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我们的老校长:爱国教育家顾惠人
——为嘉兴秀州中学建校一百一十五周年而作
(年3月)
原赣州联中年初春一班姚国祥
早就想写一篇文章,缅怀我们的老校长——爱国教育家顾惠人先生了!但是,每逢提起笔来,总是思绪万千,心情难以平静,手中难以下笔。
因为正是在顾惠人先生担任校长的“江西赣县基督教联合中学”(简称赣州联中),我度过了一生中 个最艰难的岁月。没有顾惠人先生创办并担任校长的赣州联中,我可能早已迈入了抗日战争中死难者的行列。
我在赣州联中,只是一个低年级的学生,平时很少和学校领导接触,对顾惠人校长了解甚少。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对顾惠人校长的尊崇和景仰之情。
年,是嘉兴秀州中学建校一百一十五周年。赣州联中则是当时秀州中学校长顾惠人先生不愿在日寇铁蹄下办学,在江西赣州创办的学校,是秀州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着嘉兴秀州中学周年校庆来临之际,我必须静下心来,提起笔来,写一篇缅怀爱国教育家顾惠人先生的纪念文章。
百年名校:秀州中学
秀州中学创建于年。原来是一所教会学校。
早在年前,美国教会人士花弟生教士、文渊博医士、裴来仪教士等就筹备在嘉兴建立一所学校。年,他们以教会捐款,医院院内建造一幢校舍。年,花弟生师母将原办的私塾迁入新建校舍,定名为“秀州书院”,由裴来仪担任校长。嘉兴秀州中学诞生了。
秀州中学是美国教会创办的学校,经费来源于教会,因而学校一切都必须听命于教会。而教会办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基督化的学生”,扩大基督教的影响,学校的宗教气氛极为浓厚。
从年开始,广大爱国师生和校友会,为了从教会手中收回教育权,向政府立案注册,实现中国人自主办学,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到年11月,历时两年又七个月,学校终于冲破教会的重重阻挠,从教会手中收回了教育权,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从此,嘉兴秀州中学进入了大发展的辉煌时期。
抗战时期,当时秀州中学校长顾惠人先生,坚决不在日寇统治下办学,离开嘉兴,到上海租界内,联合十六所教会中学,创办了华东基督教联合中学。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占领上海租界,顾惠人先生又毅然到浙江、福建、江西一带, 在江西赣州,同赣州青年会蔡智传先生等一道,创办了赣州联中。
抗战胜利后,顾惠人校长立即回到上海,先行恢复华东联中办学。由于嘉兴秀州中学校址历经战乱,破败不堪。直至年4月,才在原址复学,顾惠人先生担任校长。
建国以后,秀州中学进行了多方面的革新。年11月,经全校师生员工的请求,经专署研究,请示浙江省政府同意,正式批准将秀州中学改为公立学校,并改名为嘉兴市第二中学。
年,秀州中学改建为嘉兴工业专科学校;年又升格为嘉兴工学院。
年,嘉兴工学院停办,学校恢复嘉兴市第二中学的名称。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秀州中学的知名校友回母校观光,其中包括数学大师陈省身院士等知名专家、学者。他们都期望秀州中学能重振当年雄风。嘉兴、杭州、上海、北京等地的校友,更提出恢复“秀州中学”的原名。在嘉兴同志和各地校友的共同努力下,年11月,嘉兴市人民政府批准恢复秀州中学校名。
此后,在中共嘉兴市委和嘉兴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学校几任领导,特别是年后的学校领导的不懈努力,秀州中学又重新崛起,重显辉煌。
目前,嘉兴秀州中学已经是浙江省一类重点中学,浙江省百强名校。
百年名校人才辈出
