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真正的万金油风药,升散肝胆气血要药

李从悠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2/

荆芥是风药中真正的万金油,如灵动而温润的君子一般,寒温皆可用之,有风药升散之性,而无其燥烈之弊,其辨识点有两处,一是药性不寒不热较为平和可用于风热或其他表有郁热证以解表而不生热;二是常用于妇科,尤其是产后诸多风邪致病或表证,因其没有其他辛温解表药易伤津液之弊,荆芥穗炒黑可入血分,通过理血通经以达止血治崩止带之效。擅长治疗风在皮里膜外、肝胆者,有一定疏肝之效,其药性升浮可清利头目,是“火郁发之”的要药。

1.药用性能

气辛香,性平,药性升浮,主要入肺、肝胆经。

从性能上看,一般认为荆芥是气辛香,性平略温,但是也有医家认为它是偏凉,它尝上去是有点凉,基本上是平性应该说是。所以我们认为是气辛香,性平,药性升浮,主要入肝胆经。在药类法象上可以归属于“风升生"类。张元素先生说,荆芥是“气味俱薄,浮而升",所以归于“风升生”类是比较贴切的。

2.服食感受

张润杰:曾取荆芥10g冲泡饮之。此药闻之辛香,入口清淡。食入不久,觉胸中有气上升,后背温温,头部清爽,诊脉:双脉皆起,来势有力。稍后觉气又有下行之势,慢慢下降,诊脉:脉较前平和,但寸仍较尺高,来势减。

3.主要功效

从功用主治看,这个药是升散肝胆气血,就是既可以入气分,又可以入血分。因为它是平性,既可以用于热,也可以用于寒。肝胆的气分、血分的热寒都可以用。

那么肝胆它属于厥阴风木,肝主藏血,内寄相火。所以荆芥治疗病,在本病上主要治与肝有关的风病,还有血病,疮疡病,另外女子以肝为用,以肝为先天,所以在妇科经带胎产都是要药。

3.1治疗风病

3.1.1疏风解表

首先我们看它的直接功效,第一个就是它可以疏风解表。风气通于肝,外感风邪,包括风寒、风热,风寒表证,风热表证,我们都比较熟悉的治疗风寒表证的荆防败毒散。治疗风热表证,温病初起,我们有银翘散,在《温病条辨》里面非常有名,也就是说荆芥可以治疗伤寒,也可以治疗温病。

3.1.2治疗麻疹

温病包括麻疹,我们在《医方类聚》里面有荆芥防风甘草汤,在《治疹全书》里面有荆芥汤,这都是治麻疹的很常用的方。荆芥在这里面扮演的一个角色其实就是稍微有点辛温开表的意思,其他的为辛凉透热创造有利条件。

这在温病里面非常重要的治法,就是热郁于肺或者是上焦的时候,当皮表的毛孔被寒邪所阻碍的时候,必须要用荆芥或者防风或者两个同用打开毛孔,让里面的热透发出来,这是严格来说属于辛温复辛凉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配伍方法。

3.1.3治疗风疹、湿疹

也可以治疗风疹和湿疹。在《外科正宗》里面有治疗风疹、湿疹,包括疥疮的,著名的消风散,还有像当归饮子,这都是非常著名的治疗外科风疹、湿疹常用方。在《圣济总录》里面有治疗湿疹的荆芥散,把它煅成炭外擦也有用。

如果是慢性湿疹,我们经常配薄荷或者是蝉蜕同用,叫荆芥蝉蜕汤,在《中医皮肤病学简编》里面有治疗慢性湿疹,这个汤使用也是非常好的,这治疗的是偏于表证的。

3.1.4清利头目

那么荆芥它向上升散一直可以达到头面部,所以可以清利头目,疏散头面七窍的郁热。比方说风热头痛,外感风邪头痛,风火牙痛,或者是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鼻塞不通,鼻渊鼻轨都可以用荆芥。

