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把逃离家乡的想法写下来,但苦于不知道怎么写,因为更多的是内心的想法或感觉,并没有太多的理论依据,总觉得写下来也没有太多的用处。这几年,受老婆影响,能更多的注意到内心的感觉,而不是一直以来的道理,也突然明白,既然逃离家乡本来就是内心的一种想法或感觉,那就写想法或感觉。
感觉这事,如果仅仅是想的话,特别容易在几个点上打转,以至于事情变得更加模糊,而写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写透一点,大脑自然就会停止对这点的重复思考,当写完脑中反复出现的几个想法时,写作的好处就能很快体现出来,这几个点已经摆在那了,大脑会停止对这些点的咀嚼,而是反问,还有吗?还有吗?还有其他的吗?这样就能很好解决打转,嚼不烂的问题。当第一层所有的点都摆在那,也就拨开了第一层的迷雾,大脑也会很自然的往下思考,这时往往会发现新天地,也可以说是能发现想法/感受背后的核心问题。
一、最初的想法
1、一个温馨的家
小时候,每当看到都市剧中,夫妻恩爱,孩子调皮可爱这种温馨的场面,我就会羡慕不已,多么希望自己的家也是这样!而我家,爸妈动不动就会因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母亲跟奶奶也经常吵架,还有各种家长里短,七大姑八大姨之间那些扯不清的事,我讨厌这些,讨厌这种家庭生活。
我渴望有个温馨浪漫的家,一切按照自己设想的样子前行,而这一切,就需要离开家乡,进入都市生活。娶个外地的老婆就成了必然,爸妈不太会说普通话,就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另外两边的七大姑八大姨勾连不起来,能最大限度的避免消息互传,少了交叉就能减少矛盾,降低麻烦事的处理难度,让事情变得更加可控,更能按内心设定的方向前行——温馨浪漫的家。
2、干净的环境
房子边上是猪圈牛栏,没有盖子的尿缸,简陋的粪便池,鸡鸭满地跑,到处是鸡粪鸭屎,时不时的传来阵阵恶臭。苍蝇白天排满灶台、晚上排满每一根电线,蚊子多的让你怀疑人生,晚上的猪圈,灯光所到之处,猪身上,密密麻麻全是蚊子,水沟里全是猩红的水蛭……这就是我从小生活的环境,甚至现在也没有多少改变,老家还是这个样子。
从小就会自发的打扫卫生,看到县城大伯家,进屋是要脱鞋的,回家就把自己的卧室地板洗了又洗……我知道,只有逃离家乡,才能可能有干净环境。
二、小学记忆
小学6年级住校,将近二十个男生住在一个七八平的宿舍,窗外是没有盖子的尿坑,没有窗纱,除了臭味,最要命的是夏天的蚊子,没有风扇,没有蚊香,没有蚊帐,闷热的连衣服都不想穿,根本无法用床单隔绝蚊子,嗡嗡的声音让人无法入睡,不知谁发明了一个“妙招”,用毛巾盖住脸,身上随便咬。第二天醒来,大家有时会相互嘲笑各自脸上,蚊子留下的红点,其实遍布全身,只是被衣服掩盖了,大家没有注意而已。
