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考证,出版一词在中国出现于近代。出版与印刷术的发明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先有印刷术后有出版。印刷往往与文字紧紧相连,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先祖就用图文来进行相关事件的记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中国汉字是商朝时期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的文字。
甲骨文的发现
清朝年间,河南小屯村人士李成,不幸生了疥疮,疼痒钻心之际,坐在田头的他瞥见一块刻画有规整图形文字的白骨片,病急心切,李成将这块白骨片磨成粉末涂在了患病处,不久,疥疮竟然奇迹般地痊愈了!
惊喜之下的李成,顿生求财之心,便将平日里村民们视为废弃之物的白骨片收集起来拿到了附近药店,并绘声绘色的对店老板说明了白骨片的神奇疗效,店老板于是将这些白骨片收入铺中作为良方。自此,李成摇身一变,成了一名奔走在各个村里的“采药师”,而他收集来的那些疗效甚佳的白骨片也慢慢地流向了其他城市……
△“龙骨”——甲骨文残片
光绪二十五年,甲午战争爆发,慈禧沉浸在自己60大寿的“一片祥和”之中。年,德国侵占山东胶州湾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进程开始加快。紧接着,法国占领了广州湾,俄国占领了旅大、金州,英国占了九龙和威海卫。不仅如此,这些国家还争先恐后的在中国开工厂、设银行、修铁路、采矿山、建租界……
△甲午战争前日军在花园口登陆
年,时任国子监祭酒一职的王懿荣,对当朝统治者的不作为倍感绝望,许是忧国忧民,精神压力过大,王懿荣患上了疟疾迟迟没能医好,某日,疾病缠身的王懿荣,到京城的鹤年堂药铺抓药,药方上一味名曰龙骨的药材引起了王懿荣的注意,他发现这个药材上面有一些特殊的图形文字,出于职业敏感,王懿荣对这些图形文字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将其断为商代所属,这种文字是比金文(钟鼎文)更为古老的文字,即甲骨文。
△刻在甲骨上的甲骨文
甲骨文引起轰动
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以后,深知其文学价值和学术意义重大,不惜花费巨资购入市面上的甲骨,王懿荣发现甲骨文没多久,八国联军侵略者就攻破了紫禁城,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王懿荣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并委以保卫北京城的重任,与敌军作战中因寡不敌众而战败,王懿荣坚决不做亡国奴,最后以死殉国。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
作为王懿荣的朋友,《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在王懿荣英勇殉国之后,出资买下了他生前收藏的甲骨。曾在刘鹗家里作私塾先生的罗振玉见到这些甲骨之后,惊叹道:“固汉以来小学家若张、杜、杨、许诸儒不得见者也”,并希望刘鹗能将甲骨拓印成书。刘鹗思忖过后,从所藏甲骨中选录了一批比较清晰的进行整理研究,随后出版了当时轰动京城的《铁云藏龟》。
△《老残游记》作者——刘鹗
刘鹗出版的《铁云藏龟》是甲骨学史上第一部著录甲骨的专书。当时整理选拓的甲骨多达片,重出的有3片,伪造的甲骨有4片,实际收录的甲骨共片,《铁云藏龟》成为当时研究甲骨的宝贵资料。书前有罗振玉、吴昌绶序文以及刘鹗自序三篇。刘鹗在《序》中对甲骨文的干支、数字等共40余个字作了考释,无误者有34个。
《铁云藏龟》的出版,使得甲骨文得到了有力的传播,也为后来人们对甲骨文的保护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铁云藏龟》
甲骨文的战火岁月
甲骨文被发现之后的第二年,八国联军就攻入了紫禁城,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甲骨文的保护和研究注定步履维艰。
甲骨文面世之后,在中外学术界引起了不小轰动,不幸的是,此后十数年里一直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甲骨文进行科学的保护和研究,直到年5月,我国才成立了当时全国的最高科研机构“中央研究院”,下设几个研究所,时任历史语言研究所代所长傅斯年上任后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