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中药治疗小儿常见病的历史
中医、中药是我们祖先几千年来在生产、生活中总结的宝贵经验,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已经采用“四诊”法。最早的典籍——《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三国时期的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多个药方。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明清以后,出现了温病派时方派。在国际上,针灸引起医学界极大兴趣。针灸已被证实在减轻手术后疼痛、怀孕期反胃、化疗所产生的反胃和呕吐、牙痛方面是有效的且其副作用极低。中医的治疗方法很多,常见的比如针刺、汤药、艾灸,推拿,中药外敷,外洗,中药的熏蒸比如佩戴和悬挂香囊等。其中中医儿科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的分枝,中医儿科主要治疗小儿疾病。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因而治疗的方法和用药也与成人不同。其主要表现在:小儿抗御外邪的能力差,一旦发病,证候的传变迅速,与成人有着很大差异。患儿对疾病的痛苦往往不能正确表达,加上小儿腑脏娇嫩,对药物的反应和耐受力也与成人不同。中医药在儿科领域方法比较多,其副作用小,效果确切,家长易于接受。不光能治疗,在保健方面也有自己的优势。(二)儿科都开展了哪些业务?
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现在开展的项目主要有小儿推拿,中医汤剂,中医贴敷,中医外洗,佩戴香囊等等。
(三)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的作用主要是: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1、提高儿童机体各项功能通过刺激穴位,就可以起到调整经络气血、阴阳平衡的作用。正气自然充足,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也就是抵抗力增强,得病的机会相应减少。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小儿推拿确有增强儿童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小儿推拿还可以使小儿气血充盈,饮食不偏,食欲旺盛、发育正常等。2、缓解、解除小儿病痛如果小儿有病,推拿小儿身体的某一部位或穴位,通过经络的联系,使其体内相应的脏腑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小儿推拿治疗范围很广,可以对小儿感冒、发热、咳嗽、腹泻、腹痛、便秘、厌食、哮喘、滞颐(流口水)、疳积(营养不良)、夜啼、遗尿、近视、肌性斜颈等常见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3、未病先防,提高儿童对疾病的抵抗力通过小儿推拿,使小儿气血调和,经络通畅、阴阳平衡、正气充足。因此,可以起到让孩子不得病、少得病的功效。4、防病传变:小儿得病后传变较快,易发生危急状态,小儿推拿可以起到预防发病、防止传变以及发生危急病症的作用。总之,小儿推拿基本上是一种绿色的治疗方法,没有毒副作用,尤其适用于对于吃药或者输液不配合的小孩,有轻微的感冒症状或者临床症状并不明显时,运用推拿能够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虽然小儿推拿疗法治疗范围广泛,效果良好,但也有一些情况不适合使用,如下:1.皮肤发生烧伤、烫伤、擦伤、裂伤及生有疥疮者,局部不宜推拿。2.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蜂窝织炎、骨结核、骨髓炎、丹毒等患者不宜推拿。3.各种恶性肿瘤、外伤、骨折、骨头脱位等患者不宜推拿。4.某种急性传染病,如急性肝炎、肺结核病等患者不宜推拿。5.严重心脏病、肝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慎推拿。(四)中药贴敷