至今要是被蚊子吵醒,都会起床将蚊子赶尽杀绝,因为蚊香无法安抚内心的伤痕。
三、初中往事
1、打伞睡觉
宿舍的屋顶是薄薄的青瓦,一旦维修不及时,有些地方就会漏雨,犹记的晚上睡觉打伞的场景,早上醒来,伞早已偏离了位置,被子湿了一大片。
2、泛白的地板
只有在冬天刮大风的早上,醒来那一刻才会有惊人的发现——原来地板能干,能泛白色。学校经常停水,为了存水,不得不将水桶提到屋里,于是宿舍地板常年都是泥泞的黑色。
3、沼泽水
学校建在半山坡,水井在山谷的水田里,水没有处理,经常是黄色的,特别是水池见底的水。没钱买矿泉水,小卖铺也不卖,也没有暖水瓶,只有吃饭的时候,食堂供应蒸米饭的锅炉水,用刷牙的杯子接回宿舍,喝完之后,渴了就直接喝水龙头的水,至今犹记得那沼泽地加铁锈的味道,比东北五大莲池的冷矿泉水还难喝。
4、校服
记忆中,初中4年的冬天,外套穿的都是校服,至少初三肯定是这样,初三在学校唯一的尖子班,每个星期只有周五晚上放假,校服只有一件,家里又没有洗衣机、脱水机,只能是用力拧干,拼命的甩,如果早上醒来还没干,就放在被子里捂一会。
其实那时也有各地捐来的衣服,二伯父收集寄回来的旧衣服,可我不知道为什么,从小就不穿别人的旧衣服,所以才会出现初三那年,一件校服穿整个秋冬春的事。
5、中性笔
每周的生活费只有一块钱,这里包含买笔,买本子,我还特别节省,经常不要母亲给的生活费,因为没花钱。
中考时,父亲给了10块钱,其中5块钱上交,统一伙食。多备几支笔避免考试中途没有墨水,当时看中一支黑色中性笔,晨光最简单那款,感觉特别上档次,特别正式,有面子,但要1.2元,最终只能放弃,实在买不起。可能正因为这个经历,之后一直用中性笔,并嫌弃圆珠笔。
6、冻疮
初中4年,每年冬天生冻疮,肥厚的手指和脚趾,那时根本不知道有冻疮药,晚上经常会被又酸又痒的感觉折腾醒,接着被挠破皮的痛感掩盖,在些许的舒服中睡去。
7、疥疮
宿舍常年潮湿,那么小点的房间又住了24个人,大家也没有太多讲卫生的意识,所以初一没多久,就染上了各种皮肤病,特别是疥疮,会通过被子、衣物传染,所以皮肤病基本上贯穿整个初中阶段。晚上是疥疮病菌的产卵期,经常半夜三更的被痒醒,大腿根奇痒难耐,药膏效果慢,挠破皮后,我就索性涂点牙膏,再加点水,用痛感抑制痒感,
直到现在,只要发痒,就会习惯性的用药膏,所以家里常年备有皮康王和达克宁,其实现在更多的是干燥引起的,但心理上很难改变过来,即使我已经意识到了这点。
8、虱子
到初中,头上都还有过虱子,初中时,大家一度认为,头发油、头皮屑是洗发水造成的,所以只用清水洗头,大致还能记得头发涩涩的样子。现在可能矫枉过正,天天洗头,不洗就感觉不舒服。
其实头发油和头屑很多是洗发水不好,又很少洗头引起的。当时村里有人会配洗发水,两块钱一矿泉水瓶,淡蓝色,这能不起头皮屑吗?
