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子聃医话之三

老夫子聃医话之三十八

还有一些治咳嗽的方子,比如厚朴麻黄汤,这个方子效果也很好:厚朴30,麻黄10,干姜30,半夏15,五味15,石膏30,小麦30,细辛15,党参15。这也是小青龙加石膏汤的变方,但此方证有胸闷、口干,舌头有时候比较红,少苔,有可能有点痰郁化热的表现,这是我的体会了。

仲景治咳嗽离不开干姜、细辛、五味子这三样,这是个组合,我称它们是治咳三叉戟,一温、一发、一收,非常巧妙。这里的党参有补气化痰的作用,有时候用党参后痰量会增多,这是好事。如果用红参力量会更大,一般就不必了,党参也不错。咳嗽就简单介绍到此,下面讲鼻炎。

本来应该先讲鼻炎的,昨天忘了。肺系疾病寒邪是由上到下进来的,先是鼻炎,再是咽炎、气管-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大致是这么个路子。

鼻炎分好几种了,急性鼻炎是跟感冒连在一起的,治法同感冒,不用讲了。

慢性鼻炎中最好治的是慢性单纯性鼻炎,一般是流浊涕,鼻塞,但是鼻涕很容易擤。这个用四逆汤加味:附子20-50,干姜50-90,炙甘草30,桂枝30-50,细辛15-30,白芷15,辛夷10,苍耳15。快的10剂以内就能好。

几年前遇到一老者,家贫,患此证,流涕不止,一边说话,一边以纸揩之,仍不能住,自言得病日已久矣。悯其贫,嘱服附子理中丸,若干盒无效。复来,以四逆汤原方与之,附子75,干姜,甘草60。吃到10剂后忽然涕中夹血,令查X线,无他恙。乃知此为局部血因寒凝,转为瘀血,今为大剂姜附所温化开矣。好言慰之,令继续服药。吃到20剂,霍然而愈。

还有一例吃当归四逆汤的患者,才吃5付,忽然流鼻血,告诉他这是瘀血化开,勿虑。他仍不放心,磨蹭了好几天后才继续吃药,再吃则无恙,盖瘀血已尽矣。此理在《郑钦安医书》中讲的很清楚,可取观之。

老夫子聃医话之三十九

以前在农村卫生院,能接触很多重症大病,因为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民常常得病不及时治,所以越拖越重,用起药来大刀阔斧,比较痛快。后来到了市内社区门诊,接触的都是些气血亏虚的文明病,有时候觉得没什么意思。接着说鼻炎吧。

鼻窦炎的治法同单纯性鼻炎,我的经验是15到20天可以达到临床痊愈,但好了以后不能再吃凉的(前面说过的那些凉性食物、药物都不能吃/用)。

慢性肥厚性鼻炎,这个就麻烦了。他一般鼻涕几乎就很少了,但是鼻塞的厉害,如果做鼻镜呢,可能有鼻甲肥厚、鼻中隔弯曲。这是寒邪夹瘀血了,很难短期内解决,可以用上面的方子合通窍活血汤。通窍活血方:桃仁15-30,红花10,大枣12枚,生姜1两,葱白2根,川芎15,赤芍10,黄酒1杯为引。痊愈不太可能,改善症状效果不错。此证中年男性常见,要告诉他不能饮啤酒、冷饮、慎房事。小孩子的腺样体肥大也用此法,也可以改善症状,防止病情加重。

本病还可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通窍活血药,适用于身体比较强壮的男性患者。

老夫子聃医话之四十

过敏性鼻炎,这是由于『伏寒』引起的。所谓『伏寒』在这里是指寒邪侵入肺经后,疾病并没有马上发作,当遇到其他刺激源时,元气会发动起来,去祛除体内的寒邪。所有的过敏性疾病的原理都是如此,过敏元在这里只是起个诱发因素的作用,并非疾病的真凶。譬如,夫妻二人久有矛盾,今天丈夫有事回来晚了,妻子于是大吵大闹,一场战争就爆发了。这场战争的真因是彼此间内心的不满,而回家晚只是导火索而已。同理,过敏性疾病的真因是体内的寒气,你若不去祛除寒气,而仅仅查过敏元、回避它,其实意义是不大的。

