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四月份是一个变化万千的时节,倒春寒、强对流天气(冰雹来袭)等等,摇钱树专家提醒,柑橘类果园在管理时,要注意提防如下几种病虫害为害:
1柑橘炭疽病症状:柑橘疮痂病又称疥疮疤、癞头疤、麻壳等。为害叶片、新梢和果实,尤其易侵染幼嫩组织。叶片染病,初生蜡黄色油渍状小斑点,后病斑渐扩大、木栓化,形成灰白色至暗褐色圆锥状疮痂,病斑一面突出,一面凹陷。严重时病斑常连片,致叶片扭曲畸形。幼叶染病常干枯脱落后穿孔。新梢染病,与叶片症状相似。豌豆粒大的果实染病,呈茶褐色腐败而落果;幼果稍大时染病,果面密生茶褐色疮痂,常早期脱落;残留果发育不良,果小、皮厚、汁少,果面凹凸不平。近成熟果实染病,病斑小不明显。有的病果病部组织坏死,呈癣皮状脱落,下面组织木栓化,皮层变薄且易开裂。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翌春气温上升到15℃和多雨高湿时.老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进行初侵染;潜育期10天左右,新产生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辗转为害新梢、幼果。温度适宜,湿度大易发病;苗木或幼龄树发病重,老龄树发病轻。这是因为苗木和幼龄树抽梢次数多且时期长,增加了感病机会。柑橘各品种间感病性存在差异。橘类易感病,柑类次之,甜橙类较抗病。柑橘各品种中,南丰蜜橘、福橘、柠檬、本地橘、构头橙感病,甜橙、香橼、金柑等较抗病。
防治方法:加强苗木检疫。柑橘新区的疮痂病由苗木传带,所以对外来苗木实行严格检疫或将新苗木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浸30分钟。
加强橘园栽培管理。合理修剪、整枝,增强通透性,降低湿度;控制肥水,促使新梢抽发整齐,加快成熟,减少侵染机会。
清除初侵染源。结合修剪和清园,彻底剪除树卜残枝,残叶;并清除园内落叶,集中烧毁。
药剂防治。因该病菌主要侵染幼嫩组织,喷药重点是保护新梢和幼果。第一次喷药于春芽开始萌动,芽长1~2mm时开始喷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倍液,或10%多·福可湿性粉剂或70%福·甲硫可湿性粉剂倍液,或40%多菌灵胶悬剂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或0.5:1:倍式波尔多液,或2%抗霉菌素(农抗)水剂倍液。保护春梢用0.5~0.8:1:倍式波尔多液,或53.8%氢氧化铜0干悬浮剂0倍液。第二次于花落2/3时喷上述杀菌剂,温带橘区还可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补喷1次。
2柑橘疮痂病症状:柑橘疮痂病又称疥疮疤、癞头疤、麻壳等。为害叶片、新梢和果实,尤其易侵染幼嫩组织。叶片染病,初生蜡黄色油渍状小斑点,后病斑渐扩大、木栓化,形成灰白色至暗褐色圆锥状疮痂,病斑一面突出,一面凹陷。严重时病斑常连片,致叶片扭曲畸形。幼叶染病常干枯脱落后穿孔。新梢染病,与叶片症状相似。豌豆粒大的果实染病,呈茶褐色腐败而落果;幼果稍大时染病,果面密生茶褐色疮痂,常早期脱落;残留果发育不良,果小、皮厚、汁少,果面凹凸不平。近成熟果实染病,病斑小不明显。有的病果病部组织坏死,呈癣皮状脱落,下面组织木栓化,皮层变薄且易开裂。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翌春气温上升到15℃和多雨高湿时.老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进行初侵染;潜育期10天左右,新产生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辗转为害新梢、幼果。温度适宜,湿度大易发病;苗木或幼龄树发病重,老龄树发病轻。这是因为苗木和幼龄树抽梢次数多且时期长,增加了感病机会。柑橘各品种间感病性存在差异。橘类易感病,柑类次之,甜橙类较抗病。柑橘各品种中,南丰蜜橘、福橘、柠檬、本地橘、构头橙感病,甜橙、香橼、金柑等较抗病。
防治方法:加强苗木检疫。柑橘新区的疮痂病由苗木传带,所以对外来苗木实行严格检疫或将新苗木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浸30分钟。
加强橘园栽培管理。合理修剪、整枝,增强通透性,降低湿度;控制肥水,促使新梢抽发整齐,加快成熟,减少侵染机会。
清除初侵染源。结合修剪和清园,彻底剪除树卜残枝,残叶;并清除园内落叶,集中烧毁。
药剂防治。因该病菌主要侵染幼嫩组织,喷药重点是保护新梢和幼果。第一次喷药于春芽开始萌动,芽长1~2mm时开始喷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倍液,或10%多·福可湿性粉剂或70%福·甲硫可湿性粉剂倍液,或40%多菌灵胶悬剂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或0.5:1:倍式波尔多液,或2%抗霉菌素(农抗)水剂倍液。保护春梢用0.5~0.8:1:倍式波尔多液,或53.8%氢氧化铜0干悬浮剂0倍液。第二次于花落2/3时喷上述杀菌剂,温带橘区还可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补喷1次。
3柑橘煤污病症状:柑橘煤污病又称煤烟病、煤病。主要为害叶片、枝梢及果实,初仅在病部生一层暗褐色小霉点,后逐渐扩大,直至形成绒毛状黑色或暗褐色霉层,并散生黑色小点刻,即病菌的闭囊壳或分生孢子器。该病病原有十余种,因此症状多样。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引致柑橘煤污病几种病原中除小煤炱属真菌系纯寄生外,均属表面附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及闭囊壳在病部越冬,翌春由霉层上飞散孢子借风雨传播,并以蚜虫、介壳虫、粉虱的分泌物为营养,辗转为害。生产上,上述害虫的存在是本病发生先决条件,荫蔽潮湿及管理不善的橘园,发病重。
防治方法:及时防治介壳虫、粉虱、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具体方法参见本书有关害虫防治法。
有条件的用水冲刷。
加强橘园管理。
喷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或70%福·甲硫可湿性粉剂倍液,或0.5:1:倍式波尔多液。
如果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您的朋友圈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