9、水菜
水菜是我们那对绿色蔬菜的统称,意思是有水就长,而我喜欢把他叫水菜,因为食堂里买的青菜是水煮的,全是水,每份2毛钱。因为穷,初中4年,没吃过10次。
10、梅干菜
初中吃了4年的梅干菜,至今对梅干菜、甚至梅菜扣肉没有任何兴趣,我爸更严重,宁愿吃白米饭,也不吃梅干菜。
住校期间,几乎顿顿是梅干菜,甚至有时还是发霉的梅干菜,也没什么油,怕坏掉,还炒的特别干,所以水分也特别少。真是可怜长身体的我们,时常饿肚子,菜没有油水,只能多吃米饭,但学校有要求,每个人只能有一个饭盒蒸米饭,没办法,只能尽量多放米,水少,大米基本没煮开,特别生硬。这可能也是除了基因,导致我长不高的原因之一。
11、方便面
很难理解远在北京的小叔回来说,那里的方便面两三块钱一包!而我们那,1块钱3包,不是干脆面,就是方便面。wlc有一次泡了3包,我们嘲笑他有钱,是头猪,那么能吃,其实别说3包,再加一倍都吃不饱。记得弟弟有一年的生日礼物只有1包方便面,弟弟还因此开心了好几天。
12、护校
就这么一穷二白的日子,除了要战胜贫困的恶龙,还要防范地头蛇的侵扰,周末是需要轮流护校的,箱子里最好不要剩东西,多带的大米也要带回去,最好还不要上锁,不然箱子被撬是常有的事。
12、赌博
初二复读那年,不知道多少个夜晚被宿舍赌博的同学炒的睡不着觉,至今还能清晰的记得:他们几个的人名、点着蜡烛、坐的位置、每个人的姿态神情、打1毛钱的炸金花的场景,lyf还经常告诫同伴要小声点,表示“关心”我们,以及免的被老师发现。
13、被欺负
初二复读那年,班级宿舍没有床位,我被安排在混合宿舍,不久就被欺负了,毛巾被撕烂,箱子被踩裂,被whp拉到操场传授“立身之本”,告诫我不要太拽,至今不知道我有哪点会让别人有这种感觉。可能是因为太矮小,太瘦弱,知道反抗肯定会输,也可能从小就知道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我没有反抗,只是默默的接受了这一切,可能是老大看到饱含泪珠,梨花带雨的我,心软了;也有可能地位得到了巩固,总之,之后没有进一步动作。也好在时间不长,有同学退学,我被安排回班级宿舍,而我竟然感激有人退学。
若干年后,在我家的田地的另一头,再次碰到当年传授绝技的whp,真的很想跟他说,谢谢你当年传授的绝技,终于让我对着你们时,觉得自己有点拽了,因为我超越了祖辈世代为农的轮回,而你们至少晚了我一代。
14、最残酷的话
当爸妈知道我们初中的各个课任老师的名字后,很高兴的说:“这几个老师也教过我们”。而这是发生在我身上,听到过的最残酷的话,说明我们家,在同一个山脚下,住房半径没有超过一公里的地方打转了20代人!
四、艰苦的回忆
父亲好像9岁,最小的姑姑才5岁时,爷爷就过世了,奶奶拉扯8个孩子长大,这里的艰辛只有他们知道,比较而言,我的生活只能算艰苦。至于五六岁就开始下地干活这样的事,是根本写不出来的。一来是小,记忆不深;二来这也是现在倒回去看才觉得苦,那会并没有觉得艰苦,大家都一样。能写下来的,只有那些记忆深刻的事,也一样,艰苦只是现在倒回去看才发现的事实,当时并没有感觉,因为在我们能看见的世界里,大家都这样。
1、腐乳、巴浪鱼干
经常听奶奶说:“吃过喉咙就变粪”,意思是再好的东西,吃过喉咙后就会变成粪,所以没必要追求吃好,能填饱肚子就行。可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一项被奶奶夸耀的技能,我可以用小半块腐乳、或者小拇指大小的一块巴浪鱼干搞定一顿饭,有人可能会觉得还有鱼干吃,这生活水平杠杠的,殊不知,巴浪鱼干是最没有营养的,而且也是最便宜的海货,有股腐败的臭味,因为特别咸,很适合配饭,才被农村家庭选中,而即使是巴浪鱼干,也是极少能吃到的。
而我却将这个被夸耀的技能保存到了高中,整个初中阶段,都是用一点点梅干菜配一顿饭。高中一个月才能回一趟家,只能在食堂吃饭,5毛钱两个素菜,1块钱一荤一素,当时把我美的不行不行的,食堂的菜样数多,又特别好吃,还有特别喜欢食堂的一项福利,没人买菜后,可以免费加剩菜。这个也可能是第一次感受到好好读书带来的幸福。
