螨,身边的机会致病动物
蜱螨的单系性是有争议的,而在较早的研究中,蜱螨与其他蛛形纲动物相对应的关系甚至完全不清楚。另外,部分研究者把盲蛛类从寄螨类独立出来。蜱螨亚纲是包含螨和蜱的蛛形纲分类单元。其化石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早期泥盆纪,蜱螨类有左右的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有着一套复杂的分类系统。
在大多数现代动物学分类体系中,蜱螨类由两个或三个上目组成,分别是螨形总目(Acariformes,旧作螨形亚目或螨形目,亦作真螨目)和寄螨总目(Parasitiformes,旧称寄螨亚目或寄螨目)。其中,除了寄螨总目下中气门螨目(Mesostigmata,旧称革螨目或中气门目)大多数都不是寄生动物,而是自由生活、甚至是捕食性动物之外。大多数蜱螨类动物都是寄生生物。
常见蜱螨类,按生产实践俗称分类viaBritannica
生产实践上的“螨虫”不是一个明确的分类单元,这个名称是用于蛛形纲螨亚纲中的几个类群的成员。生活中常见的螨虫多分布于螨形总目和寄螨总目这两个分类阶元。
螨虫体型很小,体长一般小于1毫米(0.04英寸),身体结构简单,没有明确的分段。大多数物种对人类无害,只有少数与过敏或传播疾病有关。
有些螨虫生活在水中,如水螨属(Hydrachnidia)类群,可捕食水生双翅目昆虫的幼虫(孑孓等)。
某种水螨体长1.1mmbyAnatolyMikhaltsovonWikimedia
有些生活在土壤中作为分解者。如甲螨亚目(Oribatida)的部分类群。此类螨虫体表常出现类似甲壳状的特化,代谢生长发育速度均较慢。
常见土壤螨虫viaADSSC
其他的螨虫主要生活在植物上,如叶螨科(Tetranychidae)的物种为害果树,俗称红蜘蛛或黄蜘蛛等,有的种类可刺激植物产生虫瘿。
某种叶螨viaWikimedia
只有少数螨虫是捕食者或寄生虫,包括具有重要生态和农业价值的蜂螨(即瓦螨,Varroadestructor),以及寄生于人体皮肤的疥螨(Sarcoptesscabiei)等。其中,人体寄生性和致病性螨虫是卫生动物学讨论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常见的卫生螨虫有尘螨、疥螨、蠕形螨和恙螨。
尘螨尘螨属于室尘螨属(Dermatophagoides,恙螨目尘螨科)。常见的种类主要有屋尘螨(Dermatophagoidespteronyssinus),粉尘螨(Dermatophagoidesfarinae)和小角尘螨(Dermatophagoidesmicroceras)。尘螨是一种强烈的过敏原,可导致人的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
室尘螨byGillesSanMartinonWikimedia
尘螨成体长约0.15-0.5毫米,呈半透明椭圆形,乳白至淡黄色,足色较体色深。尘螨颚体位于躯体前端,螯肢钳状。体表有纹状外皮即肋状皮纹,刚毛数量较少。躯体背面前端有狭长盾板。肉眼较难辨识尘螨,一般要用10倍体视镜才能确认。
生活史尘螨的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第一、第三若虫和成虫共5期,无第二若虫期。其中卵到幼虫约8天,幼虫到第一若虫、第一到第三若虫、第三若虫到成虫的发育时长均可达1~2周。尘螨生活史时间长短依赖于螨发育环境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温度和湿度降低,发育时间延长。
在适宜条件下,尘螨完成一代生活史需3周到1个月不等。雄螨寿命60~80天,雌螨可长达~天。
螨虫生活史(不限于尘螨类群)viaFarmHealthOnline
尘螨分布广泛,大多营自生生活,室尘螨以人畜皮屑和毛发为主食,有时也吃霉菌。温度22~26℃、湿度70~80%为最适合尘螨生长的环境。因此,尘螨在温暖潮湿场所与春秋季节繁殖最快。
致病性与防治关联疾病1.螨性哮喘:属吸入性哮喘,幼年起病,有婴儿湿疹史或兼有慢性支气管炎史,3-5岁时部分儿童转为哮喘,病程可迁徙至40岁以上。
特点:突发性,反复发作,开始时常有干咳或连续喷嚏等前驱症状。
2.过敏性鼻炎:表现为鼻塞、鼻内奇痒、连续喷嚏或流清涕不止。
3.过敏性皮炎:多见于婴儿,表现为面部湿疹。成人表现为四肢曲面,肘窝和腘窝处湿疹或苔藓样变,是多年不愈的慢性皮炎。特点:阵发性,迅速消除。
4.慢性荨麻疹:一过性风团,时发时愈。
流行与防治分布:尘螨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分布也极为广泛。尘螨性过敏发病因素较多,通常与地区、职业、接触和遗传因素有关。
防制原则:注意卫生,经常清除尘埃,勤洗衣物,勤晒被褥卧具;室内场所如卧室、仓库等要保持通风、干燥、少尘。
治疗:采用尘螨重组变应原脱敏治疗。