许许多多 人才,中学时代,都是就读于秀州中学。在秀州中学奠定了牢固的基础,经过进一步的深造,成就了学问,成就了事业。
他们中间,有十一位科学院院士:
数学大师陈省身院士(--年就读于秀州中学)。曾任秀州中学校友会名誉会长。
李政道院士(年毕业于江西赣州联中)。
程开甲院士(年毕业于秀州中学)。
顾功叙院士(年毕业于秀州中学)
陈世骧院士(年就读于秀州中学)。
谭其骧院士(年毕业于秀州中学)。
周廷儒院士(年毕业于秀州中学)。
周廷冲院士(年毕业于秀州中学)。
钦俊德院士(年毕业于秀州中学)。
潘文渊院士(年毕业于秀州中学)。
方怀时院士(年毕业于秀州中学)。
他们中间,还涌现了许许多多的专家、学者、教授:
曾被鲁迅先生赞誉的翻译家黄源(20世纪20年代在秀州中学就读),我国 个翻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的朱生豪(年毕业于秀州中学),朱镕基总理十分尊崇的老师、清华大学教授范崇武(年秀州中学毕业),红学家吴世昌(年秀州中学毕业),一代英语教学宗师许国璋(年秀州中学毕业), 的水利专家、清华大学教授陆钦侃(年秀州中学毕业),……以及从赣州联中毕业的许许多多专家、学者、教授,总计有名有姓的已有千人之多。正如秀州中学届校友所说,“弦歌逾万,俊士成千”。
更多的秀州中学毕业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实工作,无私奉献。
还有相当一部分校友,早年就投身辛亥革命,投身抗日战争,投身解放战争,投身抗美援朝,参加新四军,参加解放军,参加 ,加入共产党,献身革命,为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奉献自己的一切。其中应家骥(赣州联中届毕业生)。杨铁渊(赣州联中届学生)、朱聚生(秀州中学毕业生)三位校友,是在解放战争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革命烈士。
……
“喝水不忘挖井人”。所有这些嘉兴秀州中学(包括赣州联中)的莘莘学子,永远忘不了母校对他们的精心培育。秀州中学届校友谭其飞曾经写道:“全国七届政协特邀委员、届老校友沈嘉元毕业母校时,名列 ;续后年南京中央大学毕业时,照样名列 ;年国民政府高等考试,又名列司法官 。堪称‘连中三元’。足见母校当年严谨校风,为莘莘学子所打下的坚实基础,无往不胜”。
“喝水不忘挖井人”。所有这些嘉兴秀州中学(包括赣州联中)的莘莘学子,至今仍对母校怀着深厚的感情。
数学大师陈省身院士回国定居前后,多次回母校看望师生,为母校题写:“百年树人,钟声远扬”八个大字,为母校题写楼名,为母校出谋划策,对母校改进数学教学、外语教学提出了宝贵意见。他给母校同学作报告时说:“60多年前,我在这里读书。我们这一代无愧于中华祖先的荣誉。以后的60年,要看你们的了。看你们为祖国贡献多少才华!”
十一位院士,有七位曾亲临母校看望师生。年,李政道院士(赣州联中届毕业)还为母校题词:“故校旧事忆当年,近代新人看将来”。
年,秀州中学百年校庆时,有近千名海内外校友,齐聚母校,为母校庆祝百年华诞。
爱国爱校奉献一生
顾惠人先生,年生于浙江嘉兴,早年丧母,家境贫寒,是依靠工读在秀州书院、秀州中学读完小学、中学。年,他考入上海沪江大学,三年后,因不满洋奴买办教育,转入上海光华大学。毕业时的 志愿是“中学教育”。年,他在秀州中学担任训导主任;年,由秀州中学校董会任命为校长。从此时开始,二十八个寒暑,顾惠人先生一直将全部心血,奉献给秀州中学,奉献给教育事业。其间,年,曾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学,获硕士学位,一年后回国继续担任秀州中学校长。抗日战争期间,他不在日伪占领的嘉兴办学,在上海租界、江西赣州,创办了华东联中、赣州联中,直到抗战胜利,秀州中学复校,担任秀州中学校长。年、年,顾惠人先生被错划成右派,无辜蒙冤,留校“工作”。年,顾惠人先生因高血压并发脑溢血倒在秀州中学的工作岗位上,享年六十岁。英年早逝,令人痛心不已!