可能由于小时候家庭条件比较艰苦,我的味蕾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虽然经常做饭,但其实我不是很能尝出菜的味道,对我来说都差不多,请人来家里吃饭,更多是多做几个菜,热情款待,记下大家爱吃什么,不吃什么来讨好朋友。
2、耐饥耐渴的本事
下地干活的时候,当弟弟大口大口喝水的时候,爸妈就会说他浪费水,我们是小口小口的喝,不怎么渴就不喝,大家将耐饥耐渴当作是自豪的事,而这,有时仅仅是为了减轻带水的负担。
今年国庆,爸妈、大伯、大伯母来北京玩,父亲还跟我夸耀,他出门一天基本可以不用喝水,我没去纠正,一是认为这个观念已经跟了他五十几年,很难改变过来了,顺着他的认识生活,他也能自在些;二是父亲的身体可能已经形成那套机能,又没有出现问题,也就没必要非得调整。
现在想想,生活在贫困落后的农村,有时小时候越懂事其实是一种愚昧,压缩自己,对自己不负责任,比如将耐饥耐渴当做自豪的事,在干体力活,又长身体的时候,这种做法,其实是在损害身体;又比如,小半块腐乳能吃顿饭这事,没有营养,怎么能好好生长发育。
3、中午吃不下饭
夏收夏种时期,早上五六点就要起床,中午十二点、一点才回家吃午饭,中间没有点心,连续干六七个小时。中午回到家时,早就饿过劲了,加上特别劳累,根本吃不下饭,只好先喝点水,睡醒后再吃。
4、直接睡地上
夏天热的睡不着,没有风扇,没有竹席,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躺地板上,枕头也不能用,不然全是汗。即使后来家庭条件好点了,有了风扇,但高中毕业后,夏天也没有再回去,过惯了北方凉快的夏日,已经很难适应家里的夏天。
4、尿桶
在农村,尿要收集起来浇菜,尿缸一般放在房子的边角上,尿缸没有盖子,再加上家禽家畜的味道,到每家每户都能闻到各种臭味。即使有现代卫生间,还是有不少农村家庭会在卫生间放个尿桶,我家就是这样,跟我妈说了几次,但没有用。他们过了五十几年,早就习惯了,另外,他们压根就不觉得这是问题,就如我们不认为火车站的公共卫生间不干净是问题一样,说了几次后,我也就不说什么了。
有一次,在北京的二伯母跟我说,你家有一股臭味,我还挺难为情的,不过之后我也释怀了,二伯母说的确实是实情,而这个问题我也早知道。也一度认为家里不要再养家禽家畜,不要有尿桶,可这都是从我的价值观去判断,并不是爸妈所处真实生活,家禽家畜有时是家庭收入,肉类的主要来源,他们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养大我们,供我们上学读书,他们也追求干净整洁的家,但在农村,没有更多的收入来源,吃饱穿暖比什么都重要。而我暂时又没有能力让爸妈脱离农村,所以就更不应该将这些强加给爸妈,等有一天他们离开农村,生活有了保障,自然会改变的,在这一步没有实现之前,还是好好接纳这些为好,不然会更拧巴。所以每次回家,会很积极主动的做饭喂猪,打扫卫生,杀鸡宰鸭……这就是生我养我的家,即使走的再远,回家依旧是爸妈的孩子,依旧要好好融入爸妈的生活,让爸妈过的舒心些。
5、脚气
小的时候经常得脚气,红霉素软膏、盐水、碘酒、酒精、牙膏,但就是治不好,脚趾缝脱皮了,又痒又疼,有时痒的受不了了,就往上滴蜡烛,特别疼,但之后很爽,也算是抵抗奇痒的绝招。
母亲的脚气更厉害,脚面上也有脚气,春夏是最厉害的。现在想想,不是那些消毒、杀菌的方法不管用,而是长时间穿凉鞋,赤脚干活,什么神药都涂到了土里。从小就很羡慕堂哥夏天还穿球鞋,高中后,不管夏天有多炎热,下多大雨,也不穿凉鞋,这真的是件很幸福的事。
这几年清宫剧、穿越剧特别火,但我对于回到过去这没有一点兴趣,想想我们国家,普通大众这几年才吃饱穿暖,我才不愿意过那些艰苦的日子,一点小病就能把人折腾的死去活来。
五、悲伤的事
1、坐篮