过敏性鼻炎,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15-30,附子30-90,细辛15-30,白芷15,桂枝30,干姜30-60,葱白2根,故纸30,莵丝子30,羊藿叶15,枸杞20。后面的四位药是『肾四味』,这是李可老的经验了。疗效因人而异,快的十几天就好,慢的一两个月,甚至更长。

如果患者的阳气更虚,寒邪侵入肺藏更深,再加上连续不断的用抗生素,这就很容易转成过敏性哮喘。这是一种阳气被寒邪和痰饮极度郁遏之象。此病越年轻越好治,超过四五十岁以上发病的极难治愈。我治此病也很多,一般二十岁以下的效果很好。首选小青龙汤加味,剂量要重:麻黄15,桂枝30,干姜30-50,细辛15-30,半夏15,五味15,白芍15,炙甘草20,附子30-60。痰多加三子养亲汤,咳嗽重加紫苑、冬花、桔梗。也可以用射干麻黄汤。

如果症状减轻了,可以转用四逆汤加味:附子30-60,干姜50-90,炙甘草60,肉桂15,砂仁30,茯苓30。想要去根要连续吃几个月。若想以后再不发作,必须配合灸法,化脓灸,可以取关元、中脘、肺腧、膏肓等穴。08年时有个小姑娘,好像是初二学生,患此病,前后两次,共吃药5个月,配合灸法,随访至今健康。而其他没有用化脓灸的患者都没有她好的彻底。

注意:此病不能用激素及平喘的喷雾剂,越用越重。如果激素用多了,再吃中药则很难取效了。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很多。

老夫子聃医话之四十一

顺便把皮肤过敏以及其他皮肤病也说说吧。

首先是荨麻疹。这是『伏寒病』病里面的最轻的,因为它寒邪潜伏在皮表。如果是见风冷瘙痒、起风团,这是寒邪在最最外层的,治疗起来也最易见效。桂枝附子汤主之:桂枝50,白芍50,炙甘草50,附子30,生姜1两,大枣12个。

如果是风团瘙痒在夜间发作,这个寒气就深一层了,在分肉(肌肉)间,比较难治。可以用桂枝汤合附子理中汤主之。这种类型的往往刚吃药后瘙痒会加重,如果没有信心、坚持不住就前功尽弃了。

下一个是(皮肤)瘙痒症,发于老年人的名为老年性瘙痒,附子理中汤主之。这个附子理中汤治疗皮肤病是个奇方,但是原理在《伤寒论》的阳明病篇都讲过。原文我就不引用了,道理是脾胃经有湿气,湿气的来源是脾胃两经的精气不足,运化失调。以前有个三十岁左右的患者,患有胃病和瘙痒症,我说先给你治胃,然后再治皮肤病。出人意料的是,胃病好了之后皮肤瘙痒也好了。因此我悟出了皮肤病跟脾胃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还有一个患者,50左右,男性,下肢瘙痒,医院皮肤科诊断为荨麻疹,给的甘草酸苷,能稍缓解,但仍反复发作。我看了一下,并非荨麻疹,乃瘙痒症而已,与附子理中汤原方,20剂后基本痊愈,唯阴囊处略痒,而且有疙瘩,细查乃疥疮,嘱外用硫软膏,不久即愈。原来他身上有两种皮肤病。

老夫子聃医话之四十二

这个硫黄膏非常好,对于很多皮肤病都有效,尤其是疥疮更是特效药。以前有个朋友浑身瘙痒,入夜尤重,他有冶游史,因此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我诊视了一下,也是疥疮,让他把家中的衣服被褥全部曝晒、热水烫洗消毒,然后全身涂用硫软膏,内服附子理中汤加百部15克,不日痊愈。