顾惠人先生的夫人张才茂老师,是秀州中学 个中国人教英语的老师。她教学认真负责,对待学生亲切慈爱,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同学更是倍加爱护。年,她的精神压力过重,在家自尽,先于顾校长离开了这个世界。
顾惠人先生的一生,是献身于教育事业的一生。
还在青年时期,顾惠人先生就已经决心献身于教育事业。钟省身校友(年秀州中学毕业)曾经这样写道:“年冬,我在上海一面在光华大学读书,一面在华东联中工作。有一天,惠人校长和我亲切交谈,讲到他在光华大学毕业前夕,要在登记表上填毕业后的三个志愿。他填出 志愿:教育;第二个又是:教育;第三个仍是:教育。这样,他在登记表上发出了立志教育的最强音,使我听了很受感动。纵观他的一生,确实始终如一地忠于教育事业,鞠躬尽瘁为培养天下英才作出了无私贡献。缅怀师长,怎不令人肃然起敬啊!”
秀州中学在顾惠人校长的主持下,推行全面发展、育人为本的教育方针,树立了秀州中学“爱国、爱校、爱科学”的良好校风。曾任嘉兴市政协主席、现为秀州中学校友会名誉会长的徐良骥校友(年毕业于秀州中学),深情地指出:顾惠人先生发扬光大了爱国爱校爱科学的优良传统,吸纳融合中西文化于秀中教育,主张教育以人为本,提倡人格教育。 位是教育学生做人,第二位是教育学生成才,成德达才,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他主张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劳动实践三者有机结合,遵此原则设置课程,安排活动。他主张训练学生“头脑科学化,身手平民化”,民主自治,勤工俭读。他教育学生“向着人民大众学习”,把一切奉献给祖国。从年到年,在他掌校28年期间,秀州中学(包括华东联中、赣州联中)出现了30年代、40年代、50年代的教育辉煌,人才辈出,群星璀璨,桃李满天下,斐声海内外。
顾惠人先生热爱学生,鼓励学生进步,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国家 科技奖和“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程开甲院士回忆说:“我还记得顾校长对我们的关心和鼓励。有一次,校长代我们班的英语课,听我背诵了全部课文后,非常高兴地称赞我:‘你们就要这样去勤奋学习。’我们上高中时学习十分用功,常在走廊的灯光下看书,他看见我时关切地说:‘你的功课很好,为什么还开夜车?应当注意身体啊。’……顾校长对自己培养出的学生感到骄傲、自豪。在学生的毕业典礼上,他常常让毕业生站到台上亲自介绍。轮到我们站到台上的那一年,也一样,他指着于康庄介绍说于在四省联中的作文比赛中夺得了 名,又介绍我说我在四省的英文背诵比赛中获得 ”。
顾惠人先生治校严格,对自己同样严于律己,作出榜样。在赣州联中时,他曾对级的毛承恩学长说:他募集救济和办学款项来自各方,为什么能不断募集?信用最为重要,每期必详细报告收支,来款完全用在办学和学生身上,个人分文不沾。他教导毛承恩学长说:将来做事,必以诚信自律。
年毕业于秀州中学、毕业后曾在秀州中学工作一年的钦俊德院士,年曾和一部分中国科学院昆虫学工作者去嘉兴考察,特意去拜访顾惠人校长。那时,顾惠人校长已陷身冤案,在校劳动。钦俊德院士回忆说:他很孤独地住在一座小楼里,了解他的人似乎很少,使我十分感叹。他和我谈了半天,谈的大多是当年心系秀州回嘉兴办学的事,丝毫没有因困难而气馁的样子。他高尚的心地境界和奉献精神,使我非常感动。岂知道这一次也是我们师生的 一次谈话。
顾惠人先生为秀州中学、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奉献一生,不能不使我们肃然起敬啊!