坐篮就像婴儿车,只不过没有轮子,是个木头做的小围栏,小孩子刚好能坐在里面,胸边有个推手,可以把小孩固定住,板凳上有个排便的圆洞。父母外出干活的时候,为了防止小孩四处爬,往往就把小孩放在坐篮里,之后任凭小孩哭闹……我对这段时光有一点印象,最痛苦的不是失去自由,不是没人照顾,而是讨厌的苍蝇,专欺负动弹不得的小孩。
前几年在武志红的《巨婴国》里看到类似的场景,小孩子被固定在那,哭与不哭都没有用,向外界发出任何请求都不会有回应,这样的小孩容易形成压缩型人格,容易变的内向、木讷。很不幸,我就是,直到看完武老师的《巨婴国》,我才意识到自己也有这个问题,从小就不敢要,因为要了也得不到,到目前,我还没有解决处处压缩自己,不敢要的性格,甚至变的没有想要的。
至于内向,木讷这点,我或许是幸运的,4年初中,没敢跟女生说过10句话,读高一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加上班里没有之前的同学,没有历史包袱,所以就在内心构建了一个外向的自己,这帮助我很快的从内向中走出来,开始敢于跟女生说话。而这种内心构建的方法,也帮助我一次次完成蜕变。
2、一只小鸭子
婚礼那天下午,姑姑闲聊时说起我大概两三岁时的一件事,家里买了几只小鸭子,看我喜欢,就抓了只小鸭子给我玩,结果我把小鸭子玩死了。奶奶发现后特别生气,可能是为了教育我,就把死鸭子往我嘴里塞,听说那时,我被塞得喘不过气来,好在熟人经过制止了,劝奶奶说:“孩子的命难道还抵不上一只小鸭子吗?万一孩子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办?”
说实话,我完全没有记忆,爸妈也没有跟我说过。如果用现在的一句流行语,细思极恐,当时真要一口气没上来,可能就没我了……奶奶也已经过世8年,即使知道了这事,也不会影响我对奶奶的感情。现在反过头来分析,除了教育方法不可取外,背后更多的是生活的苦难,小鸭子代表着长大了能卖钱,看到这笔钱被我糟蹋了,奶奶心里的怒火无处发泄,也不知道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教育。这是一个怎样苦难的家庭!奶奶这一生是何等的艰辛!
3、不要玩水
家旁边有一口鱼塘,二爷爷的两个孩子因玩水淹死了,奶奶就教育孩子不要到鱼塘边玩,结果有一次看见两个姑姑还在鱼塘边玩,于是就偷偷回家拿了个大竹篓和竹竿,之后把两个姑姑推进鱼塘,用大竹篓罩住,用竹竿撑着往下压……
也算幸运,虽然奶奶的教育方式极其粗暴,但至少8个孩子活了下来。可不好的是,父辈完全继承了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即使已经是大学教授的二伯父也未能幸免,骨子里,教育子女的方式还是奶奶那一套,以至于堂妹二十几岁时,还被二伯父用遥控器打过脸……如果我没有逃离出来,没有看到这些问题,可能我未来的孩子也会被这么教育,这也是逃离家乡的意义。
4、女婴
我们族近支的十几户人家中,有三家连续生了三个女儿的,而这三家,无一例外送走了两个女婴。时至今日,在老一辈人看来,甚至于我的发小们,也认为这样的做没有错,计划生意管着,没有办法。在他们眼里,为了生个儿子,多出来的女儿就是块拦路石,阻碍了就要搬走,那只是块石头。
以前,我也没觉得有什么,可能从小见多了,直到几年前,发小说起,邻居燕子家,刚出生没来得及送人的妹妹,被装在箩筐里,藏在他家谷仓里的事。发小说的很自然,像是在说件小时候开心的事,才让我感觉到了愚昧。
祖辈、父辈、左邻右舍、七大姑八大姨、甚至有不少85后,90后的发小也不认这有什么,更谈不上改变,这一切就在大家认为的理所当然中,被大家忽视,遗忘,不值得一提,甚至于像发小一样,还将这样的事当成童年有趣的回忆,这才是一切心酸事件中最残忍的事,不愿意再承受这些,也改变不了什么,所以,选择逃离。
在老家,有句父母骂女儿的话:“早知如此,生出来,就应该把你扔在尿桶里溺死”,我敢肯定,这句恶语背后是很多真实的事件。
5、邻居自杀
