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既要消暑纳凉,
又可以锻炼身体,
首选的运动项目是什么?
当然是游泳啦!
不过你知道吗?
游泳场所也是很多疾病传播的猖獗之地!
关于游泳传播疾病,你了解多少呢?
游泳之前,你应该知道这些事情!
公共泳池的水,会不会传播“那种”病?游泳会不会传播“那种”病呢?
相信很多去泳池游泳的人都有过这样疑虑。所谓的“那种”病就是通常可以通过体液传播的乙肝、丙肝以及淋病、梅毒、艾滋病和生殖器疣等性病。
其实,生活中大可不必担心,会让你得“那种”病的病菌往往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离开了人体一般很难存活,是不会通过正常地游泳传播的。
淋病奈瑟球菌需要在二氧化碳充足的条件下才能生长;梅毒螺旋体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弱;虽然乙肝病毒对环境的抵抗力强,但含氯的消毒剂以及常见氧化剂可以破坏其传染性;艾滋病病毒和丙肝病毒比乙肝病毒脆弱很多,在体外存活时间更短,且同样对上述消毒剂敏感。总之,这些病菌对于化学药品都很敏感,肥皂水、消毒剂等都能让它们失去传染性,甚至被杀灭。
泳池所用的水至少经过了两次以上的含氯消毒剂(主要是次氯酸盐)处理,也有的泳池是采用双氧水消毒,经过这样处理的池水通常已不必担心感染了。
另外,即使泳池水中还有少量活性病菌,也会在大量水的稀释下密度变得非常低,很难达到感染所需要的数量,其经由泳者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体内的几率也就非常非常低,对人体根本就没有什么威胁。再退一步说,即便有极其微量的病菌碰巧进入人体,也会被人体免疫系统消灭。
因此,在游泳中感染“那种”病的可能性几乎接近于零。
比起“那种”病,更需担心它们!01红眼病夏日最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就是“红眼病”(急性结膜炎),发病者以经常游泳者居多,未经充分消毒的池水是引起该病传播的重要途径。该病可通过接触传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沾染病毒的手、毛巾、水等都可以成为媒介。如果不小心接触到了红眼病患者用过的毛巾、水龙头、门把、游泳池的水等,又接触到了眼睛,就有可能被传染。
建议◆游泳时要佩戴好泳镜,能够减少被感染的几率。
◆游泳后要及时洗澡,把脸洗干净,不要让病菌有接触到眼睛机会。
02耳部炎症游泳时耳朵很容易进水,常见的游泳后出现的耳病有外耳道炎和中耳炎,一般可能是与游泳池水质有关。对于外耳道炎,症状较轻,但是中耳炎如治疗不及时可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重的还会引起鼓膜穿孔等。
建议◆要选择正规的、有定期更换、消毒池水的游泳池进行游泳;
◆如果本身耳部有疾病的人群,如中耳炎没有治愈的,应在痊愈后再进行游泳;
◆儿童因咽鼓管短而更容易使病菌从鼻咽部进入中耳造成感染,所以家长在带儿童游泳时更要注意选择干净的水质;
◆如果游泳时耳朵进水,可把进水的耳朵朝下,单腿跳跃,借用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向下从外耳道流出。
03皮肤病大众在游泳时应注意预防皮肤病,如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脓包疮,溃烂后一经接触即会传染;而皮肤浅层的真菌感染包括股癣、脚气、灰指甲等,通过拖鞋、毛巾也极易传染;疥疮、传染性软疣,在浴池里及桑拿按摩时极易传染。
此外,如果在室外游泳,虽然感觉会比较通风透气,但是却容易因为日晒而患上日光性皮肤炎。
建议◆游泳一定要选择卫生达标的正规泳池,游泳时间不要过长、过于频繁。
◆如果身上有伤口,应等痊愈后再去游泳。
◆如果游泳后出现皮肤问题,医院检查,不要擅自用药。
除了预防疾病,还要小心运动损伤!01肌肉痉挛(抽筋)如果在游泳时发生肌肉痉挛,就会出现局部的肌肉僵硬,动弹不得,使得手脚不听使唤而动作失衡,很容易发生呛水、溺水。
建议◆预防肌肉痉挛,首先在下水前应做好充足的热身;
◆可稍微补充一些能量以防止出现过度消耗而导致肌肉痉挛;
◆要适当控制游泳的时间,时间过长使身体处于疲劳状态也容易发生肌肉痉挛。
02耳鼻喉眼等器官损伤在游泳过程中耳、鼻、喉、眼等器官可能会出现不适或病理性症状。据调查约87%的人在游泳过程中都出现过这种情况。
建议◆在游泳过程中可带上泳镜、鼻夹等防护用具来预防;
◆游泳中出现耳、鼻等不适,不要用力去挖耳朵或用力擤鼻等,以免造成更大损伤;
◆如果出现不适且在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得到缓解,应及时就医。
03肩关节劳损因游泳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的动作、动作过猛或长时间采取单一的强度较大的动作时,都可能造成关节损伤。
建议◆在游泳前,应做好足够的热身运动;但是游泳后的放松,也必不可少;
◆在游泳过程中,不要过分用力,要采取正确的泳姿,也可多变换泳姿。
游泳注意事项游泳前选择合适的时间
如果是户外游泳池,最好选择下午5点以后的时间进行游泳,以避免紫外线伤害,当然选择室内泳池的你随意哦~
但尽量不要在10点后游泳,可能会因运动后神经过于兴奋而失眠。
做好下水前准备入水前可先用冷水擦身以适应池水的温度。
下水前要做好热身运动。如果在户外游泳池,也要注意防晒。
这些情况不适宜游泳
空腹或者饭后、剧烈运动后、女性月经期间都不适宜游泳。也不要在不熟悉的天然水域游泳。
游泳时每次游泳最好在20~45分钟,时间太长可能造成疲劳而发生危险;
游泳过程中,可能会大量流汗,可多补充一些水分;
游泳后上岸后要注意保暖,应用毛巾擦干身上的水,再披一件薄外套;
应做一些舒展运动以避免肌群僵化和疲劳;
游泳后要进行漱口,并全身冲洗干净。
以下人群不建议游泳●患有严重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等人群,不宜游泳;
●患有精神失常、癫痫病的人不宜游泳;
●饮酒或醉酒都不宜游泳;
●耳聋者由于前庭和半规管在内耳,自身平衡能力较差,容易发生溺水事故,不建议游泳;
●患有某些传染性疾病如:患肝炎、传染性皮肤病、足癣、肺结核和痢疾、肠炎等,应在治愈后再进行游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