顾惠人先生的一生,又是爱国教育家的一生。
在筹备百年校庆、搜集顾惠人校长资料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顾惠人校长的两篇遗文。其中《昆明之行》,说的是由于战乱,不得不从香港乘船到越南海防,从海防辗转回到昆明的经历。遗文真实地反映了顾惠人校长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的真挚感情和热爱教育事业、教育学生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正气。遗文对香港、越南的殖民统治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他多次发出深情的呼唤:“祖国,我将走近你!”“祖国啊,我们要献身于你啊!”他痛斥污蔑中国人“奴性已成,非鞭挞之不知自动”的无耻澜言。他为侨胞们为祖国爱国捐款热情欢呼:“香港果菜小贩义卖献金,数达二万八千一百余元”,“大同、皇后、太平三大酒店全体职工双十节日以一天所得扫数献金”,“七八九三个月内,华侨汇款归国二万万,本年华侨汇款归国总额可达六万万”,“本港征募寒衣运动,自经妇女慰劳分会等发起后,各团体纷纷响应,成绩 ,……希望于双十节至十九日十日内,达到征满寒衣三十万件之壮举。……”顾惠人先生在文中骄傲地说:“看啊!如今大家有钱出钱,无钱出力,一心一德地干着,谁说我们中国人只是一盘散沙,没爱国心!”
钦俊德院士回忆说:顾校长曾对我们说起这样一件事:年,顾校长曾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第二年回国。同船赴美的还有好些中国学生。那时日本军国主义者对我国加紧侵略,形势非常严峻。爱国同胞奋起抗日,抵制购买日本制造的一切货物。当轮船出国在日本停靠时,同船的学生纷纷上岸,大肆购物,还称日货便宜。顾校长对此非常反感,几乎和他们争吵起来,认为他们一出国便忘记日本的侵略,也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不惜用宝贵的外汇买敌国的货物。我们听了衷心佩服顾先生的爱国心和执着的精神。
在抗美援朝中,顾惠人校长率领全校师生,积极响应,参军参干,保家卫国。年秀州中学毕业生王凤棣校友回忆说:当时秀中同学们热血沸腾,一批接一批地参军,参加军事干部学校。我级先后16位同学走上保卫祖国的神圣岗位。年4月, 归国代表团和朝鲜人民军访华代表团来到嘉兴访问,慰问 伤员。我校派代表黄寿同老师、徐炳焕同学和我,到招待所送慰问信、军干校同学的照片和顾校长个人送给 的一枚金鸡心。当我把金鸡心交给接待的同志时, 归国代表团华东分团许跃东团长说:“这是一颗赤诚的爱国心,感谢顾校长和秀中师生。”
顾惠人先生是一位虔敬的基督教徒。他的一言一行,体现了一个基督教徒的博爱之心,仁慈之心。他又是一位爱国的基督教徒:建国初期,我国基督教成立三自爱国委员会时,顾惠人先生名列委员会名单之列。
抗日战争期间,顾惠人先生坚决不在日寇统治下办学,离开嘉兴,离开秀州中学,在上海租界、江西赣州创办了华东联中、赣州联中,是他爱国情怀的又一次重要体现。我将在下一章节进一步阐述。
创办联中?功不可没
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抗日战争中,顾惠人校长不屈服于日本侵略者,坚持不让学生受日伪奴化教育,克服了重重困难,先后在上海租界、江西赣州创办了两所联中,表现了铮铮铁骨的民族气节。
在确定在赣州办学后,他又亲自返回福建南平一带,救助处于贫病困境的华东联中流亡学生和其他流亡学生。到年9月赣州联中开学时, 批救助的流亡学生就有人。以后陆续来到赣州联中的流亡学生,总计达二百多人。在赣州联中,这些流亡学生,不仅全部免费,而且依靠学校救济和生产互助、解决了穿衣、住宿、吃饭的大问题。他们深怀感激之情地说,假如没有赣州联中顾惠人校长的救助,我们不知道会流落何方,更谈不上完成学业、成就事业了!这部分流亡学生,就包括了后来成为诺贝尔奖金得奖人的李政道学长,以及许多后来成为知名的专家、学者、教授的校友。
顾惠人校长为祖国人民、为中华民族做了一件大大的好事啊!