还有一个5岁左右的男孩,面部患单纯性疱疹,有热痛瘙痒感,亦投附子理中汤,数日后湿气大出,疱疹面积扩大,嘱勿虑。孰料疹退之后,身上的瘙痒却加重了。十五剂后仍未愈,其父母屡屡催之,我亦怪之。细查其手指缝间有褶烂,乃悟此子亦患疥疮,与硫软膏与汤药同用,不数日而愈。

所有的皮肤过敏都与体内寒湿内伏有关。有一女性患者,39岁,因用化妆品过敏,面肿而痒,与四逆汤祛其内寒,更加茯苓50克化湿消肿。始服之,肿痒更甚,约十剂则全消矣。

还有一李姓患者,罹患『自身敏感性皮炎』,全身多处糜烂、瘙痒,臀部及胫部为甚,非常痛苦。与附子理中汤加茯苓,约十剂后渗出更多,内裤需以卫生纸垫之,否则衣裤全湿矣。服至二十剂时依然不减,她跟我说,若再不好即不吃了。至二十五剂时,渗出忽止,医患两家皆感庆然。此案若半途而废则甚为可惜。

老夫子聃医话之四十三

湿疹也是很常见的皮肤疾病,尤其是婴儿湿疹,现在很多见。也是用附子理中汤,可以酌加茯苓、肉桂,用苍术代白术,有热象的可以加槐花10-15克。这个效果也是非常可靠,我也经常用。有的小孩子从几个月就发病,缠绵到6-7岁,用此方一般30-40剂可愈。体质好的人服药后渗出会增多,都是好现象。这个病例很多了,就不枚举了。

有一个小男孩,于右手(?)背处出现一块钱币大小的湿疹,病程年余。与服附子理中汤,5剂后出现发热,剧烈咳嗽,告诉他父母这是附子干姜祛寒,寒气由肺经而出的反应。约二十剂后湿疹消退。不料一个月后湿疹复出,其父甚为嗔怪,以为吾言之不信也。更奇者,未过多久,其疹复消退,从此以后再未出现。后见其父,彼甚感赧然,悔前言之孟浪。

用这个方子好象只有一个小女孩未见效,她全身皮肤潮红、龟裂、瘙痒、渗出,沈阳、医院都去过,给她用过附子理中汤、桂枝汤、乌蛇荣皮汤(李可老的方子)等均无效,日夜搔抓不停,似乎应该定为『特应性皮炎』,实在没办法。据火神派祖师郑钦安云,凡是服药无效的,不是前世业障,即是今生造业,需要忏悔修善、吃素放生才有可能好(见《医理真传》)。

再一个就是牛皮癣(银屑病),若是初得的用附子理中汤加丹参30、瑞香狼毒5-10,效果非常不错,但是好了以后要戒酒、戒牛羊肉、海鲜等,不然很容易复发。

有一个患者年夏天,因为吃牛肉烧烤,第二天即于双肘处出现两块皮疹,白而厚,自以为影响美观。次年春天,至我处拟服中药治之。处以:附子30,干姜30,白术30,桂枝15,党参20,炙甘草30,赤芍15,桃仁15,红花10,当归10,川芎10,丹皮10,白鲜皮10,蝉退5。服约三个月,基本痊愈,仅余一小块,后配合静点青霉素后完全消失。

还有一个女患者,约20岁,在酒吧工作,忽得暴发性牛皮癣,全身红色皮疹,服附子理中汤加丹参、当归、狼毒,20剂而愈。次年因饮酒后复发,再服药则效果不佳矣。

小孩子和年青患者得牛皮癣都比较好治,病例也很多,但如果是体质差、病程长、老年人就很难痊愈了,以元气不足之故。

我单位有同事患此病,服我中药效果不显,于他处购得一胶囊药,服后则皮疹消退,据云内含极少量的砒霜。砒霜对于某些疑难杂病时有奇效,它的性质大热、有大毒,但老夫并未用过。以后可以买点尝尝,哈哈!