疥螨疥螨(Scabmite)属疥螨属(Sarcoptes,疥螨科Sarcoptidae,疥螨总科Sarcoptoidea),是专性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表皮层内的螨类,也是疥疮(scabies)的病原体。
人疥螨byKalumetonWikimedia
成虫背视角度呈近圆的椭圆形,背面隆起,乳白或浅黄色。雌螨体长0.3~0.5mm,雄螨略小。颚体短小;螯肢钳状,短粗呈圆锥形;躯体背面有波状横纹、成列的鳞片状皮棘及成对的粗刺和刚毛等,后半部有几对杆状刚毛和长鬃。足末端有具长柄的吸垫。
生活史疥螨夜间交配,雄虫成虫与雌性后若虫在皮肤表面交配。雄虫交配后多死亡。雌虫日产卵2~4个,一生产卵40~50个。发育过程有卵、幼虫、前若虫、后若虫和成虫5期,完成一代生活史约8~17天,雌虫寿命5~6周。
疥螨的生活史viaResearchGate
致病性与防治关联疾病疥螨在宿主表皮角质层挖掘隧道,以角质组织、淋巴液为食;皮肤剧烈搔痒是疥疮最突出的症状,夜晚尤甚;皮损为小丘疹、小疱,搔破后可继发感染,发生脓疱、毛囊炎或疖肿。
疥螨以螯肢和前跗爪开掘皮肤隧道,雌虫就在此隧道寄生及产卵。鉴于疥螨的这一习性,用蓝墨水滴在可疑隧道皮损上,再用棉签揉擦,然后用酒精棉球清除表面黑迹,即可见染成淡蓝色的“隧道”;用消毒针尖挑破“隧道”的尽端,即可取出疥螨镜检。
流行与防治疥疮呈世界性分布,以儿童和青少年集体感染率较高。
传染途径可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前者如握手、同时同睡一床等;后者包括经被服、手套、鞋袜等。
预防:卫生宣传教育。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更衣,避免与患者接触,不用患者的衣物。用煮沸或其他消毒方法处理患者用过的被服、手套等。
治疗:常用治疗药物有硫磺软膏、苯甲酸卞酯搽剂、复方美曲磷脂霜剂、复方甲硝唑软膏及伊维菌素等。用药前应先用温水洗净患处,待干后再涂搽药物,疗程约1周,不出现新的皮损,即视为治愈。
蠕形螨蠕形螨(Demodicidmite)属蠕形螨属(Demodex,蠕形螨科Demodicidae,擒螨总科Cheyletoidea)。常见寄生于人体的蠕形螨有两种,分别是毛囊蠕形螨(Demodexfolliculorum)和皮脂蠕形螨(Demodexbrevis)。二者主要通过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毛囊和皮脂腺,可致皮炎、睑缘炎等,可引起蠕形螨病(demodicidosis)。
蠕形螨viaWikimedia
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的形态基本相似。颚体宽短呈梯形,螨体细长呈蠕虫状,乳白色,略透明;体长为0.1~0.4mm,雌虫比雄虫略大。
因为蠕形螨的螨体细长,在生产实践上可以再将期躯体分为足体和末体两部分。末体细长如指状,体表有环形皮纹。
毛囊蠕形螨较细长,末体占虫体全长的2/3~3/4,末端较钝圆。雌虫有肛道,雄虫无。皮脂蠕形螨略短,末体约占躯体全长的1/2,末端尖细呈锥状。雌、雄虫均无肛道。
生活史两种蠕形螨生活史也相似,可分为卵、幼虫、前若虫、若虫和成虫五个阶段。完成一代生活史约需3周,雌螨寿命在4个月以上。
蠕形螨生活史viaInsectomania
致病性与防治蠕形螨是机会性致病,大多数人的皮肤上都可以找到毛囊蠕形螨的踪迹,但通常不会造成任何伤害。
关联疾病蠕形螨吞食毛囊上皮细胞,引起毛囊扩张肿胀(毛囊肿大,皮肤粗糙);可引起皮肤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真皮层毛细血管扩张(痤疮,酒糟鼻);皮损为小丘疹、小疱,搔破后可继发感染,发生脓疱、毛囊炎或疖肿;可引起皮脂腺分泌障碍或分泌旺盛(脂溢性皮炎);虫体携带病原体而继发感染(毛囊炎)。
流行与防治呈世界性分布,国外报告人群感染率为27%~%,国内人群感染率一般在20%以上。男女老少均可感染,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感染以毛囊蠕形螨多见,皮脂蠕形螨次之,部分患者存在双重感染。感染的年龄从4个月的婴儿至90岁老人。
传播: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肥皂、化妆品等均不能将其杀死。
预防措施:注意个人卫生,勤洗被褥,避免共用洗脸用具等。治疗可用:外用药物有硫磺软膏、甲硝唑等;内服药物可用甲硝唑及维生素B2。
恙螨恙螨(chiggermite或Berrybugs)俗称恙虫或沙虱、红蜘蛛,属恙螨科(Trombiculidae)。成虫和若虫营自由生活、幼虫营短暂的寄生生活(多寄生于动物和植物)。恙螨作为恙虫立克次体(Rickettsiatsutsugamushi)的中间寄主,可传播恙虫病。
恙螨幼虫一般呈椭圆形,体色为红、橙、淡黄或乳白色;颚体位于躯体前端,螯肢基节宽大,呈三角形;盾板后方的躯体上有横列的背毛;气门有或无;足3对,足上多羽状毛。成虫体长1~2mm,外形呈“8”字形,通常为红色,全身密布绒毛;若虫形似成虫,体长0.5~1mm,体表覆盖的绒毛相对稀疏。
