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很多肛肠老病号发现便血、疼痛、脱出症状“愈演愈烈”,将便血认为是小毛病,而多数人却认为是上火引起的。正因如此,患者常常会自己吃点降火药、抹点痔疮膏等方法去应对。便血一旦得到控制就不再重视,这样反复便血错当上火治,是极其危险的。
便血背后还可能隐藏一些严重的疾病,例如痔疮、肛裂、直肠息肉甚至是肛肠肿瘤,90%都以便血作为早期典型症状。一旦便血被无辜“冠名”为痔疮,就会遭受到恶变的“暗算”。那么,导致便血的原因都有哪些呢?下医院肛肠专科权威专家周贵金主任给大家介绍一下。
01肛裂便血
肛裂是皮肤全层裂开的缺血性溃疡疾病,通俗的话来讲,肛裂就是肛门上裂开了一个小口子,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女均可患病。在众多肛肠疾病中其发病率仅次于痔疮。
肛裂便血是因撕裂受损引起的,一般为滴血,量少或仅附着于粪便表面。
02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于贺氏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也是一种肠道的炎症,患病后肠道可产生黏膜糜烂甚至溃疡。
便血的量较少,常与粪便相混,呈脓血样或脓血黏液样便,色鲜红,大便频数,有里急后重感及左下腹压痛,并伴有腹痛、腹泻及恶心、呕吐。
03痔疮便血
痔疮便血,主要是内痔出血,一般发生于排便后,呈喷射状流出,或在便后滴血,出血呈鲜红色,血液与粪便不相混合,出血量不等,可伴有肛门异物感或疼痛。当长时间不进行治疗,便血容易使体内丢失大量的铁,引起缺铁性贫血,贫血严重时会出现面色苍白,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心悸、心率加快和体力活动后气促、浮肿等。
04直肠癌便血
直肠癌便血为最常见临床症状,此种便血可为间歇性,也可为持续性。早期直肠癌便血可能偶尔发生1次,患者易忽视且易与痔疮、肛裂出血混淆,直肠癌较晚期的破溃出血情况下凝血机制出现问题,会发生持续性便血。
直肠癌便血有特征性,通常伴有大便习惯与性状改变,如原本排便每天1-2次,直肠癌患者可能排便每天5-6次,甚至每天10次左右;其次,性状除便血外,大便形状变细,甚至出现时而便秘,时而腹泻的情况都要特别注意了,医院就诊。
05肠息肉便血
肠息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早期的肠息肉没有任何症状,到中期或者晚期合并有并发症时,一般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肠息肉一般会引起便血,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便血呈鲜红色或暗红色或黏附于粪便表面,出血量一般不多。不与粪便相混。慢性者可混有黏液或脓液。有时粪便变细呈细条状。
在临床上,息肉是具有癌变可能性的,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和绒毛膜性息肉,恶变率比较高,恶变的时间也比较早,所以为了防止恶变的发生,不论息肉大小,肛肠专家都建议早期切除。
06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便血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又称结肠炎,其出血常为间歇性,便血量较少,且粪便中含有脓血或粘液,多伴有腹泻、腹痛及里急后重等症状。有少部分病人在慢性的病程中,病情突然恶化或初次发病就呈爆发性,表现严重腹泻,每日10-30次,排出含有血、脓、粘液的粪便,并有高热、呕吐、心跳过速、衰竭、失水、电解质紊乱、神志昏迷甚至结肠穿孔,不及时治疗可以造成死亡。
除了上面几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外,便血还有可能是因为上消化道出血,几乎全消化道出血,小肠出血,小肠肿瘤,肠套叠等,还有各种血液病、流行性出血热、伤寒与副伤寒、钩虫病、维生素缺乏症等都可以导致便血,所以出现便血的症状了一定要多加注意。
冬季便血怎么办好?肛肠专家周贵金主任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便血危害大,早查早治最重要。虽说不同疾病引起的便血或多或少有些症状上的不同,但是对于没有多少疾病知识的患者本人来说,想要按照文字或图片的描述来确诊自己便血的原因,误差还是很大的。因此必医院借助科学的仪器进行检查。对于便血,医院肛肠科引进了电子肛门镜,该设备采用了先进的医疗视频技术,可以清楚观察到肠道内部的病灶,诊断便血的原因,确诊病情后,即可对症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本期专家介绍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