现在的青年同学,已经很难想象和体会到当时流亡学生的痛苦了!流亡学生,不愿意当亡国奴,从敌占区逃难出来,环境极为恶劣,生活极为艰难。我的哥哥姚国安(后改名姚重华),当时只身在金华杭州联中读书,日寇攻占浙赣铁路,他逃离金华,一个人依靠救济,依靠乞讨,风餐露宿,贫病交加,得了痢疾。在端午节那天,由于饭店老板不肯为他加工做饭,他是嚼生米度过了一天。一路上,都有倒毙的学生和难民。好不容易到了赣州,我父亲已经带我二姐去了湖南,失去了联系。我在赣州联中读书,也是孤立无援。后来幸亏考上了正气中学公费生,在年全省会考中取得 名,并考入了西南联大物理系,……。
不堪回首话当年。当时在赣州联中的流亡学生永远忘不了受到顾惠人先生救助的情景:
级的朱畅鉴学长写道:年日寇大举进攻浙赣线,我与同学高宝龙等及弟辈数人逃离常山,逃难途中我不幸身罹疟疾、痢疾,医院救治。在我病情危重之际,顾师冒暑登山临榻慰问,……随后又安排我等赴赣入学。
曾在浙江农业大学任教50余年,带出25名博士生、硕士生,选育出多个优良果蔬品种,多次获得部、省成果奖的沈德绪校友(级)回忆说:年日军又进犯浙赣线,丽水告急,碧湖联中无法维持而解散,我和同学八人由浙南入闽流亡,一路跋山涉水,忍饥挨饿,途中时遭敌机轰炸扫射,疾病侵染,衣物失窃,历经艰辛,到达福建南平。在这处于不知何去何从的生死关头之时,获悉秀州中学顾惠人校长在江西赣州创办了基督教联合中学。他正在南平招收有志求学的流亡学生。我怀着 的希望去拜望顾校长。那时他借住在剑津中学的一间简陋房间。我见到了慈祥可亲的顾校长。他以爱护和蔼的口吻,允诺给我入学的机会。顿时一道光芒照亮了我的前路。
级的高宝龙校友把顾校长的救助称之为“救命恩,慈父情。”他说:年5月,日寇进犯,我和朱畅鉴兄弟等一伙匆匆离开了常山临中,进入闽北山区,翻山越岭,风风雨雨,又沿公路奔建阳、建瓯,到了南平,畅鉴已经病重不能再走。我们想找军车,而军车宁愿带脚盆、马桶,不带我们流亡学生。我们处境十分危急。而吉人天相,仁慈的顾惠人校长来看望畅鉴,嘱咐我们一定要好好照顾畅鉴,必须把病医好后,才 。他已经和青年会讲好发路费给我们。我们流着泪感谢顾校长的救命之恩。畅鉴病好后,我们坐车到赣县。
级的张一忠校友,满怀感激之情说:年太平洋战争发生,华东联中停办。我们既不愿做亡国奴,又不愿留在上海受奴化教育。顾瀚、顾爱莲、叶松年和我四个高一同班同学于年5月初结伴离沪去金华求学。到进修班不上一个月,浙赣线战事吃紧,随班撤退到福建南平。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身无分文,衣衫褴褛,缺乏营养,面黄肌瘦,疟疾、痢疾、疥疮等疾病缠身,处境极度艰难,幸亏顾惠人校长拯救了我们。他在赣州得知我们的苦境,就亲自赶到南平来探望我们。雇了汽车(商车)把我们从南平送到江西赣州联中。在校有书读,有饭吃,有衣穿,使我们完成了中学学业。恩师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我今生今世不忘顾校长的恩德。
级的田信恩校友说:年夏,我从浙赣铁路局一名练习生沦为逃出日寇铁蹄的流亡青年,在闽北崇安县一处收容所暂住,身患疟疾、疥疮、痢疾三样恶症。是顾惠人校长面允由浙逃亡在南平的我姊姊所求,让我终于在当年进上赣州联中高一班就读。若没有顾校长一往无前的办学热忱,像我这般贫病交迫的青年,全然可能在17岁就委尸异乡了。顾校长为我们余名战区学生提供救济,使我们获得了衣、食、住等基本生活条件以及师资优越的学习环境,我对此铭感不忘。