治疗风邪头痛的这一个经典代表方就是赫赫有名的川芎茶调散,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面。《圣济总录》里面有一个简单的叫荆芥丸,比这个方稍微简单一点。如果是目赤肿痛,简单的我们用荆芥穗打成粉末,然后用酒送服就可以。《御药院方》也有荆芥散,还有《异授眼科》里面也有荆芥散,这都是治疗其实是肝经的郁热上攻到目,引起的目痒、目涩、目痛,如果是咽喉肿痛用荆芥也是可以的。

《局方》里面有荆芥汤,《卫生总论》里面有荆芥桔梗汤,其实是荆芥加桔梗、甘草。荆芥配上桔梗、甘草,这是一个利咽的,带有解表作用的,专治咽喉肿痛的非常有名的方。

如果是鼻渊的话,在《万病回春》里面有荆芥连翘汤,它配伍连翘。大家看荆芥与连翘配伍,其实就是一个辛温与辛凉的配伍,当然这个荆芥温的不厉害。在治疗很多的慢性的过敏性鼻炎,我们经常用辛温复辛凉法,这个方法很重要。患者出现出鼻痒,眼睛痒,耳朵痒,其实都是个郁热。这个郁热其实是外头有一点寒,所以需要用辛温来散寒,但是要用辛凉来透热,把这个热散出来,他马上就没有这些症状了,这是治疗头面五官七窍的病。

3.1.5治疗中风

那么外感风邪最常见的还有一种病就是中风。中风口眼涡斜,中风偏瘫,包括风痉都可以用荆芥。治疗风痉在《普济方》里面,有荆芥豆淋酒。这个方比较特殊,它是用大豆把它炒一炒,然后用一升好酒淋一下,然后用这个酒再加点水来煮荆芥穗,它治疗的就是虚人足太阳经感受风邪,出现的头摇口喋,牙关紧闭,这个叫风痉。

中风瘫痪呢,《普济方》里面有荆芥散,它这个病当然是确实有风,不是我们说的脑溢血,但是有一些脑血管病其实跟外风有关系,我们可以考虑用续命汤进行加减。

简单的口眼喝斜中风,我们用荆芥加薄荷,熬膏或者煎汤内服就可以了。或者轻证的中风口噤,荆芥穗打成粉末用酒送服也可以立愈,在《金匮翼》里面有这么个方,这都是治疗关于外感病的。

3.2治疗内伤杂病

将芥穗广泛用于经产崩漏及杂症吐血,则首推傅山。傅氏认为芥穗非单纯止血之品,而具引血归经之功。例如傅山治郁结血崩,认为“盖肝性之急,气结则其急更甚,更急则血不能藏,故崩不免也。”

故在平肝开郁止血汤中加荆芥穗,使“血有归还之乐。”又如大怒小产条的引气归血汤亦用芥穗引血归经。《女科》中不少止血治崩方配伍芥穗,颇收奇功,且用于胎产诸疾,亦多效验。

所谓芥穗的“引血归经”,实则是通过理血通经以达止血治崩之功,而非单纯止血。这在傅氏医学著作中多有论述,如《女科》中有“荆芥通经络,则血有归还之乐”和“"芥穗引败血出于血管之内”等论述。以上所论,说明荆芥穗是通过行血通经以止血,同时芥穗与柴胡并称,还说明其引血归经之功,又可通过调肝舒气,使气归于肝中,血亦归于肝经。

3.2.1治疗妇人崩漏

内伤杂病,第一个就是跟妇科有关系,我们刚提到的女子以肝为用,荆芥治疗很多妇科的经带胎产。首先是月经不调,妇人崩漏,或者是有崩有漏,崩是个急证,我们荆芥穗烧成炭,直接用童便送服,可以立即止住。

如果是一个慢性的漏下,我们用荆芥配上四物汤,通常看情况,她如果是血热型的,我们用生四物汤,如果是一个血分有寒,我们用熟四物汤,荆芥在这里扮演了一个角色就是可以引血归藏,古人也叫引血归经,藏到肝区。

