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文艺兵惊动中央军委内幕

年夏季的一天,解放军陕西某部一位名叫邓小妮的女文艺兵身患疟疾,医院后,立刻就被院方留院治疗。就在这时,中央军委给陕西军区发来一份公函,责令该军区中止邓小妮的军籍,让她立刻复员回家!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战士邓小妮面对的这次突如其来的政治厄运,却让一个小小的营级干部,以“阳奉阴违”的手段化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究竟是怎样的呢?

女儿酷爱音乐,父亲横加干涉

女兵邓小妮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就背着父亲偷偷地追求文艺。她的父亲邓旭初早年奔赴延安,后以新四军、解放军、志愿军的身份,分别投身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从朝鲜回国后,邓旭初脱下军装转业到地方,参与创建华东航空学院。在向祖国输送了第一批制造飞机的毕业生之后,邓旭初就被派到上海交通大学,出任校长办公室主任。长期在高校工作的邓旭初,亲身体会到百废待兴的祖国,是多么急需尖端的科技人才!因此,他认为自己的女儿学理工科是不容置疑的选择。邓小妮深深地知道,她的个人爱好,与父亲的期待完全背道而驰。

但是,终日忙于工作的邓旭初,对大女儿的爱好及才能毫不知情。直到有一天,邓小妮被市委大院的女孩叫上,到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小学陪考,她的音乐才能被出自“鲁艺”的附属小学校长姜瑞芝发现,邓小妮被录取为该校一年级的学生。这个消息小妮只敢告诉妈妈,对爸爸作了隐瞒。在一次电话中,做爸爸的邓旭初得知小妮的秘密之后,将女儿打了一个大巴掌。因为时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的贺绿汀对女儿的过问,邓旭初觉得假如不让小妮去音乐学院附小上学的话,就是不给贺院长面子了。回到家,他对女儿说:“你先去读一年,读不好就撤!”学自己喜爱的课业,邓小妮哪有读不好的道理?她一口气将小学六年品学兼优地读了下来。

然而,邓旭初不是一个轻易放弃想法的人。年,邓旭初来到上海音乐学院,找到了院长贺绿汀的门上,表明为即将升入音乐学院附中的女儿,办理转读普通中学手续的来意。虽校长挽留,但最终邓小妮还是离开了音乐附中。

没过多久,在普通中学学习的邓小妮迎来了停课闹革命的非常年代。

悄然夜奔西安,成文艺兵一员

年1月,张春桥发出“‘交大’山高林密,是否存在一个地下资产阶级司令部”的诘问,一举将上海交通大学“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推向运动的峰巅状态。邓旭初被打成“叛徒、走资派”,关进了造反派私设的隔离室里,受尽非人的折磨……

经历了母亲含冤故去、父亲被批被斗的大悲大恸之后,邓小妮在年被下放到安徽农村去插队落户。繁重的体力劳动加上水土不服,使得小妮全身长满了疥疮。加上常年吃不饱肚子,邓小妮的体重只有70多斤,一阵风就能将她刮到九霄云外。年初,专案组实在找不到邓小妮父亲叛变革命的确凿罪证,将他从隔离室中放了出来,实行“监外审查”。邓小妮闻讯,急忙赶回上海探亲。邓旭初乍一见到邓小妮,心里大大吃了一惊!眼前这个瘦得皮包骨、说话有气无力的女孩,就是昔日那个面若桃花的大女儿吗?做父亲的心如刀绞一般,他当即给时任陕西军区政委的谷风鸣写信,向谷政委表达了他想让女儿当文艺兵的愿望。

谷政委回信说,最近军区要招收文艺兵。但是小妮得通过考试这一关,行即留,不行则去。谷政委铁面无私,绝无为小妮开后门之意。

邓旭初问女儿:“怎么样,去不去?”小妮的回答掷地有声:“去!”

年1月夜晚,邓小妮穿着土里土气、破破烂烂的衣服远赴大西北。

在西安,蓬头垢面的邓小妮找到招兵点。眼前黑压压的人群,让她倒吸了一口凉气!她很快就搞清了状况:这多号人全都是来参加考试的,部队只从这片如林的人群里,挑选5名幸运儿。邓小妮心想:假如考不上怎么办?那就只有回到安徽去,继续挨饿,然后……坐等饿死。不,今天不可以有“假如”,我一定要好好表现,争取考进前5名!

