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蹄
《神农本草经》
羊蹄
猪耳朵,败毒菜,牛舌大黄,羊蹄根,牛西西,
寒,苦。有小毒。归心、肝、大肠经。
凉血止血,解毒杀虫,泻下。
1,止血,凉血,理血。用于血热所致的咯血,吐血,尿血,痔血,崩漏,外伤出血,各型急性白血病,及放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或出血等。
2,杀虫疗癣,外用于疥疮,顽癣等症。
3,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降血压,用于高血压症。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50g,也可绞汁去渣服用。内服过量,会引起呕吐泄泻、食欲减退。脾胃虚寒、泄泻、食欲不佳者忌服。外用:适量。
为蓼科植物羊蹄或尼泊尔羊蹄的干燥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土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秋季8~9月采挖,洗净,晒干。切片生用。以表面棕灰色、具纵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样疤痕、质硬易折断,断面灰黄色颗粒状者为佳。
《神农本草经》:“主头秃疥癣,除热,女子阴蚀。”
《日华子本草》:“羊蹄根治癣,杀一切虫,肿毒,醋摩贴。叶治小儿疳虫,杀胡夷鱼、鲑鱼、檀胡鱼毒,亦可作菜食。”
《滇南本草》:“治诸热毒,泻六腑实火,泻六经客热,退虚劳发热,利小便,治热淋。杀虫,搽癣疮、癞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