把荆芥炒成炭或者荆芥穗炒炭效果更快。在《医路六书》里面就是荆芥四物汤,如果是崩漏非常厉害,我们单用荆芥穗是不行的,在《女科秘书》里面有加味荆芥止崩汤。

大家可以看一下,它在这个基础上就增加了一些炭类药或者是收敛止血更快的药,就治疗月经过多或者崩漏,用荆芥穗炒成炭,没有荆芥穗,只用荆芥炒炭也是有效的。通常在这个时候,荆芥剂量不是很大。

3.2.2治疗带下

治疗带下病在《傅青主女科》里面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治疗白带的完带汤,这里面黑荆芥穗就用了两三分,也就是大概就不到一克,在这里面它有一个升提肝气的作用,把这个下陷的肝气升提到肝区,然后引血归藏于肝。

带下是个湿病,但是跟肝气下陷有关系。大家可以看一下傅青主先生的原文,上面写的是:"厥阴风木,闭塞于地下。”加荆芥穗是让厥阴风木升腾于天上,让它夹有疏肝解郁的作用。”这是它一个非常灵活的用法。

3.2.3治疗产后病

另外荆芥大量用于产后病,治疗产后迷闷,产后血晕,产后鼻衄,产后中风等等。产后有一个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第一个气血两虚,第二就是患者很可能感受风邪。

产后比方说角弓反张,或者是产后出现头晕,或者是像休克一样晕倒,或者流鼻血,这里面有很多代表方都是用的一个药,荆芥穗,把它炒一炒或者半炒半生,用童便送服一两钱。

这个方叫独行散,它在不同的典籍里面的名称还不一样,其实主要就是荆芥穗用童便送服,也可以用荆芥炒成炭,或者是一半荆芥炭,一半荆芥不炒炭直接生用,它的名字叫华佗愈风散或者如圣散,或者叫一捻金,意思这个药非常的简单,但是非常有效,都是治疗产后病。

在这个《图经本草》还有戴元礼的《证治要诀》里面都有,在不同的医家,它的名字不一样,其实方都是大同小异。这治疗产后病非常有效,我们经常也可以用它治疗产后大汗或者产后风。

产后风就可以用荆芥、防风加上大补气血的,比方说配上八珍汤或者是圣愈汤,补气养血加上祛风。很快患者的骨节恶风冷痛现象就能缓解。这是一个产后经常使用的药。

3.2.4治疗肛肠病

另外除了妇科病之外,还可以治疗肛肠病,比方说治痔疮漏下,可以煮汤内服加外洗。如果有便血的话,把这荆芥穗炒成炭米汤送服,也可以配伍槐花、地榆,加强清热凉血通肠的作用,这是治疗肛肠疾病。

3.2.5治疗血证

也可以治疗见于尿血或者是血淋或者有吐血,这都是血证的,主要问题在肝的,跟肝有关的需要引血归藏的,都可以使用荆芥。治疗尿血有一个处方就是配的砂仁,等分研成末,用糯米汤送服,可以治疗尿血。

那治疗吐血呢,在《金匮翼》或者是《太平圣惠方》里面都配的生地就叫荆芥地黄汤,治疗吐血效果很好,就是清热凉血,带有引血归经两个意思。这都是它的一些治疗血分的病症。

3.2.6治疗癃闭

另外荆芥还可以治疗癃闭,就是小便不通。它有开上窍以启下窍的作用,有点类似于提壶揭盖的意思。那么如果合并肛门肿痛,大便也不利索,有一个经典处方叫倒换散,在《普济方》和《宣明论方》里面都记载有。

倒换散就是荆芥配大黄,这两个药等分,但是如果小便不通的话,荆芥加倍,大黄减半。如果大便不通的话,荆芥少一点,大黄多一点,就是可以调整它的用量,这个在临床使用是很有效的,这些都是它的本病。

3.2.7治疗疮疡肿毒

荆芥还可以治疗疮疡肿毒,我们在仙方活命饮里面配的是防风,其实荆芥、防风一块用也可以。背上长疮在《疡科选粹》里面有一个方叫荆芥散,就用的荆芥来治疮疡。疮疡主要的病机是一个营卫不和,营血瘀滞,热盛肉腐化脓。

