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12大名小吃,没有吃过10道菜以上不

1冬至圆

冬至,俗称“冬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冬至节到了,人们都要吃一种蘸满粉末(炒熟了的大豆碾成的粉、红糖等拌匀而成)的汤圆,就是“冬至圆”。冬节了,你一定要吃“冬至圆”哦。

2灯盏糕(油锅)

灯盏糕外皮松脆,圆边酥软,内馅爽口,独具风味。制作时先将米浸泡后磨成米浆,调入盐、葱花、搅拌调匀。用汤匙舀一匙米浆到特制的圆勺内,沉入已沸的油锅中。油炸时,充气成圆顶形,渐离圆勺浮出油面,到通身金黄时即熟。

3牛肉羹

牛肉羹又是一绝。牛肉羹有两种,一种是牛板筋,一种是牛肉碎,汤是老汤,佐以胡椒、酸醋,撤上香菜,味是酸辣爽口,闻之口涎长流,吃之汗渗满颜。现在这种食物以成了远近有名的小吃,摆到街头,但还是上不了酒席。

4麻巧(模苏)

麻巧(模苏)源自农历七月初七民间妇女向织女星乞巧的风俗。麻巧采用优质面粉、蔗糖、猪油、食盐、苏打等原辅料,经调制成舌形,撒以芝麻,烘烤而成农历七月七,北港地区有个风俗习惯就是吃麻巧,也就是俗称的巧食。

5五十丈粉干

粉干在北港有近千年,以五十丈是平阳粉干的源产地,初期粉干制作工艺是把米用水磨磨成水粉,然后把它烧至半熟后用臼舂捣蒸,而用水礁反复捻捣,直到捣透。粉团粘韧,压出后细如纱线,放在竹编上晾晒到干。炒时先将粉干放水龙头冲一下。

6番薯粉

番薯粉:又称红薯粉、地瓜粉等,将番薯水磨,滤去薯渣与杂质,取淀粉调水一层一次炊透,冷却转硬后,包晒成粉丝。其味美,营养颇佳,乃北港筵宴必不可缺菜。,它是由蕃薯淀粉等所制成的粉末,一般地瓜粉呈颗粒状,有粗粒和细粒两种,通常家中购买以粗粒为佳。

7清明糕

清明糕也叫绵菜饴、清明果,是北港地区传统小吃,制作方法,棉菜摘来洗干净,跟大米一起放入搅拌机里搅拌成粉末,加点水揉成面团。而馅儿用笋、五香干都切成丁,加点调料炒熟,包在面团里面,后底部还贴上柚子叶放入蒸锅里。颜色由原来的浅绿色经过一蒸变成浓绿色即可。

8红龟(红姑)

红龟听说以前是做成龟形,还涂成红色的,现在简化了,成这样子,因为要一对的做又名对龟。现在在水头腾蛟北港地区以小孩满周岁的时候,当地人还是会挨家挨户的分,有一种分享喜悦的传统文化在里面。

9九层糕

九层糕是九层棕色透明糕点,层匀美观,乳香甜润。把在来米浆与水拌成液体状,冲入热水拌成糊状。再把米浆糊分成两部分,一半加入黑糖,另一半则加入盐拌匀备用。倒入一层黑糖口味的在来米浆糊,蒸再淋上盐在米浆糊,再蒸顺序层次效果做出来。

10马蹄莲(米及加)

马蹄莲(米及加)为北港地区传统特色小吃之一,以荸荠(马蹄)以原料,加松子、绿豆、红豆、雪梨煮之沸腾,然加少许白糖即可,没有固定的地方,都是迎街叫卖。

11豆腐仔

豆腐仔又称豆腐花、豆腐脑。人们都会想起那“豆腐仔”的叫卖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天下午两三点钟小三轮车骑出开卖。豆腐子加点榨菜香菇碎,口味咸中带辣,好吃!另外加糖的味道也不错。

12芥菜饭

农历二月二吃芥菜饭是平阳民间广为流传的习俗,并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旧时,老百姓生活贫困,卫生意识淡薄,再加上缺医少药,皮肤病(如疥疮)患者多,且易传染。故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赞赏

长按







































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
白颠疯是如何引起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aguoo.com/jctp/4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