老夫子聃医话之四十四

附子理中汤治疗皮肤病的效用还不止如此。它还可以用于治疗肛周和外阴瘙痒,也是要用苍术,再加茯苓30克,这个医案则有不少,不赘。

它还可以用来治疗眼睑周围皮肤过敏,表现为睑缘周围发红,时有瘙痒。这个病有时候容易被误诊为睑缘的感染性炎症,其实滴眼药水消炎对这个病是无益的。去年有个高中生患病,用了很多药,不见效,而且容易反复。开始用黄坤载乌肝汤,略有小效,但较慢,后转用附子理中汤加肉桂、槐花,功乃大著。可见,附子理中汤真为皮肤过敏之神剂也。

接下来是痤疮,即青春痘。前面说过,青春期是元气足,容易把体内积累的寒湿之气发出来。一般在颊车部位比较多的是胃寒,在额头多的是心火(也是假热,有的跟熬夜有关),在下巴颏多的是下焦寒。治法也是用附子理中汤加肉桂、槐花。如果是女性,伴有痛经,小肚子凉,可以用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槐花,效果都很好。

这个附子理中汤还可以治肺结核咳血,上次漏掉了。08年时有个农妇,约50岁左右,年轻时曾患结核,后来痊愈了。那年再次发作,痰中带血。与附子理中汤原方,附子量大概30-50克。半月左右咳血的症状基本消失。有一次走路摔了,她以为必定还会咳血(以前即是如此),但是没事,她很高兴,又服了十余剂而收功。此证是否痊愈并未做检查,但是临床效果还是不错的。如果把干姜换成炮姜可能更好些。

老夫子聃医话之四十五

汗斑,也叫花斑癣,青年男女常见,尤其多见于男性。硝酸咪康唑软膏效果可靠,但不去根。如果常用硫磺皂洗澡可以有效防治。此病跟多汗体质有关,可服桂枝加黄芪汤。黄芪45,桂枝40,白芍40,炙甘草40,生姜10片,大枣10枚。其他部位体癣治法大略同此。

下面讲虚劳。虚劳是气血、阴阳亏损的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的比例越来越高,尤其女性或者脑力劳动者为多。表现为疲乏、无力、心悸、头晕、腰酸、腿软、健忘、失眠、纳差等一系列功能减退的症状。

如果以头晕、气短、心慌、乏力为主的,首选归脾汤,其中的枣仁最好用首乌藤代替,因为枣仁很难买到真品,现在几乎都是『理枣仁』,而不是正宗的『酸枣仁』。枣仁的鉴别比较难,外行人很难看出来,即使是药店的售货员也未必知道。方子:茯苓15白术15,党参15,黄芪15,当归15,炙甘草15,首乌藤30-50,远志10,元肉10,木香10。如果有失眠、月经量少,可以加茯神15,龙骨30,牡蛎30,磁石50,熟地30。脾虚的要加砂仁。这是最常用而且有效的补益气血方。

老夫子聃医话之四十六

皮肤病还有一些方子,比如薏苡附子败酱散、桂枝麻黄各半汤、当归四逆汤、当归银花公英汤等,但是用的机率少些,也不讲了。

昨天忘了几个常见的皮肤病,补充一下。

带状疱疹,即蛇串疮。它跟水痘属于同一个病毒,该病毒潜伏于神经根内,待身体免疫力下降时发作,胸背、头面、颈部、胳膊、眼睑、腰部、腹部,这些部位都见过有发病的。年纪越大疼痛越厉害。我父亲前几年就得过,打电话告诉我肩膀疼,我还以为是劳损,但他说疼得厉害,而且是肉皮疼,疼了一个多礼拜,回家一看原来是这个病。于是与附子理中汤,十几天后痊愈,没留后遗症。