但是它治疗营分的问题,如果是营分的热需要散出来,我们用荆芥穗炒成炭。但是卫分有寒,我们用生荆芥可以打开毛孔,就是散卫分寒,透里面的热,这种方法就可以治疗疮痒。这是荆芥的一些治疗疮疡病的一些功效。那么这都是一些可以说是围绕在肝经或者胆经的一些直接功效。

4间接功效

4.1止咳平喘

那么间接功效可以用荆芥来治什么病呢?第一个就是治疗肺病,它可以祛风解表,间接就可以止咳平喘,这是对家的病,也就是说治肝的同时可以治肺,也可以说叫肝家之肺药。

4.2散肾经的郁热火毒

第二个就是可以散肾经的郁热火毒。肾算是它的上家,肾为肝之母了,它可以治疗肾经湿热下注,或者是有火热郁结,火毒郁结引起的五淋或者尿浊,我们后面在医案里面会给大家介绍。

肾经的热散不出来的时候,需要通过肝把它疏散,打开毛孔让里面的热散出来,否则的话它的疾病会越来越重。我们可以用它来治疗尿毒症或者是肾衰,有急性期,有慢性期。

4.3助脾升阳

第三个功效就是荆芥也可以间接的助脾升阳,芳香化湿,这时候可以配伍藿香或者佩兰来升阳气。

4.4助力辛凉解表

第四个功效就是我们刚才提到了荆芥它是药性其实偏温,在辛温开表的时候,为辛凉透热创造有利条件。它的热主要是肝胆热,但是肝胆热它可以影响到心包。

也就是说赵绍琴先生是我们赫赫有名的温病专家。他研究发现,我们一般认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可以逆传心包。”我们一般认为热陷心包都是热入营血了才热陷心包,实际上不是,在卫分可以内陷心包,气分、营分、血分都可以热陷心包。

所以在卫气营三个阶段热陷心包的时候,都可以用荆芥来开表,但是到了血分用荆芥可能力量就不够了,但是炒成炭还能凑合,所以大家看清心汤里面,我们就用的银花、连翘、竹叶,这里面就没有用荆芥。

这个主要目的其实有点像开窗透热,达表的意思,要不然你这个热出不去。荆芥就是开窗户,开门的,这是它的一些间接功用。

5.用法用量

在用法用量上,一般荆芥生用入气分,炒炭入血分,它的内服剂量一般都是5-10克。炒炭入血分,如果要引血归经的话,通常它的剂量是0.5-3克,剂量很轻,也可以用它来外洗。

我们还有一个用法就是选用荆芥的叶子和茎,还有直接用荆芥穗,荆芥穗升发更快,所以它的升散作用更强。炒成炭作用可能也更快。

另外就是可以用醋把它炒一炒,或者捣烂以后外敷可以用来解毒。荆芥外洗也可以治疗局部的湿疹,风疹或者瘙痒,这是外用法。在民间还可以用点荆芥叶子捣烂外敷,可以治疗脚气,湿痒,起泡泡,这是一些民间用法。

6.常用配伍

常用配伍荆芥可以配辛温散寒药叫辛温解表。比方说配伍防风、白芷、羌活、川芎,强强联合,它的黄金搭档就是配防风。荆芥也可以配辛凉解表药,比方说银花、连翘、薄荷叶、蝉蜕、僵蚕,这都属于辛凉散火药。这种配伍在温病里面用的最多。

荆芥也可以配伍甘寒养阴药,比方说荆芥与地黄同用如荆芥地黄汤,荆芥与制首乌同用来滋阴养血,治疗血虚加外感风邪,我们前面提到当归饮子治疗这种病效果就很好。

配伍甘温益气药就是像人参、党参、黄芪,气虚加外感风邪可以配伍。如果里头有郁热我们可以配伍苦寒泻火药,包括辛凉散火。

辛凉散火除了用银花、连翘、栀子之外,我们苦寒泻火的像黄连、黄芩,甚至釜底抽薪可以加大黄,如果瘀血可以加桃仁,如果大肠有湿热,可以加地榆、槐花,这都是常用的一些配伍,如果肺热得很厉害,可以加石膏,这都是临床与荆芥的一个药对配伍,具体的要看病症情况来灵活加减。