轮到邓小妮上场了。主考官叫了她的名字之后,低头翻看着桌面上的表格问:“你会些啥?”邓小妮挺了挺胸脯:“我啥都会!”

邓小妮先后表演了京剧《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的唱段,跳了藏族舞、蒙古族舞等,用手风琴拉了一曲《北京的金山上》。第二天,还弹奏了钢琴《洪常青就义》。

就这样,她凭着自己高超的技艺,成为了文艺兵中的一员。

造反派状告女兵,黄永胜批示处理

进了文工团后,不管是三伏酷暑,还是数九严寒,邓小妮都是第一个起床。她悄悄地为全班战士打好洗脸和刷牙的水,脸盆茶缸里的水一律冬暖夏凉。下连队演出时,那只大号手风琴,一定是邓小妮抢着背在肩上的。她还经常不分昼夜,耐心地陪着新队员练声……

让那位姓王的教导员对邓小妮青眼相看的,不是她抢着干的那些重活、累活,而是邓小妮在艺术上的专业眼光。王教导员不是科班出身,但是每年招收文艺新兵的任务,总要落到他的头上。为了不看走眼,教导员每次当主考官时,总要让邓小妮坐在他旁边当“参谋”。这个真相还得遮掩着,不能让人看出来:新兵邓小妮这么快就成了文工团里的艺术权威。于是,每当一个考生考下来,教导员就会尽量不牵动嘴唇,而从牙缝里对邓小妮哼哼:“中不中?”假如邓小妮说“不中”,教导员即大声叫道:“下一个!”如果邓小妮说“中”,那个考生则会被通知去领军装了。

年7月,邓小妮入伍刚满半年,在安徽农村落下的一年一次打摆子的毛病,再次“光顾”邓小妮。持续不退的高热,让部队不敢怠慢,赶紧把邓小妮送去住院治疗。邓小妮的病症稍有缓解就闹着要出院,因为当时全军文艺会演即将开始,她急于回去修改一个“三句半”的台本。没想到,历来反对小病大养,没病硬养的“泡病号”行为的教导员一听邓小妮闹出院的消息,竟然态度恶劣地对她吼叫:“没有我的命令,你不得擅自出院!”邓小妮被迫在病好后又硬养了一个多月,才得以出院归队。

邓小妮后来才知道,教导员的反常举动,源于一场突如其来的厄运——上海造反派不知从什么途径,嗅到了“阶级斗争新动向”:陕西军区居然胆敢让大叛徒、大走资派邓旭初的女儿,混进解放军这个“毛泽东思想大学校”,是可忍,孰不可忍!他们写信给当时的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委员黄永胜,强烈要求将邓小妮清除出军队,以保证无产阶级军事力量的纯洁性。黄永胜当即在这封信上批字:“请陕西军区酌情处理。”

于是,黄永胜的“指示”被迅速传达到陕西军区。政委谷风鸣只好派人到邓小妮的部队去,要他们转告邓小妮,她从哪里来,只能回到哪里去了。

但是,邓小妮所在的部队领导,对她的表现很满意,同时认为,她父亲的问题不应该由女儿来承担。王教导员闻讯,更是没好气地回应:“医院里,总得等她好了以后再传达执行吧?”于是,上面的人表示,可以稍后再让邓小妮离队。

从那以后,医院跑得很勤,不为别的,就怕不明就里的邓小妮贸然出院归队,一下就撞在人家的枪口上了。刚开始,上面还打过电话,询问邓小妮的病情。都被王教导员一声“医院躺着呢”给忽悠过去了。到了后来,上面就没人再管这茬事了。直到这时,医院把邓小妮接回了部队。

邓小妮得知真相后,想对王教导员表示感谢,但是教导员却说:“谢我干啥?前途是你自己挣下的。”此后,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那样。

历史被翻到了年这一页。中国终于恢复了高考制度,邓小妮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西安音乐学院。

发文不易,扫一扫,赞赏随心,感谢!

扫码加友,以备时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aguoo.com/jczz/71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