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螨是由蛛形目的的猪疥癣或蠕形螨中的一种引起的皮肤寄生虫病,后者对猪相对不重要。
疥螨(有时称为疥疮)是迄今为止最常见和重要的皮肤寄生虫病,因为对猪来说它具有刺激性并令其不舒服,使其摩擦和损伤皮肤,使皮肤变难看。疥癣能严重影响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还增加应激导致其他疾病更为重要。疥癣在各国普遍存在,高达60%的猪群存在感染。
1、生活史
猪疥螨属于直接型生活史,需10-15d完成生活史。见图11-16。
疥螨直接从猪传染你给猪,通过皮肤直接接触或接触最近被污染的设备表面。公猪有助于维持猪群中疥螨的感染,因为公猪持续与母猪皮肤直接接触,所以属于持续性慢性携带者。如果猪是成群圈养的,传播的机会更大。在大多数猪场中螨虫会在3周内迅速灭绝,在炎热的夏季时间更短。这是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猪场没有感染疥螨,容易保持阴性状态,因为疥螨只能通过感染猪传入。然而,一旦疥螨传染猪群,疥螨往往会成为顽疾,除非采取控制措施。
2、临床症状
(1)急性型
常见症状包括晃动耳朵,在猪舍栏边上使劲摩擦皮肤。初始感染后3-8周,皮肤开始对螨虫蛋白产生过敏反应,严重过敏时可能在全身皮肤上形成非常细小的红疹。这会引起强烈刺激,导致猪不断摩擦直到出血。摇头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被毛时常会被蹭掉,留下光秃秃的斑块。潜伏期大约是3周,但大群猪可能需要几个月后才能观察到症状,特别是采用实体墙作为分隔栏的圈舍饲养的生长育肥猪。
(2)慢性型
急性期过后,在耳朵上会形成厚厚的石棉样结痂,蔓延到颈两侧、肘部、跗关节前部、颈背部(图11-17)。持久性瘙痒和抓挠会降低畜舍的使用寿命。
3、诊断
皮肤上带有小红点并存在持续的皮肤刺激,逐渐发展为石棉状厚痂,表明存在疥螨感染。屠宰时检查猪的皮肤是否有红色小丘疹。该病活跃的猪群通常有较严重的2级或3级病变(图11-18)。在屠宰时对病变等级评定所得的平均分值反映出感染的严重程度及其相应的经济损失。证明螨虫的存在是确诊的依据。办法通常是刮取皮肤上的可疑痂块的皮屑,特别是耳内。茶匙是从耳内刮取病料的理想工具。病料取到后铺展在一张黑纸上,放置10mim.疥螨是圆形的,仅长0.5mm,肉眼依稀可见。然而,为了确认是螨虫,刮屑应送至实验室进行显微镜检。
(1)血清学诊断
ELISA是检测疥螨抗体的一种非常特异性的方法,ELISA试剂盒对育肥猪的敏感性达到80%,但对母猪的敏感性较低。实行疥螨净化程序时,ELISA可做为判断疥螨净化是否成功的工具,但至少要等12周,断奶仔猪的检测至少要在这个周龄,因为母猪的抗体水平可持续长达一年。ELISA检测也是确认猪群末感染疥螨的重要手段。
(2)屠宰时病变等级平均评分
小于0.3—非常低的水平,不可能是疥螨。其他因素,如蝇叮咬可引起类似的病变。
0.3-0.5—疾病控制良好没有经济影响。
1-1.5—疾病活跃,严重的刺激与摩擦。
2或更高—疾病严重;预期饲料转化率损失为0.1,上市天数增加7-10d。
4、类似疾病的鉴别诊断
疥螨感染可能与皮肤的正常死皮屑混淆(过度角质化—参见第10章),后者多见于背部和颈部,但这种片状物可被刮除,暴露的下层皮肤正常无损伤。与此相反,疥螨的结痂可穿透皮肤表面,不易去除且皮肤损伤明显。其他可能与疥螨混淆的疾病包括:渗出性皮炎、猪痘和晒伤。有时,在无疥螨感染的猪场,猪耳痂块中可能会发现螨虫卵和虫体,但没有临床症状。若猪群所使用的垫料被其他感染特异性疥螨的动物(如鼠、鸟类)所污染,可能会发生此状况。这些疥螨与猪疥螨可能很难区分,但不能在猪体表面长时间存活,也不引起猪发病。
5、管理控制、治疗和预防
患病猪
患处喷、涂螨癞消,反复多次。外购猪购回后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或阿维菌素粉拌料7天。断奶猪1、断奶当天注射伊维菌素针0.03ml/kg体重,或口服驱虫灵0.1ml/kg体重。
2、教槽料中添加阿维菌素粉,连用7天。
3、-日龄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拌料7天。
公猪每3个月1次,注射伊维菌素针0.03ml/kg体重。母猪1、后备母猪配种前注射伊维菌素针1次,间隔10天再注射1次。
2、经产母猪产前5-7天,注射伊维菌素针1次。
注意1、驱虫后3天内彻底清扫粪便、尿液,严格消毒程序,消毒液选择详见《猪场健康管理》大讲堂相关内容。
2、驱虫期间,圈栏,墙面,等处应喷洒杀虫剂(如双甲脒),二嗪农(喷雾)。
3、为防止反复发生,以上方案应坚持、反复多次进行,直到成功净化。
疥螨越多—疾病越多—疥螨越多。
螨癞消
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
伊维菌素注射液
驱虫灵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盖百霖价格大概是多少白癜风遗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