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国际新闻,连胡锡进都看不下去了

如今的大学应怎么给社会树立良好榜样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baidianfengpinglun/17086.html

在国际新闻各种奇葩满天飞之际,国防大学梁教授弄了病毒美国造的消息,连胡锡进老师都看不下去了。

1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问题:国际新闻该怎么做。现在的做法,咱们不予评论。我们只是说说传统的国际新闻是怎么做的,以及,胡总家的国际新闻是怎么做的。

做好国际新闻,第一条是要派驻驻外记者。

这一点很多缺钱的媒体是做不到的,即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媒体,这些年也一再削减驻外机构。媒体,要考虑收支平衡,还要考虑驻外人员的安全问题,能在全世界各国派记者,花钱还是蛮多的。

你以为有了驻外记者,就一切万事大吉了吗?非也。

驻外记者,要有当地的人脉,要熟悉情况,语言好,还要勤快。关键是,收入还不高。关键是,这需要收入不高的情况下,坚持许多年,才能积攒人脉。

所有,要派优秀的驻外记者。我反正知道,老的驻外记者里,不懂外语的倒真是有一些,新一代的,好多了,但几年一轮换,刚攒好了,就得回来,对于媒体来说其实也是不小的损失。

新华,人民,都有一批优秀的驻外记者,如新华的马晓霖老师,牛弹琴老师,都很赞。很多优秀的驻外记者,回来后成了国际问题专家。

但是,有了记者还不够,还要国内有好的编辑,对驻外记者信任,保持选题沟通。

没有记者怎么办?那就找特约记者。找当地能写的本地人,或侨民,每月给点稿费,让他们写稿。

无论是驻外记者,还是特约记者,勤快的跑出去采访,懒一点的,就翻译当地媒体的新闻。

很多驻外记者是这样的。

反正是翻译,干嘛不自己干?于是,就产生了一批专门编译国际新闻的撰稿人。

客观地说,前些年,很多媒体报道国际新闻还是相对客观的。至少翻译的时候,即便做不到信达雅,也坚持翻译的意思是对的。虽然有些敏感内容过滤掉,但基本的框架保持着。

2

到了胡总的环球,情况有了变化。

球报拥有人日的记者团队可用,还有一大批特约记者,自己的编译人员,力量不可谓不强。

客观地说,环球对于中国人民关心国际事务,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最大的贡献在于,作为记录者,任何新闻它都报道了(这一点挺牛的,真的)。

这一点,大陆其他任何媒体都比不上。我一直觉得这是胡总厉害的地方。纽约时报的slogan是,负责报道一切。环球呢,确实也报道了一切。

它的手法,从价值观角度,叫商业民族主义,迎合并塑造了大批人士。我认为,如果南周和环球同时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公平竞争,不是坏事。一个国家的媒体,总有不同甚至对立的价值观,这是常态。

它的操作方式,是编辑为中心。编辑选题,定了方向,前方无论啥样,都得是编辑要的样子。比如说,编辑定的选题是巴黎郊区妓女扎堆,如果记者去看了看,写成妓女寥寥无几,那么,编辑会改成妓女扎堆的。

简而言之,就是七分真,三分假。大家都知道,这是诀窍。

3

后来自媒体的兴起,如占豪,如卢克文,把国际新闻拉到了新的低度。如果说,球报是专业基础上的三分假,那么,这些自媒体就是谎言上的三分真实。某小平,也是这个路数。

其实,做国际新闻挺难的。对国际关系、英文、中文、新闻学都有极高的要求,这些都玩得转的,有很多渠道赚钱,不需要干这个。坚持干这个的,很多是出于热爱。

纽时有个记者,叫储百亮,干了多年,一直坚持。它写武汉的许多报道,其实非常精彩的。还是那句话,很多人喊扭腰时报双标,可别说原版,就是中文翻译过来的报道也压根儿没看。

写国际评论,更难。你至少要把不同来源的报道都看看,有个比较,这样才能弄清事实。而且,要看英文版本。

所以,写社会新闻评论,看个标题就成,半小时搞定;写国际新闻评论,没三五个小时时间,肯定不行的。

在国外采访,尤其是战地,更是不容易。所以,当年闾丘露薇去战地,真不容易的。

客观地说,这些年以前那些老的媒体人离开了,媒体机构整体财务状况也不好,国际新闻整体质量下降,各国都是。

但不同点在于,很多国家的人,都是看本地的新闻,不关心那么多国际大事的,这一点美国人尤甚。

我们呢,也可以少关心点外国那些事儿,多关心关心身边的人和事。

相关文章:

这,才是阴谋论流行的根本原因

关于世界经济的几个猜想

求求你,别再逼国外的亲人戴口罩了!

一碗蝙蝠汤,让外媒开始蔑称我们“肮脏、麻木”了……

这是令狐不败(防失联的个人号:)的小日记本,欢迎扫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aguoo.com/jctp/51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