“在绝望之际遇顾校长”的级钱天禧校友回忆:日寇侵华次年,我在上海考入华东联中,读了二年初中……战火延及浙赣,为了要读书,又被迫南下流亡。我和沈永仁、周景星徒步翻山越岭,一路贫病交加,我得了菌痢,没钱求医,无法行走,幸赖他俩之助,终于到了福建永安。正当我们三人处于绝望之际,幸在永安遇上顾校长。他正在筹办赣州联中,特来招收流亡学生入学。三人欣喜若狂,同往入学,我们又有了安身读书的场所。
级的钱元富校友,谈起当年往事,至今万分激动。他说:年,我随金华进修班撤退到南平时,已身患心脏病、肾病及恶性疟疾,全身浮肿。当时顾惠人校长来南平,我因重病未能联系上。幸有同学提了我的姓名及病情,顾校长为我留下了医药费,医院治疗。不然,我恐怕早已长眠南平荒郊了。
级陈明格校友说“我到赣州联中还不满15岁。我深深怀念联中的师长。顾惠人校长在我人生转折关头,把我引领到联中,他是我的恩人。在我心目中,他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意识,勇于挑起重担,全心全意献身教育事业的伟大教育家。当进修班同学流浪到南平后,前途一片渺茫。幸好顾校长来到南平,使我能和多位同学奔赴赣州读书。
级的赵馥卿校友,人们都尊称她“赵大姐”。她们三姐妹,都被顾校长救助到赣州联中上学,她说:太平洋事变后,日帝侵入上海“租界”,不愿受奴化教育的我们,纷纷走向内地。一路上经过城市乡间,亲眼见到日机轰炸后的一片片荒凉的断墙残壁。我们从江山乡间出来,突然遇到流窜进来的两个日本骑兵,骑着马用刺刀活活刺死了在我们面前同路走的骆姓同学,那年他才16岁。我们一步步翻过仙霞岭,进入福建省,在南平得知华东联中在江西赣州复校的消息,真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我们当时的心情。我们笑呀,跳呀,唱呀!随后又热泪盈眶止不住大哭起来。呀,母校,你是我们流亡学生的大救星!当我领着两个妹妹(她们以前不是华东联中学生),风尘仆仆来到我的母校,来到顾惠人校长面前,当慈祥得如母亲般的顾校长,他以爱祖国、爱青年的宗旨收下我们姊妹三人时,我禁不住又哭了。我们没有付给母校任何费用,是母校供给我们吃和住,给我们继续求知的机会。我终生铭刻在脑海里永不能忘。
再说说我当时的遭遇。
年,日寇进攻浙赣铁路。我的父亲(姚其源)从金华赶回上饶,在上饶沦陷前夕,在国民党坚壁清野的火光映照下,带领我二姐,我妹妹和我,往福建方向逃难而去。途中,饿过肚子,父亲靠行医(自学的中医)维持生计。我的五、六岁的妹妹,由于年幼、体弱,无力长途跋涉,途中劳累而死。一领草席,一坯黄土,将她草草掩埋在山间。一直到年末、年初,我们三人才走到了当时号称新赣南的赣州。几经联系,我经我四叔的同学,青年会的戚光宇先生(戚静波学长的哥哥)介绍,到赣州联中上学。不久,我父亲带领我二姐去了湖南,战乱频繁,失去联系。我只能依靠学校救济和生产互助,维持学习生活。
我没有经济来源,身无分文,从不逛街,从不去商店,有时连买双草鞋的钱都没有。特别是到了年,读书会的级、级的大同学(张志昂、魏尚书、张凤翔……等)和级的小湖南陈瑞陵学长纷纷离校。我的内心极为苦闷。有一天,突然被顾惠人校长发现了,他找我谈话,问我情况。当我说明我的处境后,他亲切的告诉我:不要苦恼,学校会尽力帮助你的,……。