大概回家过年的时候,得知屋后的婶婶喝农药自杀了,当问爸妈原因时,他们轻描淡写的说,可能是过不下去了。我不知道为什么爸妈会说的如此轻松,叔叔是上门女婿,也就是说婶婶跟父亲打小就认识,我们两家相距不到5米,常年在家,面对一个五十多年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自杀了,竟然没有一丝的惋惜,不知是真的铁血心肠,还是因为经历的苦难太多了,以至于掀不起半点涟漪,我知道,是后者,我也知道,爸妈没有惋惜之情不是刻意表现出来的,而是他们的真实感受,觉得这一切很正常,这就是正常的人生,正常的生活,这是何等苦难的生活,让人窒息的麻木,而这一切,在祖国已经繁荣强盛的今天,在我老家,在我身边还在不停的上演。
6、年三姑婆被饿死
想想多不可思议,可这一切就是发生了,三姑婆年初摔伤了腿,行动不便,小儿子照顾了一段时间,但是苦于生计,三姑婆的腿也有所好转,小儿子就外出打工了,走的时候将三姑婆的吃饭的事托付给了邻居,可能也就这么说了句,没有具体交代,更没有提钱的事。之后邻居要是想起来了,就给三姑婆送饭,没想起来,三姑婆就只能饿着,之后的某几天,邻居没送饭,三姑婆就这么被饿死了。据说,三姑婆最后只剩一把骨,脏的不行了……
三姑婆早年丧夫,一手拉扯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现在八十多了,好几个重孙子了,但偌大一个家,竟然没有人想着去照顾,竟然被活活饿死。我们那里是山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就像我家,我是21代,房子的半径没超过1公里,所有的邻居都是同族,三姑婆跟邻居应该也相处了超过50年,可却因三姑婆的小儿子没提钱的事,一日三餐都得不到保障,真是一丁点情分多没有,连做不来,拒绝的情分多没有。
很多人说农村淳朴,农民厚道,我从农村出来,可能是看到了太多的苦难,说实话,我不认为农村淳朴,反而是更多的计较和恶,更没有人性,至于厚道,更多的时候是木讷。如果说人性本如此,那农村更不能幸免,所谓的热情、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更多的是表象,等利益出现时,无一幸免。就像三姑婆的邻居,会因为没有说清楚钱的事而将生命置之不顾。
六、新天地
不管是内心对于逃离的渴望,还是刚好随着读书这条路,从村来到县,再去北方读大学,之后来到北京,工作、学习、结婚、买房、换工作……也算实现了最初逃离的想法,有了个温馨的家,干净的环境,物质生活也得了极大的提高,最重要的是有了通过努力可以获得更好生活的感觉,这都是逃离,或者也可以说是成长带来的幸福,也说说这新天地。
1、工作
工作8年了,比在家种地轻松多了,很少会觉得累的吃不下饭,也没有像农忙一样,早上五六点钟起床,一直要到晚上八九点,需要不停的干活。现在虽然也存在加班加点,但比农忙轻松多了,至少不用经受刮风下雨,烈日当头的考验,实在累了,可以趴着休息会,而在水田里,再困也没有睡觉的地方,顶多在田埂上、在稻草垛里坐会,还有各种该死的,往上爬的蚂蚁、虫子。
收入就更不用说了,目前我妈在家打工,到年,每天也才60块钱。要知道,干农活上,我妈可是有丰富经验的,虽然五十多岁了,依然还是个壮劳力,比如一百来斤的担子,挑起来还不怎么费事。
有时会觉得一切不可思议,会怀疑自己真的创造了这么多价值吗?赚钱怎么那么容易?这点在《毕业5年回顾》中还认真思考了这点,现在偶尔还会陷入这样的思考,但不管怎么说,我也需要接受这点,并让自己觉得就创造了这么多价值,就值这些钱,还要想着怎么赚更多的钱。
可能这就是现代社会,知识型社会,创造财富的方式变了,老家是山区,梯田看着好看,但没法用机械,更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还处在原始状态,靠人力,牲畜力在泥土里刨食,再怎么勤劳能干,也无法创造出与知识经济相当的财富,这是完全没有办法的事,不逃离能行吗?