7.用药指征

在用药指征上面,第一个要看症状,患者有表证,不管是风热表证还是风寒表证,或者是温病初起都可以用,关键是患者有风邪外感,或者是有肝的虚证加上风邪,比方说迎风流泪或者出现风疹,瘙痒,这些都是一些典型用药指征。

在舌象上在初期外感风邪的时候,舌头上没有什么异常,患者通常的症状也比脉象要滞后一些。脉象其实变得最多,主要表现为两寸浮大,左关浮弦,带点数或者急,这就是外感风邪影响到肝引起的一个症状,内伤病用荆芥则适合左右手脉不升者。

在从三因角度说,荆芥经常是春天多用;在方位看,东方生风,所以风邪多的地方,风气多的地方可以多用;从人群看就是肝虚的,特别是肝血虚的人应该多用,这是它的一个三因用药指征。

8.典型医案

我们最后介绍一个医案是赵绍琴先生,赵绍琴先生是温病学的泰斗级人物,他有一个《赵绍琴临证医案精选》,这里面有个医案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双肾萎缩的患者。褚某,男,35岁,是中国社科院的一个研究人员,他在年患有急性肾炎,但是一直没有彻底治愈,蛋白尿经常是2-3个加号,没有重视。

到年,十年以后体检的时候发现肾功异常,尿素氮肌酐都高于正常值。B超显示双肾萎缩,最后诊断为是继发性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这个病治疗起来相当麻烦。来看病的时候显示蛋白尿3个加号,这个患者腰痛乏力,恶心纳呆,下肢水肿,脉濡滑而数,按之有力,舌红苔白腻,尤其舌根比较厚。诊断为热入血分,络脉瘀阻,湿郁不化。治法是凉血化瘀,疏风化湿,这里面配的荆芥、防风、白芷、独活、苏叶,大家看这都是疏风药,还有半夏、陈皮,就去痰湿的;地榆、赤芍、丹参、茜草,这属于凉血化瘀药;加上焦三仙、水红花子和芦根,这个方开了七付,叮嘱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坚持走路锻炼,每天不得少于三小时,就让他走路,这是赵老的一个临床经验。

二诊发现这个患者食欲已经开了,也不恶心呕吐了,精神也比以前好一些,尿蛋白检查没有减轻。上方减白正、独活、苏叶、半夏、陈皮,就不需要来疏风化湿了。但是荆芥、防风还保留,加小蓟、大腹皮、槟榔又开了两周。

第三诊的时候发现他的症状全部都缓解了,尿蛋白是2个加号。肾功能检查恢复正常。这患者一看肾功正常了以后,信心倍增,然后依法坚持进行加减,前后治疗了大概一年左右,复查肾功一直正常,B超显示双肾有明显的增大,令西医大夫惊诧不已。

尿蛋白变成了弱阳性到1个加号,那是一年以后检查。这个病是个慢性病,需要大概长期服药,这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医案。也就是说我们一般认为是双肾萎缩是不可逆的,事实上赵老治了以后发现他有明显的恢复,这也是一个重要经验。

大家看我们一般认为好像荆芥、防风都是治疗感冒的,有兴趣建议大家可以看一下《赵绍琴医学全集》或者《赵绍琴临证医案》,这里面有详细的论述。

9.荆芥防风的区别?

荆芥、防风这是一组著名对药。它这个都是性平,升浮,入肝经。也就是说风寒表证,风热表证都可以用,都可以透疹,消疮,在经常作为药对出现。但是细分起来,荆芥它的发散力比较强,而且还有一个是炒炭可以入血,可以引血归经,这个防风没有。

防风它的特点是药用的根,荆芥用的地上的部分。防风是质润,为风药中之润剂,它的祛风力强,在《本经》里面说它可以去三十六般风,所以可以治疗风闭、风寒、风热、风疹,包括破伤风都用防风。风在骨肉者,防风可去之;风在皮里膜外者,荆芥主之。这两个的主要的异同,大家可以参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aguoo.com/jczz/8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