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艾灸正当时

导读

夏至,天地一阴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古人交节时会用艾灸健身防病,三伏贴、夏至节气灸等正是中医冬病夏治的最好养生祛病之法,本文介绍夏至节气灸,顺应天序,夏至未央,长养安康。

节气艾灸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夏至一阴初生,却是阳气极盛的时候,所以,在夏至施以重灸时会比冬至时疼痛得多,但疗效会比冬至施灸要好,因为极盛的阳气加上艾草的火力,对于阴邪来说,就等于杀鸡用牛刀。所以说,治疗宜在夏至左右,补养应在冬至前后(即所谓“冬至进补”)。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较为严重的患者来说,什么时候发现,就在什么时候治疗,以不延误病情为原则。

1

夏至艾灸神阙

明·杨继洲《针灸大成》载蒸脐治病法:

夏至酉时,冬至寅时……合四时之正气,全天地之造化,灸无不验。

此乃神阙养生法!别忘了是:酉时。

脐中、命蒂、气合(舍)、环谷、维会、生门。

神,神气;阙,原意为门楼、牌楼。神阙意指神气通行的门户。《厘正按摩要术》:“脐通五脏,真气往来之门也,故曰神阙。”穴当脐窝之中,故又称“脐中”、“命蒂”、“生门”。

《针灸甲乙经》。

腹中部脐窝中央。

《针灸甲乙经》:“脐中,神阙穴也。”

一般不针,多用灸法(隔盐灸5~10壮,艾条温灸15~20分钟)、敷贴或穴位照射法。

如回阳救逆以治虚脱,可用隔盐灸法;

治腹部冷痛,可用热熨法或艾条温灸法;

治疗慢性腹泻或荨麻疹,可用拔罐法;

治盗汗或神经性呕吐,可用五倍子粉调敷;

防晕车,可用香桂活血膏等膏药外贴。

如将药末置于脐中,再在其上施灸称熏脐法(蒸脐法、炼脐法),所用药物可因病而异。如需针刺,须清洁脐窝,严密消毒后,直刺1~1.5寸;有脐瘘管、脐疝者禁刺。或由天枢、水分、气海进针后向神阙透刺。

2

——夏至节气灸

公历6月21日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了,这个时候太阳到达北回归线上方,白昼最长,阳气最盛。夏至前后几天都是艾灸的好时机,大家不妨买些艾回来,借助天时,祛除体内寒湿,强身健体。

夏至这个时令节气到了,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是人体锁阳驱寒的最佳时机。夏至艾灸可快速驱除体内寒湿,补充人体元气,适合虚劳症、虚寒性体质、亚健康人群等。

督脉:大椎、至阳、命门;任脉:膻中、关元、神阙、巨阙

酉时;每个穴位艾灸20-30分钟。

天人合一的境界在施灸前请喝淡盐温开水。防止在施灸过程中汗流过多,而引起虚脱。灸完后闭上眼睛静休15分钟。不要立刻起床。不要在空调屋艾灸。

对于关节劳损,颈椎痛,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骨质增生等等这些骨关节疾病的朋友。这个节令是最好的时机。

对于高血压,心脏疾病,糖尿疾病的人群,高温需谨慎病情。这个节气最好是悠着点,不要盲然。但是有艾灸爱好的朋友。也不想错过这个节令,您们可以选择神阙穴酉时艾灸。神阙穴位于脐之中央,具有“上至泥丸,下至涌泉”之效力。艾灸20分钟左右。

3

夏至节气针灸的保健作用

每年的夏至前后15日适合开展夏至节气针灸治疗。夏至节气针灸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的

首先是扶正祛邪

长期患有体虚易感、过敏性鼻炎、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往往容易在冬季发病,这是因为这些病人平素正气不足,到冬天气温偏低,病邪力量较强的时候,体内的正气不足以与病邪相抗争从而发病,故而冬天宜治标为主,尽可能减轻症状。而夏天正是扶正祛邪的好时机,这时候影响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症状相对较轻,这个时候扶正固本,可以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更好地透邪外出。