2、老婆
即使还没有小孩的生活,但有信心说,我有一个温馨的家,因为有个心意相通的老婆,这是家最关键的部分。毫无疑问,肯定没有找老家的,即使父母非常希望是老家的儿媳妇,即使有两个老家姑娘的父母来我家提亲,即使高中有同学追了我三年,不好意思,不是我非要逆着父母的意思,也不是老家的姑娘不好,是我要追逐梦想,要逃离家乡,要斩断更多联系。
相亲了三十几次,看上我的几个中,家庭物质条件有比老婆好非常多的,但人不是我想要的,无法形成共鸣,无法心意相通,那其他的对我来说都不重要,两人心意相通才是幸福婚姻的关键,也任性按这个标准找,花了5年时间,感谢上天的眷顾。
3、房子
北京生活,有自己的房子会好一些,特别是房子离市中心近一些会更好,年努力买了房,在五环内,虽然小点,但是上班比较方便,考虑到房贷压力,对房子没有太多的好感,甚至会有些心酸感慨。当然,也带来了一些归属感、安全感和成就感,而这些,我相信在哪都差不多,没什么好说的。
目前,有了自己的房子,最让我感到幸福的24度左右的温暖,不用再抵抗寒冷,干什么都很舒服。不说初中晚上经常被冻醒,白天脚指头冻得发疼,就是来北京8年,也没住过那么温暖的房子。前5年,住在城中村,室内温度可能也就16度左右,白天还不供暖,周末经常只能窝在被子里;后3年,租的是套间,房子大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房子,屋里大概18度左右。
24度的幸福就是起床没有任何压力,可利用时长的明显增加。如果再加两点的话:“干净整洁的家和洗手盆有个高高的水龙头,能直接洗头”。
七、进一步逃离
拿二伯父来说吧,来北京三十年,大学教授,也算是理论的最前沿,但无论生活习惯、待人接物、子女教育、日常谈论,骨子里还是老家那一套,准确的说是二伯父童年时老家那一套,很多观念、习惯还没有我爸妈、现在老家先进。二伯父老守着他儿时那一套不放,整天挂在嘴边,整个人是闭塞的,根本没有敞开胸怀拥抱全新的世界,将外乡活成了家乡,而且是离开时的家乡;爸妈很清楚农村代表贫困落后,没有思想包袱,反而千方百计的学城里,从而在某些方面更先进。有些在美国生活的华人也有这个特点,特别是第一代移民的穿衣风格,既没有融入美国,也没有跟上国内发展的潮流,一直保持着他们走出国门时的风格,从一种意义上说反而落伍了。
我要避免这个陷阱,也意识到了这个强悍的拖拽力,比如经常在寻找儿时的味道,而这些都牢牢的将我固定在童年时构建的世界观里。心的逃离比身的逃离艰难多了,而只有实现心的逃离,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突破和飞跃,不然我的天花板已经在那里了,甚至已经触到,进一步逃离势在必然。
1、自我压缩型性格
这个跟坐篮时光、原生家庭的关系是非常大的,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依然很难突破。
2、工作的感觉
工作是人生价值的最主要载体,是最重要的事情,进一步逃离的关键点是工作成就,也算庆幸,工作8年之后,终于从种地的感觉中走了出来,这点还是挺感激HT的,是他促成了我实现这一步,HT部门的工作经历,以及与HT的沟通交流,帮助我构建了新的职场观。而下一步是进一步成长,已经不仅仅是做好领导布置的工作,带个小团队完成任务,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新的命题是如何更好的实现价值,成就自己,有自己的事业。