有人说蛇串疮是肝胆实火,用清热利湿药,错误。若是实证的话,为何老年人反应重,而年轻人反而轻呢?要知道实证只会见于阳明热证体质,老年人阳气已衰,何来实热?所以用龙胆泻肝汤之类的只会把邪气冰伏于内,留下疼痛后遗症的都跟用药不当有关。

治疗方法一般是附子理中汤原方,也可以用四逆汤合封髓丹(郑钦安方)。封髓丹方:黄柏15-30,砂仁30,甘草30。若有典型少阳经证的可考虑用大小柴胡汤、四逆散。四逆散方:柴胡15,白芍30,炙甘草30,枳实30。这个四逆散的原型是来自《汤液经法》里面的小泻肝汤,治疗胁痛连及少腹的,也是经过仲景改良的。

吃附子剂刚开始会比较痛,忍一下,实在难受可以用布洛芬、消炎痛等止痛药,也可以用七厘散。湿气重的服药后会局部出水,轻的直接就回去了,都没事。把湿气排出来以后再也不会痛了,如果用凉性药把它压回去,那么以后那里可能经常会有疼痛不适感。

我觉得这些方子真的是价值千金,都是先圣和前贤所传的宝贵经验,因为在茫茫的人海和网页中,『命苦』的人只能遇到蒙古大夫和糊涂药。仲景所谓『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犯了一次错误还好,再犯一次就小命就要折短了,而当今社会上的人不知经历多少『逆』了。

老夫子聃医话之四十七

接下来是过敏性紫癜,这个病儿童及青少年较为常见,教材上说男性多于女性,但实际上似乎女性偏多。腹型和肾型姑且不论,单就皮肤表现而言,归脾汤(前文提到过)加炮姜15-30,血余炭10,附子10-30,这是疗效很可靠的方子。这个病有时候容易反复,最好多吃一段时间。

有些女性患者身上常常无故的青一块紫一块的,还有的人经常牙龈出血,这都属于脾不统血,皆可用上面的方法来治疗,有效果,但需要坚持服用久些,因为这都是慢性亏虚性的疾病。

以前很多中医都愿意把方子保密起来,怕别人知道,但佛法讲布施,你能把自己的治病经验贡献出来,这就具足了法布施和无畏布施,可以利益无量众生。不但如此,当你舍掉这些之后,你的天地会更加开阔,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其实,讲的这些方子未必很重要,关键你得把六经的辩证方法搞懂,不然光是背几个死方,思路就会狭窄的很。比如感冒的变证很多,如果只背方子,遇到复杂的证就会发懵,不知所措,没办法只好『中西医结合』了。好多这种结合的大夫最后都不知道是什么药把病治好的,这样医术怎能提高呢?我觉得学医就三点,一要读(经典),二要用,三要悟。古人说『思之思之,鬼神告之』,『置心一处,无事不办』,当你把心力集中在这上面时,早晚有一天会豁然贯通的。

老夫子聃医话之四十八

口疮,即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很多朋友受其所苦。一般人认为此病是上火引起的,所以会买很多清火药使用,比如穿心莲、西瓜霜、三黄片、清开灵、金花银、冰硼散……,其实这些都是极大的错误。

此病的实质并非火证,而属于免疫力低下的虚寒证。如果经常接触此类病患,仔细查看其舌脉等外在症候,多有舌质偏淡暗、脉细弱(或兼数象),其人平素亦有熬夜、嗜食生冷、辛辣等习惯(当然,如果体质差的,即使不如此也有可能发病)。据我观察,食用西红柿和辣椒、熬夜是最容易诱发本病的。辣椒的与姜是不同的,它的热性是浮散的,易引起上火;西红柿(包括圣女果)寒性较大,也可以格拒阳气于上焦,引起虚火上炎;熬夜直接导致元气消耗,免疫力下降。若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口腔的粘膜就如同车的轮胎,如果车胎磨的很薄,它终会从某个点开始撒气,而这个点就是溃疡的所在。