恙螨各阶段形态示意图viaTexasAMUniversity
恙螨幼虫活动范围小,在遇到宿主之前,幼虫常聚集于一处,在地表呈点团状分布,称螨岛。成虫和若虫主要以土壤中的小型节肢动物和昆虫卵为食,幼虫则以分解的宿主组织和淋巴液为食。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某种幼虫的螨岛viaResearchGate
生活史恙螨因其种类不同发育过程有卵、前幼虫、幼虫、若蛹、若虫、成蛹和成虫等7~8个阶段。成虫寿命从3个月到2年不等。
幼虫寄生动物体上,成虫和若虫在土壤中自由生活。恙螨代间经卵传递恙虫立克次体。
幼虫吸食被分解的细胞、组织液及淋巴液,在宿主皮肤叮刺吸吮时,先以螯肢爪刺入皮肤,然后注入唾液(含溶组织酶)溶解组织,造成凝固性坏死。恙螨幼虫的刺吸过程一般不更换部位和宿主。恙螨幼虫的吸食时间平均为2~10天,有记载的最短1天,最长60天。
大多数恙螨幼虫主要寄生在宿主体表细嫩而湿润处,恙螨幼虫的宿主广泛,包括哺乳类(以鼠类为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及无脊椎动物。
恙螨分布在温暖、潮湿的地区,地形包括海岛、平原、丘陵和山区,以热带雨林最为广泛。
除幼虫必须寄生外,恙螨其他的生活史期均生活在地面浅表层。根据恙螨种群出现的季节高峰,可将其分为:夏季型、春秋型和秋冬型。
某种恙螨的生活史viaIntechOpen
致病性与防治关联疾病1.恙螨皮炎(trombiculosis):幼虫的唾液能够溶解皮下组织,被叮刺处有痒感并出现红色丘疹,继而形成水泡、坏死或出血,晚期结成黑色焦痂,焦痂脱落后形成浅表性溃疡。
典型焦痂直径0.1cm~1.5cm,圆形或椭圆形,暗褐色,边缘稍有隆起,周围有红晕。
2.恙虫病(即恙虫热,tsutsugamushidisease)
又称丛林斑疹伤寒(scrubtyphus),其病原体为恙虫热立克次体(Orientiatsutsugamushi,即东方体)。
恙虫热立克次体viaCDC
由于幼虫一生中仅叮咬动物或人一次,所以由感染鼠类获得立克次体的恙螨幼虫,在当代无传播机会,经稚虫、蛹、发育为成虫产卵。立克次体经卵传至下一代(第二代)幼虫,当第三代幼虫叮刺动物或人时,立克次体随唾液传入新的宿主,故称为隔代传播
3.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hemorrhagicfever).
防治消除孳生场所:搞好环境卫生,清除杂草,堵塞鼠洞,尤其要灭鼠。
药物杀螨:在人经常活动的地方、鼠洞鼠道附近及孳生地喷洒化学杀虫剂,以改善环境;
个人防护:避免在草地上坐卧,野外工作时,注意个人防护,要扎紧袖口、裤管等,外露皮肤涂抹邻苯二甲酸二甲丁酯等驱避剂。
主要参考文献
陈晓光,郑学礼.().医学寄生虫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林果为等.().实用内科学(第15版上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生态学报
甲螨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螨-公卫百科-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
認識恙蟲病-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HydrachnidiaFromWikipedia,thefreeencyclopedia
DemodexfolliculorumFromWikipedia,thefreeencyclopedia
Acarid
arachnid
Britannica
FarmHealthOnline–AnimalHealthandWelfareKnowledgeHub–Mites
MeetTheMitesThatLiveonYourFace
NPR
Currier,R.W.,Walton,S.F.andCurrie,B.J.(),Scabiesinanimalsandhumans:history,evolutionaryperspectives,andmodernclinicalmanagement.AnnalsoftheNewYorkAcademyofSciences,:E50-E60.
Thoemmes,MeganS.;Fergus,DanielJ.;Urban,Julie;Trautwein,Michelle;Dunn,RobertR.(27August)."Ubiquityanddiversityofhuman-associatedDemodexmites".PLOSOne.9(8):e.
居然看完了,点个在看吧NakedZo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