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妈妈,似乎天生都怕孩子会冷,所以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尤其是每到寒冷的冬季,妈妈们总是给宝宝衣服穿了一层又一层,还时刻问孩子“你冷不冷”?
那句俗语相信妈妈们都知道:若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其实,孩子是怕热不怕冷的,更加准确的说:宝宝比成人更容易变冷或变热,这是为什么呢?
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皮肤表皮角质层薄,皮脂分泌少,防御功能差,所以较难适应外在环境的温度变化,对外界的刺激抵抗力低,妈妈们就需要时时注意宝宝的穿衣冷暖。
许多爸妈“保暖”观念根深蒂固,怕着凉,怕吹风,情愿热一点也不能着凉感冒,这往往就是造成带宝宝时容易错误判断衣量的原因。若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将加速新陈代谢速度,消耗较多的蛋白质与能量;倘若体温过低的时间太久,则可能导致身体器官的运作较缓慢。总而言之,穿多穿少都不行。
如何判断宝宝是热还是冷呢?一般除了摸摸宝宝的小手之外,更准确的方法是:如下图
方法:家长只要把一个手指(建议用食指,感觉更灵敏精确)从孩子后衣领处伸进上背心部,左右横扫一下,如果手指感觉温暖舒适,说明孩子衣服够了;如果觉得有发烫感,甚至有湿润感,说明孩子出汗了,衣服穿多了;如果手指感觉不够温暖,就说明孩子衣服不够,要加衣了。
给孩子穿得过多,经常发生在由中老年女性比如奶奶姥姥或阿姨带养的孩子身上。一般中老年女性体质寒凉,畏寒怕冷,穿得比较多,因此也觉得孩子冷,总是给孩子增加衣服。
孩子新陈代谢旺盛,怕热不怕冷,而且孩子经常处于停不下的活动状态,所以孩子一定要比大人穿的少。
“要想孩子保平安,要带三分饥与寒”,这话谁都知道,可是到了自家的孩子,就一定要捂起来!不然,就觉得对不起孩子。
要知道,孩子的病十有八九是捂出来的!
1
穿多→汗多→皮肤疾病
数九寒天,我在门诊见过出痱子的孩子,一身皮疹就诊,一看全是痱子。降温的速度总赶不上加衣服的速度,也赶不上室内温度增加的速度。孩子穿的里三层外三层,汗多汗管堵塞,皮肤透气不好,清洁不佳,很容易造成痱子、湿疹、脓疱疹。
2
穿多→尿少→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孩子穿的多出汗多,尿量减少,尿液浓缩,增加了对尿道口粘膜的刺激和损伤,造成外阴炎。而外阴炎清洁不佳,感染逆行,可造成泌尿系感染。
3
穿多→便干→肛裂、便秘、腹胀、消化不良
穿的太多出汗多,如喝水再不能保证,会造成大便干燥,大便密结变粗变硬,造成排便困难,孩子用力排便会造成肛裂、出血,恐惧排便会造成便秘,而如果两三天没有大便,患儿会出现腹胀、食欲减退。
4
穿多→便干→发热咳嗽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孩子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之前或同时常伴有大便干燥或便秘。中医理论:
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不通,肺热不能排出,即容易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孩子穿的太多,造成便干,不仅会导致消化道的症状,也是引起呼吸道感染很重要的因素。
天冷了,该如何给宝宝穿衣?
让孩子不冷不热,穿得舒适是我们的目标。
网上流传的温度穿衣法,相信大部分宝妈都记不住。所以,给孩子穿衣,还得靠经验+科学。
给个简单易行的穿衣原则:
还不会走路的宝宝,活动量大,代谢低,体温相对会低一些,可以比妈妈多穿一件。
已经学步的儿童又或者是学龄儿童,穿衣的标准可以和妈妈一样,又或者少穿一件。
更多孩子成长问题,请加入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