其次是培补脾胃

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人体消化功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体的能量供给。脾脏喜燥恶湿,湿邪最易困脾,影响我们的消化功能,夏季培补脾胃,可以健脾化湿,使我们远离腹胀、腹痛、腹泻的困扰。夏季阳浮于外,过食寒凉也会引起诸多消化系统问题,如胃痛、腹痛、腹泻等,所以夏季固护脾胃尤为重要。

再次是助阳散寒

在冬季除了呼吸系统病高发以外,还有一类疾病的发病率也不容小觑,那就是阳虚证和颈肩腰腿痛。和呼吸系统疾病一样,在冬季寒气盛的时候,人们感受了寒邪而产生的疾病,在冬季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只有到了盛夏季节,人体本身的阳气充盛了,才可以更好地驱散体内的寒邪。而夏至节气针灸正是这样一种可以激发人体经气,防病治病的好方法。

4

夏天养生注意事项

按照古中医《内经》的养生理念,知道在夏天我们体内的阳气是大量往外生发的,多处于外热内虚,上热下寒的状态,就知道如何来养生了:

1.首先生冷寒凉尽量少吃最好是不吃;

2.进入空调冷气房要注意保暖,没有必要空调风扇少用或不用,尽量让人体顺应夏天阳气生发旺盛的自然状态,也适当发发汗,以排出体内的寒湿邪气;

3.谨防受寒,尤其是平时就是虚寒湿的虚弱体质,气血两亏容易疲累者,容易感冒,手脚怕冷者,鼻敏感,鼻炎,哮喘等患者。

5

辨证取穴,“节气灸”强壮脾肾为主

艾灸还是以强壮脾肾这两个先天根本的要穴为主,可以坚持艾灸无病长寿8要穴,其中强壮肾的穴位可适当多灸,如关元,气海,涌泉,神阙(隔炒盐灸更好)。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云:

“治少年房多短气(少年过度房事纵欲伤肾后少气无力),盐灸脐孔中二七壮”(约十四壮,艾炷大小和壮数应依体质和对艾火的耐受度为准);

还可以加灸命门,八髎,肾俞,筑宾,太溪,三阴交等穴;

脾虚者还是要加灸中脘和足三里;

平时容易气虚疲劳者多灸百会和上背部的大椎,身柱,膏肓穴极效;

薰耳灸和坐薰灸也是很好的补阳排寒湿灸法。

大家应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当的穴位施灸。

6

根据节气时间施灸

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是指人的养生要顺应天序。时令是指季节和时序的变化。因为时序以十五日为一节,又称节气。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人在交节气(一年之中以“两分”“两至”较重要,即“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的时候艾灸神阙关元尤其有益。

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和五月初一到初五施灸,可芳香辟邪、养神安眠、静心除晦、纳福招财、史书载记原理玄妙。这种春温、夏热、秋凉、冬冷的气候特点从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化来看是:

“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素问·厥论》)。

可见自然界有它自身的阴阳变化规律。

“节气灸”常选配具有补益强壮作用的腧穴,比如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大椎等。

一般根据疾病性质及患者体质的阴阳寒热倾向,分别选择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自然界阴阳变化明显的时候施用,艾灸多用艾条温和灸或艾炷灸。

春分的曲池“节气灸”预防眼病;

秋分的足三里“节气灸”强壮脾胃、预防胃肠病等,

冬至前后的关元“节气灸”预防中风、感冒助阳保健延衰强壮,

都是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传统的“节气灸”方法。一般而言,“节气灸”只要使用得当,往往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防治效果。

何为“陈艾”

艾灸有新艾、陈艾之分。

一般保存一年以上的艾叶谓之陈艾叶,简称“陈艾”,而陈艾叶中以三年到五年最好,俗称“三年陈艾”和“五年陈艾”。

新、陈艾之别

新、陈艾也可以从气味和颜色来鉴别

陈艾一般呈淡黄色,气味纯净温和,含挥发油少,燃烧缓慢,火力温和,燃后烟少,艾油已经完全挥发掉,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且渗透力好,艾灰不易脱落。

新艾一般呈青绿色,新艾气味辛烈,含挥发油多,燃烧快,火力强,燃着后烟大,艾灸易脱落,容易伤及皮肤和血脉。

新艾其中的挥发油没有完全挥发掉,烟大味重,易薰伤口鼻眼睛,引发不适感。

“黄金艾”好吗

“艾条”的质量主要在于其“陈”和“纯"