治疗的方法以提振人体的免疫力为主,方用回阳饮,即四逆汤加肉桂。方为:附子20-60,干姜30-50,生甘草60-90,肉桂15。也加以加入砂仁,这样就有封髓丹的意味了。若病者舌苔白厚而腻,可以加茯苓30,大腹皮10。

此方不但可以治疗普通的口疮,亦可治病白塞氏综合症,效果理想,但一般不易除根,最好多服用一段时间,若复发时也可以仍使用本方治疗。

我用此方治疗口疮很多例,几乎无不效者(只有一老妪患巨大型口腔溃疡,其深可容一钱币,服之多剂不应,去医大做病理,系肿瘤)。注意甘草的量必需要大些,最好60克以上,因为甘草有伏火之用,若单用附子则元气容易上浮;另外,肉桂不可以用桂枝代替。

曾有一男性患者,居丹东市内,年可五旬,患口疮多年,大小溃疡相连成片,舌体开裂,沟壑纵横,苔白腻而特厚,饮食难进,痛苦不已。为处回阳饮加茯苓、大腹皮,渐渐痊愈。以后偶因劳累复发,辄为用此方治之。去岁夏季七八月间,口疮复作,处方中偶加桂枝30克,不意其疼痛加剧,乃悟桂枝不可用于元气上浮之证也。

老夫子聃医话之四十九

妇人痛经,病因就不用说了,自己都知道。小腹部属于足厥阴肝经,所以用的方子也是厥阴病的当归四逆加吴茱萸汤,方为:当归30-45,细辛15-30,木通10-15,桂枝40,白芍40,炙甘草40,吴萸30,附子15-30,生姜2两,大枣12枚。另外也可以加入小茴香、元胡、乌药等以加强效疗。若其人舌淡、脉细、手足冷,用此方必效。有效率应该在95%以上吧,也是唯一一个用此方未见效者却是自己门诊的同事,哈哈,所谓刀不自割吧!(补注:后来此例确诊为子宫腺肌病,此病用药效果不佳)

不唯如此,本方用来治疗手足冻疮、雷诺氏综合征效果也是非常满意的。记得98、99年时,我尚在大学读书,有邻人宋某,年约五十所,冬季双手遇冷疼痛,唯纳之袖内方可勉强忍耐。闻吾习医,便邀处方。时吾正读刑锡波老先生的《伤寒论临床实验录》,其中有一病案与之相类,便勉为处方:当归15,细辛10,木通10,桂枝15,白芍15,炙甘草15,吴茱萸15,生姜10片,大枣12枚(当时不敢用大剂的)。渠依此方服用约十余剂,其疾顿瘳。第二年仍有稍有不适,仍依此方而愈之。

不唯如此,本方用来治疗妇人乳腺增生亦有奇效,较之逍遥散不知胜却几多倍。话说当年治一妇人,年约三十,患痛经及乳癖(即乳腺增生),原拟先治其痛经,乳癖待后再议,与当归四逆加附子吴萸汤。孰料其痛经止,乳胀乳痛亦大减,哈哈,原来当归四逆有如是之效也!何以故呢?盖乳癖多是由于肝经血寒,气血凝沍,复加之妇人多气多郁,遂于肝经循行之地表现为痛经、为乳癖、为肌瘤等病也。轻症的即用当归四逆汤原方即可,重症的可以合李可老先生的消肿散核汤加减,即是在上面的方中加入:柴胡10-15,白芥子15,王不留行20-30,夏枯草10,牡蛎30,桃仁15-30,路路通10,泽兰10,木鳖子30。(原方中有蝎子和蜈蚣,据我反复验证,加入之后疗效并无太大提高,况且价格昂贵,不用为佳)。

老夫子聃医话之五十

不唯如此,当归四逆汤还可以治疗阑尾炎呢!若慢性阑尾炎或者慢阑急性发作者均可以本方合大黄牡丹汤治疗。用药指征就是其人平时体质素寒,手足易冷,女性有痛经史,或小儿有肠系膜淋巴结炎史,均可考虑本方。