年末,日寇进犯赣州,学校前往寻邬,五百余里路,师生长途跋涉。学校、老师、同学对我不离不弃,处处关照。途中我高烧不止,已经无力随队伍前进,学校、老师、同学立即联系,让我乘船去寻邬,上船的时候,从跳板上滑落江中,船夫一把将我从水中捞了起来,从此昏迷不醒。到了寻邬,老师、同学将我护送医院(医院)住院治疗。出院之后,才继续上学,直到学校迁往江西瑞金,将我们这些无家可归的学生,介绍到江西瑞金战区学生训导所。
这一段经历,从掉落江中到学校离开寻邬,我已经完全记忆不清,大致情节,都是事后才知道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从年到年,如果没有顾惠人校长的救助,没有学校,老师、同学的照顾,我早已客死他乡了。
哲人已逝?风范永存
顾惠人校长离开我们,已经五十四年了,但是,他的音容颜貌仿佛还在眼前。
他热爱祖国,他曾深情地呼唤:“祖国啊。我们要献身于你啊!”他用献身祖国教育事业的实际行动,实现了这个崇高的心愿!
在祖国危难的时刻,他横眉冷对日本侵略者,克服种种困难,救助祖国的儿女,为祖国培育英才。
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秀州中学,从光华大学毕业,从年到秀州中学工作,他就没有离开过教育事业,没有离开过秀州中学。
钦俊德院士年从秀州中学毕业后,曾应顾校长之请,留校工作一年。他回忆说:“年同我一起毕业并留校教书的还有三位同学。有一天顾校长约我和另一位同学到他家里谈话。他谈到中学教育的重要性。因为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代,思想、习惯逐渐要稳定成型,这时候受到好的教育,以后便能成为有用之材。若是不好,便会起坏的效果,甚至毁了一生。所以从事中学教育是一件极有意义的工作,需要有人愿意献出毕生的精力,全心全意做好这一工作。他自己愿意终生为此服务,也希望我们选择同样的道路,并支持他的工作。我们觉得他诚心诚意为我们指点人生道路,很为感动。”
他作出表率,以自己的全部生命、全部心血,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和秀州中学。在蒙冤期间,他仍在秀州中学弯腰打扫卫生, 倒在秀州中学的工作岗位上。
他热爱学生。华东联中时期,他为学生学习生活操心操劳,他的全家都挤住在一个小阁楼上。抗战期间,为了救助流亡学生,他冒着酷暑,奔走于闽、赣一带,为学生解决路费,医疗费……,指点学生到赣州上学。在秀州中学,为解除学生受臭虫之苦,他挤出经费,亲自到上海购置铁床,替换学生住宿的木床。……。
这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这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我仿佛觉得,顾惠人校长,至今仍然以他亲切的目光,注视着日新月异的祖国,注视着勤劳勇敢的人民,注视着蒸蒸日上的秀州中学,注视着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
顾惠人校长!我们怀念你啊!
哲人已逝风范永存。顾惠人校长的光辉形象,将永远留在秀州中学的史册上,将永远留在秀州学子的心坎里!
秀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