贴敷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俞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属于中药外治法。贴敷疗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较内治法更为简便、实用。好处:1、中药穴位贴敷给药,避免滥用抗生素,不用激素,无耐药性。2、:不必打针、无需吃药,婴幼儿无痛苦、无创伤,绿色安全。3、中药治疗,因人、因症,辨证施治,用药准确。4、经穴位贴敷、对肠胃无刺激,对肝肾无损害。5、经穴位贴敷,药物直达病所,保持药物的持续性释放;作用时间长,减少给药次数,节约治疗时间。能治疗的疾病有:小儿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发病年龄都在2岁以下,1岁以内占半数,好发于夏秋之交。中医认为,婴幼儿肠胃不足易感受外邪,具体如乳食不节或饮食不洁、喂养失调、感受外邪、受惊着凉、脾胃虚弱等均可引起脾胃功能失调,风寒客于肠胃,传导失司,从而造成腹泻。常表现为起病急,大便次数增多,每日10余次到数十次,黄绿色、水样或蛋花汤样,常伴有发热、腹胀等,严重的可引起脱水。中医通过辨证,有针对性地选择俞穴进行敷贴。一般对症选用的纯中药敷贴在神阙和足三里穴呼吸道疾病是儿科常见病,尤其是哮喘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喘,严重损害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也常常困扰着家长。比如小儿感冒发热,按中医经络理论,选择最佳穴位及时间进行穴贴,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物透皮吸收作用而调整机体阴阳平衡,增强体质,达到去病防病之目的。另外,由于小儿体温中枢对过高的体温反应能力有限,容易在体温过高时出现惊风,此时中药外敷涌泉穴等可以很好退热和预防惊风发作,疗效显著。(五)中药香囊
香囊,又名花袋、花囊,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有佩戴香囊的习俗,以此避除瘟疫,祛蛇虫,避四时不正之气等,佩带香囊以防病,是中医治未病的一种特色疗法。最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记载,至明清达到一个鼎盛时期。香囊与疫病也有着解不开的渊源,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指出外感温热病可以传染,也可预防。在“辟温”一节中方法众多,所选药物均以芳香药为主。《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就有“香者,气之正也,正气盛则除邪避讳也”,而香囊正是利用芳香植物中浓郁的香味通过肌肤、穴位、经络等途径“渗入”人体,达到芳香化浊、辟瘟除秽之效。市妇幼保健院避疫香囊采用藿香、白芷、丁香、羌活等十余种道地中药配置,真材实料,配伍严谨,资深药师小磨研末,名老中医亲自把关,儿科医护流水作业,成就此精巧雅致之香囊,一经推出,广受欢迎,目前已经预售出上万个,其中甘肃的一所小学不远千里,在我科订购了近千个,助力复工复学。馥香久远,祛湿去浊,防病健体,老少皆宜。可随身携带,有君子佩兰之香;可悬于屋内,呈雅舍植萱之芳。可馈赠亲友一一桃花潭水深千尺;可为定情信物一一入骨相思知不知。防范原理:中药的杀菌、抗病毒成分可在鼻腔、喉头、气管中形成“药膜”,达到灭菌、抗病毒、防传染的效果。使用方法:目前分为大小两个包装,可随身携带或置于房间、车内、包内等。注意事项:1、香囊的气味一般维持2至3个月左右,但时间较长药效会降低,建议7至10天更换一次。2、香囊可随身携带或放置,但内部中药粉末不可拿出单独使用。3、如有过敏性体质或其它问题,请在开具的时候单独咨询医生。关键词链接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检查、孕早期保健、辅食、三伏贴、宝宝洗澡、甲状腺功能异常、中医药、叶酸、艾灸、中药熏蒸、导乐分娩、孕期营养、孕产检、新生儿眼病筛查、心肺复苏、坐月子、厌奶期、新生儿秋季护理、尿碘测试、盆底肌功能康复、“三九贴”、霉菌性阴道炎、无痛分娩、节气推拿、智护训练、产检、临产知识、“爱成长”保健卡、哺乳期乳腺炎、红屁屁、辅食、哺乳期妇女用药、厌奶精彩内容
*市妇幼保健院线上孕校正式开通!
*感恩母亲节,福惠套餐送给最可敬的妈妈!
*免费领取,让每个宝宝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成长纪念册!
*“两癌”筛查,甲状腺结节人数超过半数,这个“劫”要紧吗?
*免费“两癌”筛查大礼包,惠及广大梨乡女性!
*年度免费“两癌”筛查正式启动,多项措施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好消息!即日起,医院乳腺外科专家周三、周六均可预约!
*中药方剂治疗婴儿湿疹,助力宝宝健康成长!
*莱阳市妇幼保健院推出多项查体套餐,优惠活动持续进行中......
*智护训练,享受高级“SPA",让宝宝赢在起跑线上!
*小儿节气推拿,提升抵抗力,事半功倍的效果!
*特殊时期,顺产or剖腹产,无痛分娩了解一下!
*喜讯!热烈祝贺莱阳市妇幼保健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等级评审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