如果是急性阑尾炎,哪怕是化脓了也不要紧,使用大黄牡丹皮汤的加减方都可以免于手术的(跑题了,呵呵)。如果有看过曹颖甫先生的《经方实验录》,那里面记载的肠痈医案都是非常重的,应该已经穿孔了,那位上海的女学生因为惧怕手术,所以请曹师治之,却得安然平复。任应秋先生评价曹颖甫是『纯粹的经方家』,他自己也说对于经方是『一往直前,绝无旁顾』、『金元四大家岂能望其项背哉』,其胆识与医术确实令人敬佩。

治疗阑尾炎我是参考曹颖甫和胡希恕两位经方大师的经验,但用当归四逆汤是自己琢磨出来的。一般如果患者有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即可用大黄牡丹汤加附子、干姜治之,方用:好生大黄15-30(真品的大黄名为『锦纹大黄』,一般药店似乎还不好买呢),牡丹皮30,桃仁30,冬瓜子30,附子15-30,干姜50,芒硝10-15。加干姜是因为现在人体质寒的多,加附子可以振奋人身的机能。如果伴用胁肋胀痛、恶心、大便干等柴胡证,可以合大柴胡汤来用,在上方的基础上加入柴胡30,真生半夏15-30,生姜1两,大枣8个,枳实30,白芍30。用这个方子会狠一顿腹泻,但不用怕,肠内的污浊泻出去就好了(读者自己别瞎弄哈)。

如果是慢性阑尾炎,右下腹滋滋啦啦的疼,可以用上面说的当归四逆汤合大黄牡丹汤(去芒硝,大黄量要小):当归30,细辛15,木通10,桂枝40,白芍30,炙甘草30,吴萸30,附子15,好生大黄5,牡丹皮30,桃仁30,冬瓜子30,生姜1两半,大枣12枚。本方可以多服一些,如果再偶失检点而复发仍用本方即可。

案例有不少,也挺有意思的,偷懒不写了。

老夫子聃医话之五十一

不唯如此,当归四逆汤治疗腰痛的疗效也是非常可靠的。一般西医所说的腰肌劳损都是本方的适用范围,症状如腰部的隐痛、钝痛、酸软即是。用的时候需要在本方内加入补肾的中药,方用:当归30,细辛15,木通20,桂枝30,白芍30,炙甘草30,附子15-30,杜仲15,枸杞15-30,菟丝子15-30,羊藿叶10,故纸15-30,生姜1两,大枣12枚。

坐骨神经骨亦可用本方来治疗,可以适当的加入活血的川芎、鸡血藤等药,重症的须合乌头汤,即:川乌30(久煎),麻黄10-20,黄芪30-50,白芍50,炙甘草40。这个方子川乌比较峻烈,无经验者勿用。

不唯如此,当归四逆汤加减还可以用来治疗足跟痛。足跟痛一般都是与肾虚及肝血不足、筋络失于滋养有关,方用:当归30,川芎30,桂枝30,白芍30,炙甘草30,附子15-30,杜仲15,枸杞15-30,菟丝子15-30,羊藿叶10,故纸15-30,威灵仙15。疗效还是比较可靠的。

不唯如此,当归四逆汤还可治疗胁痛呢!这是我在权依经老先生的书里面看到的。胁痛不是柴胡证吗?未必。柴胡证多是偏于阳经病,而肝络寒凝亦会有疼痛的表现。从临证上来看,当归四逆症的胁痛不是很明显,也没有口苦、恶心等少阳证的表现,如果按照西医的观点来看,这种胁痛多是结肠的毛病引起的,所以结肠炎引起的左少腹疼痛(但大便如常的)亦可以用本方的调治。用本方治疗胁痛、左少腹痛的医案也有一些,在此不赘。

