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式装修渐渐大热,但是传统文化的断层让我们现代大多数人连中式家具的名称都搞不懂,统称之为椅子、柜子、架子,听在懂行的人耳中,不免贻笑大方。
前几天咱们说了几样古代老祖宗们的家具,今天,咱们就再认识几样箱柜类的家具,省的连自己老祖宗们用的家具都叫不上名字,有两分钟时间不妨看两眼,逛家具市场时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一、顶箱柜
顶箱柜又叫四件柜,由顶柜和底柜两部分组成,因而得名,习惯上是一对组合排放,也可拆分为左右各一。
其出现于明后期,盛于清代。明式顶箱柜多为黄花梨制作,形式简洁,清代顶箱柜多为紫檀柜,崇尚雕饰。
顶箱柜的造型端庄大气,容量也大,多为上层社会所用。在明清两朝,顶箱柜是最好的储物家具,广泛使用于卧室、客厅和书房,用于放置被褥、日常衣服、字画卷轴等。
红酸枝檀雕顶箱柜
清海南黄花梨木镶贝雕四季花鸟图顶箱柜
镶百子顶箱柜
二、亮格柜
“亮格”指没有门的隔层;“柜”是指有门的隔层,所以亮格和柜组合在一起,就成了带有亮格层的立柜,称为亮格柜。
亮格柜下面的柜子一般对开两门,上面装两层架格。后背镶板,亮格正面透空,有的在亮格及正面装一道极矮的围栏。
这种家具一般陈设在厅堂或书房。
明黄花梨双层亮格柜
明黄花梨双层亮格柜
明末清初黄花梨龙凤纹亮格柜
三、闷户橱
闷户橱是一种身兼承置物品和储藏物品双重功能的家具,是古代女子的保险箱。
闷户橱外形如条案,下有抽屉,抽屉下可供储藏的空间箱体叫做闷仓。存放、取出东西时都需取抽屉,故谓闷户橱。
虽然闷户橱的闷仓结构使用起来不太方便,但由于其隐蔽性好,十分适合用来收藏女子出嫁时携带的金银细软。是古时民间嫁女之家必备的嫁妆之一,民间又名嫁底。
闷户橱一个抽屉的称为素橱,两个抽屉的称为联二橱,三个抽屉的称之为联三橱,三个以上的就很少见了,总的说,不管几个抽屉都叫做闷户橱。
闷户橱作用类似今日的边柜、边桌,以前习惯将闷户橱放在两柜之间,因为闷户橱比较矮,不会挡住后面正中常有的高窗,因此就把它塞在中间,三件恰好占满一间后墙或山墙的长度,所以闷户橱又被称为柜塞。
近代黄花梨联二闷户橱
清黄花梨联三闷户橱
素闷户橱
四、博古架
博古架始见于北宋,盛行于清朝,又名多宝格,可做室内隔断,古时是人们用来摆放古玩、玉器等小品的家具。
博古架有大有小,小者只有几层,可摆放在桌上,大者可连续多间房屋,有的还在架间开设门洞供人出入。
博古架并不像现代的书架一样格子都是统一的,其花格通透,大多拼成各种拐子纹,以形成大小不同的空格,格中摆放各式古玩摆件。
博古架多陈设于书房、客厅,为室内增添典雅清新的环境和气氛。
月洞门博古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