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来了*子兵,勤劳奉仕闹得凶。建大营、抓劳工,十有八九活不成”;“国兵不合格,勤劳去奉公,一连三年整”;“国兵漏子真难受,吃不饱常挨揍。煎熬日子真难受,死不了也损寿”;“出劳工,如同进喽*门关。十人去,不见几人能归还。死他乡,丢下妻儿泪涟涟。”这是日伪时期在盘锦流传的几段民谣。民谣说的是,一九四二年,虚伪满洲国公布了《国民勤劳奉公法》,规定凡年满二十岁到二十三岁的男青年,未被征为国兵者,都有义务参加“勤劳奉公队”(即“勤劳奉仕队”)。以后又把年龄延长到三十岁,服役期为三年,每年四个月。主要任务是:*事工程、铁路及公路修筑,还有土地开发、水利、造林、农作物生产与收获、灾害救护等强度劳动。这实际上是日寇向东北人民加重法西斯统治打开的罪恶之门。
日*占领盘山县城
勤劳奉仕队全部为*事化。编制分为大、中、小、分队,队员一律着无领章的*色制服,一顶帽子和一双绿胶鞋。打着绿色绑腿,左胳膊衣袖佩带红色袖标。标上绘有八个花叶型的白色圆徽图案,这是满洲帝国的象征。当时盘山县境内勤劳奉仕队人数达多人,编三个大队,九个中队(三三编制)。当过大队长的有艾雨印、隋铁南、杨树堂、马振清、王景芳等人。三个大队由盘山县县长盖文化任总管。队员们被俗称为“国兵漏”,他们的性质同劳工差不多。
年,盘山县组织勤劳奉仕队多人,到大荒的拉拉屯一带修大堤。每天日出出工,日落收工,劳动在十个小时以上,另外还要进行*事训练,以备战时之需。因所住地方地面潮湿,很多人患上疥疮和湿疹,不少人有因此累出病根。
日*占领田庄台
年,伪锦州省调集盘山、台安、义县、锦县、锦西、黑山、北镇等县的勤劳奉仕队,还有迫协外省一些劳工共计万余人,到今大洼县唐家(大洼当时为盘山县辖)修建疙瘩楼水库(为日本人在大洼开拓水田蓄水用)。水库围地近十四平方公里,设计堤坝平均高程近七米,由盘山县劳务股主持施工。队员们住着马架子、窝棚,地面潮湿、满地跳蚤、蚊蝇密布,疫病流行。吃的每天仅供半斤粮,还是发霉的高粱米饭或玉米饼子,有时是“橡子面”,菜是白菜汤和少许咸菜。由于工程浩大,生活条件恶劣,饿得面*肌瘦,满身病痛的队员在监工的辱骂下和皮鞭下,滚爬在泥沙和碎石中干活,导致很多人活活累死、病死、饿死在工地上。仅河南一个二百多人的队伍 生还者仅有二十多人。疙瘩楼水库周围至今埋着无数屈死的冤*。
年,修建田庄台抽水站现场
据文史专家鞠晶介绍,年秋天,日伪*权又从疙瘩楼水库的勤劳奉仕队调走八百多人去凤凰城修飞机场。队员在那里,更是苦不堪言,稍有不慎就遭日本看管*打。如沙岭西坨子的张喜德因饥饿难忍到外面买点东西吃,就被打昏。有次队员正在休息,日本人驾车从人群中横冲过去,当场轧死六七个人。
据日伪时期曾在大洼出张所(日寇设的负责水田开发的机构)二道桥子办事处担任雇员的李广畲讲,二道桥子所有的主干、支渠都是中国劳工开凿的。他们生活悲惨,住的是芦苇大棚,睡的是地铺,吃的是霉高粱米和橡面窝头。他们有病根本不给治疗,只要有口气就得出工干活,昏倒在地都会遭监工棍棒*打。因此几乎天天都有病魔缠身的被活活埋掉,而且连裹尸席都不给。仅这一处水利工程,就有千百名中国人遭日寇摧残失去生命。
勤劳奉仕队的大小头目都是汉奸或亲日派,多是花钱买的官,他们的级衔有明显区别。如头目的左胸兜上有布签,上面有*杠。大队长四道杠,中队长三道杠,小队长二道杠,分队长一道杠。这些日寇的狗腿子、爪牙,成天肥吃肥喝,花天酒地,在日寇面前摇头摆尾,俯首帖耳,而对队员却虎似狼,满目狰狞。如杜家台一赵姓居民,因病不能出工,被队长打昏,不久死去;有次在外劳动时,一位队员因没站岗竟被大队长杨树堂打成残废;在修疙瘩楼水库期间,有个队员不堪忍受炼狱般的日子跑了,被扒光衣服在全体大队队员面前暴打,而且是打昏后用凉水浇醒再打;高升一廖姓居民在北票煤矿挖煤时逃出,在被追捕中,东躲西藏,晚间不敢归宿,后因惊恐成疾而死……这样的惨案数不胜数。
穷凶极恶的日寇还把“勤劳奉仕”这一狠*行径发展向少年儿童。如曾在高升国民优级学校读过书的冉野回忆说。年他所在学校曾被盘山县教育股指派到小洼、田家、三道沟等地,支援日本开拓团拨稻田草的勤劳奉仕,为“东亚圣战”做贡献。他们被安排住在牛马粪上铺稻草的的炕上,吃的是夹杂着大量砂子煮得半生不熟的发霉小米饭。尽管多数学生都生病了,可还被日本人以“快快的干,生产粮食,送前线”为由强迫劳动;曾在田家镇国民优级学校读书的田守诚回忆说,年光复前夕,他和同学样被派往新立的日本开拓团勤劳奉仕。二十多天的劳动,日本人只给每个学生三斤大米为报酬,有的学生还被日本人打过。
日*占领田庄台
田家镇
“勤劳、勤劳,日本*儿归不了巢;奉仕,奉仕,日本*儿都不得好死”。当时,老百姓对日寇搞的“勤劳奉仕”恨之入骨,纷纷诅咒侵略者都死在中国。所以在盘山,这段民谣广为流传。直到年“八一五”光复,日本投降了,“勤劳奉仕”几个血淋淋的大字才在老百姓的心头放下。
注:欢迎北京白癜风 治疗方法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