顺便提一下,有的人时常会有『岔气』的症状,这在中医里也属于肝络不和的表现,可以用四逆散主之,若不爱煎汤药的可以买成药『气滞胃痛颗料』(它的成份就包含四逆散),很有效果。

当归四逆汤似乎还有改变大便性状之功用。有一段时间我自己大便粘腻、不成形,偶服此汤而恢复正常,其原因我也说不太清楚,大概跟木通利湿、细辛祛寒有一定关系。如果是单纯的大便松软粘滞可以用这个小方:苍术30,黄柏10,茯苓30,干姜30。也有一定疗效。

还有一个小方,是李可老三畏汤的组成成份之一:肉桂15,赤石脂30,可以治疗他药不效之腹泻。前年,大孤山有一老妪,患结肠炎,自己又乱吃了好多蒲公英,因致腹泻顽固不愈。投附子理中汤、乌梅丸四十余日,皆不应。无奈之下,念及此方,竟然获效,亦可称奇。

老夫子聃医话之五十二(中风治法)

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中说,『人百病,首中风,卒然得,八方通』,他将中风列为诸病之首,说明此病对健康的危害之大。现代人肥甘厚味、夜夜声歌,此病愈有年轻化之势。那么中医对此病是否有高效的疗法呢?

有人说,张仲景在《金匮》中只述病而未列方,说明医圣对此也无可奈何。其实,《伤寒杂病论》只是散轶此部分而已,在南北朝及唐宋的医典中还保存了不少仲景治中风的方子。精力所限,没时间细说了,现在只大概说一下治方纲要。

平时血压高(包括有家族遗传病史的),须用侯氏黑散预防之。此方治高血压神效,但很多中医师并不理解此方的含义,所以很少有人用,只是一味的平肝熄风,走叶天士的老路。废话少说,上方子:

白菊花40白术30防风30桔梗6黄芩15生牡蛎30桂枝10党参10茯苓10当归10川芎10明矾6干姜10细辛10盐附子15(煎药时小放一点黄酒更好)

这个方子的用是赵明锐老先生发明的,此志之(当然,治高血压还有真武汤、小柴胡汤、乌梅汤等方子,不暇细述了)。

如果是已经发病的须分清脑出血与脑梗(脑血栓)之区别。

大体上说,脑出血患病发病年龄较轻,发病急速,常作头痛、头晕等,而脑梗则发病较缓,年纪大的人比较易得,头痛等一般不明显。详细鉴别可以百度一下。

如果是脑出血,在发病后宜立即针刺十指尖放血,可以迅速止血。

那么中药疗法呢,主要是仲景『续命汤』系列类方。此方名曰续命,名符其实。

在急性期(无论脑出血还是脑梗),应迅速用千金方里面的『药王续命散』,是续命汤的加减方。据说孙思邈90多岁时中风,就是自己用这个方子治愈的。现代的李可老中医得急性中风,也是自己用此方治好的。当然,也可以用『古今录验续命汤』,看情况而定。

方用:麻黄15,川芎15,独活15,防己15,炙甘草15,杏仁15,肉桂10,盐附子20,茯苓10,升麻10,细辛10,红参10,防风10,生石膏40,生白术20

每天日3-4次服,连服7至10天(此方发明于李可老)。

后遗症期:手脚行动不利,麻木等,可用『古今录验续命汤』合补阳还五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方加减变化。

方用:麻黄10桂枝20杏仁20炙甘草30干姜30生石膏30党参30川芎20当归30赤芍15黄芪90-桃仁20红花10丹参30(具体使用时本方需根据情况加减药味及剂量)

这几个方子急慢性中风老夫子都使用过,疗效满意。我的一个远房舅舅多次脑梗,不愿住院,均使用此方愈之。此外病例尚有一些案例,不备录。

中风后易复发,每年要至少吃几个月预防之(具体药方无非是续命汤法加活血化瘀祛痰等味),莫轻忽之,否则噬脐无及。(没写完,但以后不再写了)

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aguoo.com/jczz/50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