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肠癌,
您可能有点陌生。
其实,
它是我国十大高危恶性肿瘤之一。
数据显示,
我国每3分钟就有一个人因此而去世。
对于一些便血、腹泻、便秘等症状,
很多人都不以为然,
结果一拖再拖,迟迟不愿意做肠镜,
最后等到查出来已经到了晚期。
医院肛肠专科刘金歌主任。
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
因为她的一次坚持,挽救了一条生命!
姓名、年龄:徐女士,60岁
病情:经常腹痛、大便出血
诊断:结肠腺癌
徐女士今年60岁,最近常常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偶尔还会出现便血。
于是在医院检查。
当时检查了X光腹平片,提示腹部有液平面,于是就暂时按肠梗阻收住院。
过了大约一个小时之后,她的腹痛又逐渐好转了。
连续观察了数个小时,徐女士的腹痛再也没有出现。
一时间医生也一筹莫展,只能考虑肠道的局部炎症进行治疗。
三天过去了,徐女士再也没有出现过腹痛,随即办理了出院手续。
谁知出院没有多久,徐女士的病情又再次出现,而且比之前更严重了,徐女士的儿子不放心,带着母亲医院肛肠专科看诊。
通过徐女士口述自己的症状,其中“腹痛”、“便血”两个词引起了接诊医生刘金歌主任的警觉,于是就详细追问了情况。
原来,老太太最近2个多月以来,常常感觉肛门坠胀,偶尔大便还带有鲜血,但是,并没有肛门疼痛或小腹疼痛,她以为就是痔疮,近半个月才出现腹痛、腹泻的情况。
考虑到她已经60岁,从来没有做过肠镜检查,加上神秘的忽隐忽现的左下腹疼痛、下坠感、便血、绝对不能轻率地下结论为痔疮!
于是,刘主任建议做一次肠镜检查,就当是做一次体检。
怎料徐女士极力反对,肯定地说:“我这就是痔疮,不需要做肠镜;我听说那个检查太痛了,不行,我不做肠镜!”
刘主任告诉她,目前我们早就有了不痛的肠镜,而且必须要搞清楚便血的原因。
但好说歹说,她依然不同意。面对固执的徐女士,医生只好和她的儿子沟通,当医生把心中的疑虑告诉他时,他爽快答应了,并很快做通了妈妈的工作,同意第二天行肠镜检查。
结果不出所料,肠镜检查的结果印证了医生的担心:
结肠腺癌!
原来,徐女士时好时坏的左下腹痛、便血、下坠感,都是肿瘤造成的!
还好发现的及时,通过外科手术和综合治疗,还能取得不错的疗效;
假如医生没有坚持让徐女士做这个肠镜检查,这个肠癌就被耽误了。
肠癌在这个阶段发展比较迅速,如果再过半年,后果将不可预料,一旦出现转移,预后将大打折扣。
通过这个病例,医院肛肠专科想告诉广大朋友们以下几点:
1过了40岁
一定要做一次肠镜检查
大肠癌的高发年龄是50岁以后,所以我们想要发现早癌及癌前病变,就必须赶到它恶变之前,也就是40岁,甚至35岁以前,做肠镜发现它!
1大肠癌与其他癌症不同,它首先症状隐匿,早期大多没有任何症状;不做肠镜你无法早期发现;
2大肠癌大多是由肠腺瘤演化而来;做肠镜检查可以非常直观地发现,并能够顺手摘除掉以绝后患;
3大肠癌生长极其缓慢,从息肉到癌大约需要10-15年的时间,很多人其实从30来岁就开始长息肉了,到了40岁做一次肠镜能够及早的摘除;
4即便已经癌变,在40岁左右,大多数还处于早癌阶段,这种早期癌症的生存率高达90%以上。
5如果你已经五六十岁了,从来没有做过肠镜检查,医生建议你尽早去检查一下。
2别轻易把便血当痔疮
小心肠癌蒙混过关
很多人都有便血的经历,一遇到便血就想到了痔疮。其实,便血不一定都是痔疮!肛裂、肛瘘、结直肠癌都有便血的症状。所以便血了,尽早去肛肠专科诊治,以防误诊误治。
三个症状区分肠癌与痔疮便血
大便形状
排便习惯
痔疮
色鲜红,便纸沾血或排便时(便前、便时、便后)滴血、喷血
无明显改变
无明显改变
直肠癌
血色暗红,大便摩擦所致。多数粘在大便表面或混在大便里,并带有粘液
大便稀烂,变细或有沟槽痕迹的情况也比较多
前期由于肿瘤原因,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有排便不尽的感觉
需要说明的是:一旦出现以上信号,大家就要引起注意了,因为大肠癌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虽然自己可以简单分辨,但最保险的方法仍然是:
医院检查!
医院检查!
医院检查!
3肠癌早期症状是无症状
肠镜检查超重要
肠癌早期没有任何症状,连医生都可能忽略。一旦察觉有异才就医,20%-25%的病人发现时已是第四期。其实,对于肠癌,早筛早查是关键,肠镜就是结直肠癌的预防手段之一。
刘金歌表示,目前已明确,80%-95%的结直肠癌都来自于癌前病变——息肉或腺瘤,而对付息肉或腺瘤,可通过及早的肠镜检查来发现息肉并利用内镜治疗技术来消灭息肉,从而获得良好的预后。
很多人“谈癌色变,望镜生惧”,因为怕做肠镜而错过了早期筛查的最佳时机,往往等到发现时病情已比较严重。
其实,肠镜检查并不可怕。医院推行无痛胃肠镜诊疗技术,做肠镜、胃镜也可以很舒适。
4下列情况可能是肠癌
建议立即相关检查
▲突然体重减轻。
▲原因不明贫血。
▲腹胀,腹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
▲腹部有肿块。
▲大便带血或出现黑色粪便。
▲大便中有脓血或粘液血便。
▲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或腹泻。
▲腹泻与便秘交替进行。
▲大便形状改变,变细、变扁或带槽沟。
▲发现有多发生性息肉,或乳头状腺瘤。
▲一级亲属患有消化道肿瘤。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