云外。孩子们更是仿佛生来就喜欢鱼儿,每当吃饭时,他们就把饭端到溪边,你一口,我一口地喂鲤鱼。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浦源人的心中,溪里的鲤鱼俨然就是村里不可或缺的一员,俨然就是他们朝夕相处的邻里乡亲。也许在鲤鱼儿看来,这里也才是它们逍遥快乐的家园吧。
感谢聆听,我是林微,下期再会。
图:网络
文字编辑:林微配音制作:林微
图片:网络
。
。
节目声明
本节目所有权归宁德人民广播电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节目所使用的图片、文章、音乐所属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授权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