其中所谓的“纯”并不是市场上所用的黄金艾,“纯”是无桔梗、无杂质。

金艾绒的纯度太高,燃烧速度太快,使艾条不得不频繁弹灰,很快就用完,完全不能符合灸疗“久”的本意,周楣声云:“灸者,久之用也,久者,灸之法也。”不能保持连续性,灸感总是断续,很影响灸疗的效果。

由此可见,并不是纯度越高,越好用

个人保健,提倡“悬灸”

“灸之要,气至则有效”,故艾灸需辨证施灸,探寻热敏穴,提倡施用“悬灸法”,以艾火深透体内,产生压、麻、胀、痛,寒气外散等传感,使艾灸得气感传至病所,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

不提倡使用艾灸器具,各种艾灸器具的木头壁、铁壁、铁丝网等,均会影响灸火正常辐射。虽然温灸器也有温热感,但鲜有艾灸治病所需的得气感,影响灸法防治疾病的疗效。

7

艾灸前必看“艾灸注意事项”

禁灸的人体部位

《针灸大成·禁灸穴歌》

明·杨继洲

哑门、风府、天柱擎,承光、临泣、头维平

丝竹、攒竹、睛明穴,素髎、禾髎、迎香程

颧髎、下关、人迎去,天牖、天府、到周荣

渊液、乳中、鸠尾下,腹哀臂后寻肩贞

阳池、中冲、少商穴,鱼际、经渠一顺行

地五、阳关、脊中主,隐白、漏谷通阴陵。

条口、犊鼻上阴市,伏兔、髀关、申脉迎

委中、殷门、承扶上,白环、心俞同一经。

灸而勿针针勿灸,针经为此尝叮咛,

庸医针灸一齐用,徒施患者炮烙刑。

悬灸法安全性高,以上禁灸穴可不作依从。现代中医临床认为,禁灸穴一般只有四个,即睛明穴、素髎穴、人迎穴、委中穴。妊娠妇女的小腹部、腰骶部、乳头、阴部等不宜施灸。

体质和病情的禁忌

大凡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一般不适宜艾灸治疗,如阴虚痨热、咳血吐血,心悸怔中、高热神昏、中风闭证、肝阳头痛、多梦遗精等一切阴虚阳亢。邪热内积的病证,均当禁灸,不论外感阴虚内热病证,凡脉象数疾者,或极度衰竭不宜艾灸治疗。

《中国针灸学》说:“不宜施灸治之病举其大者如后:伤寒、赤痢、麻疹、鼠疫、天花、白喉、脑脊髓滑膜炎(惊风刚痉之类)、猩红热(喉痧)、丹毒、恶性肿瘤、(疔疽癌肿之类)、急性阑尾炎(脐腹痛寒热)、传染性皮肤病(疥疮之类),肺结核末期(肺痨)、血压高症、高度贫血症(失血症)

不宜施灸的时辰

古人施灸时,极为重视时令气候对人体的影响,从下面古书这些记述可以看出来。《外台秘要》说:“黄帝曰:凡灸,大风大雨、大阴大寒灸否?既不得灸,有何损益?歧伯答曰:大风灸者阴阳交错;大雨灸者诸经络脉不行,大阴灸者令人气逆,大寒灸者血脉蓄滞。此等日灸,乃更动其病,令人短寿。”

《下经》也说;“灸时若遇阴雾大风雪,猛雨炎暑,雷电虹霓,停候明晴再灸,急难亦不拘此”。《千金方》则说:“日正午以后乃可灸,谓阴气未至,灸无不著,午前平旦,谷气虚,令人癫眩,不可针灸,卒急者,不用此例。”

从现代临床运用灸疗情况来看,凡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之时,或严寒酷暑缺乏保温、降温设备之际,或患者极度疲劳、情绪不安、大汗淋漓,或妇女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例外)均不宜施灸。

其他禁忌

此外,还有一些传染病,证见高热、昏迷、四肢抽搐者,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者,亦均不宜施灸;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或妇女经期忌灸;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赞赏

长按







































德国强力白蚀消能不能治好白癜风
治疗白癜风效果如何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aguoo.com/jcyy/2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