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甲鱼多发疾病——疥疮
春季是甲鱼病害的多发季节,尤其进入4月份以后,气温逐渐升高,养殖塘内各种微生物、寄生虫、细菌等开始大量繁殖,而甲鱼在经过越冬后体力消耗大,体质较弱,特别是温室越冬的甲鱼春季更是疾病高发,常见的疾病有穿孔、白底板、红底板、红脖子等病症,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建议采取预防与治疗并重、生态预防与药物防治并举的原则。现将春季甲鱼最为常见的疥疮病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1、症状:病鳖背部、腹甲及四肢形成芝麻至黄豆大小的病变,前期是白色点状,中后期伴有脓血,特别严重时出现空穴状病兆,病程较长,易复发。
2、病因:
①甲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
②甲鱼放养密度过大,水质变坏,使发病菌大量繁殖,导致甲鱼发病;
③水体低温或者温差大,特别是分池以后极易发生;
④甲鱼自身免疫功能低下,肝脏及肠道预防工作做得不到位所致。
3、预防
外用:
①停止喂料,降低水位;
②使用小苏打调PH值;
③泼洒“粒粒氧”,给水体增氧;
④用“双季铵碘“消毒养殖水体;
⑤1小时后泼洒“环丙沙星”和“阿莫西林”;
⑥12小时后加水,并泼洒“三黄粉”;
内服:第二天开始喂料,内服“头孢霉素”、“庆大霉素”、“牛黄解毒片”、“电解多维”和“葡萄糖”。(“头孢霉素”、“庆大霉素”连用三天就要停用)
3、治疗:
内服:甲鱼开口吃料后,开始服用“环丙沙星”、“阿莫西林”、“牛黄解毒片”、“电解多维”和“葡萄糖”。(“环丙沙星”、“阿莫西林”连用三天就要停用)外部池水消毒如上所示。
扫一扫,惊喜不断!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