3、内心的寄托
脑海里很多时候想的是老家的种种人和事,甚至梦里也无法避免,真的很无奈,希望有一天能走出来,而不是儿时的那些人和事,除了亲情友情,少被一些现在家乡的人和事占据大脑,腾出空来,更好的拥抱世界,接纳新事物。
4、思维方式
遇到问题找关系,这个不能完全说是家乡的因素,而是我们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我人生的意义之一就是逃离,也可以说是成长,蜕变,那诸如类似的思维方式也是要调整的。
前段时间参加国家信息中心举办的共享经济论坛,豁然开朗,其实有很多事情可以找一些共享平台,通过构建人际关系网来解决问题的方式,其实是很低效,值得商榷的。
而进一步逃离更大的命题在于构建更好的思维体系、更开阔的视角、更先进的理念,以及不被“逃离”这个命题困扰。
5、二伯父
二伯父对我影响的可能性较大,本来也较深,而他身上又有很多落伍的观念,这也是我进一步逃离必须面对的问题。
八、逃离的意义
以前,很不愿意说自己的童年,家乡,这些回忆,主要是怕别人看不起,即使聊起,也会刻意隐瞒。现在能写下些东西,对我来说是个巨大的胜利,战胜了内心的自卑,接纳了过去,明白了一路走来的意义,解决了什么问题,得到了什么。
正如我高中时激励自己的想法,我也不知道认真读书有什么好处,对我来说,农村生活,做个农民比读书,或者读大学之后不确定的未来更简单,更轻松,只是大家都在这条路上拼命,可能大家的选择是对的,所以我告诉自己,虽然想不到认真读书有什么好处,但既然选择了读书,那就先放下这些想不明白的事,先考上再说。而今天,或许已经明白读书的意义,逃离了贫困落后的农村,明白了之前很多习以为常事情背后的艰辛,甚至是残忍,改变了我家19代为农的宿命,有了可以通过奋斗改变的未来,有了窗明几净、温馨的家,有了干净整洁的办公环境,终于脱离了泥土的束缚。可能还有几点:
1、最大的意义在于意识到了问题,提出了逃离这个命题。
2、勇敢的抛弃熟悉的世界,打开心扉,接纳世界,而不是抱残守缺。更不是像二伯父认为的,老家的那套才是最好,而我看来,他只是更好的适应了老家那一套。
3、能够更客观的检视家乡的种种,那些习以为常的事,也能更好的珍惜现在的幸福。
4、脱离了农村,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更多可能,避免了可能更悲惨的人生,比如,从事“水鬼”行业,钻井出现了问题,需要有人到泥浆里检修,有时会出现氧气管和各种线缠绕,导致人上不来情况,此时,处理的方式是,用对讲机跟地面上的家属、用工单位商量赔偿金,之后剪断氧气管……只要没有进入更好的生活,就有沦落到更悲惨境地的可能,这也是逃离的巨大意义。
5、我的后代,可以不用再从农村、农民开始。
6、写下来最大的好处在于释怀,与过去和解,与家乡和解,也希望某一天能彻底释怀。插图来自百度图片
年12月31日
王一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