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黄甫的前世今生黄甫啊,黄甫你怎么这

  黄甫镇位于陕西省府谷县东北部,距县城35公里处,府准公路、沿河公路和华莲黄河大桥使黄甫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东与山西省河曲县隔河相望,西邻清水乡,沿府准公路北通内蒙古准格尔旗,南达府谷县城。黄甫是历史文化名镇,著名农民起义领袖王嘉胤就出生于黄甫镇大宽坪村。

  说起黄甫镇的前世今生,恐怕能理出点头绪来的黄甫人没有多少。笔者曾经在黄甫工作过,当年对黄甫的历史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挖掘:黄甫镇在古时候叫皇甫川堡,年建皇甫公社,年建墙头公社,年改黄甫乡、墙头乡。年,黄甫乡改为黄甫镇,面积.7平方千米,年,撤销墙头乡,并入黄甫镇。

皇甫川堡在元灭明初为兵家重镇

  洪武元年,明朝军队攻占了元朝大都,结束了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以古城和沙圪堵地界为蒙古边陲。皇甫川堡在那段历史时期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当时的军事重镇。弘治14年(年)至嘉靖42年(年)之间,皇甫川堡始终是兵家拉锯的战乱之地,蒙古人大肆犯边,在清水堡、皇甫川堡多次杀戮抢掠。

大明王朝灭亡的火种在皇甫川堡点燃

  王嘉胤曾为边兵,皇甫大宽坪人,后逃亡归里。崇祯元年因年荒乏食,率众起义,会同吴延贵等组织当地大批灾民揭竿而起,公开打富济贫,与官兵相抗,从而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点燃了大明王朝灭亡的火种。

  王嘉胤起义后,响应者蜂拥而至,后陕西白水县的王二从澄城率部来投,聚集人马六千多人,共同壮大了明末农民起义队伍,皇甫川堡是规模性最大的早期明末农民起义源头。王二阵亡最早,当时王嘉胤称王、设官发展到三万多人,转战于陕西、山西、甘肃等地,声势浩大,曾击败明朝兵部尚书洪承畴率领的明军主力。后高迎祥、王自用等带领人马主动遵从王嘉胤的号召,共同行动,一时,起义蜂火燃遍陕西,并蔓延到晋、宁、甘、三省。崇祯四年(年)义军遭受曹文诏重兵围攻,转占到山西阳城一带,在阳城战役中,王嘉胤不幸被奸细杀害,时年40余岁。

清嘉庆年间逐渐成为金融重镇,盐运码头

  嘉庆年间,宁夏盐池的咸盐,由中卫至阿拉善至磴口。沿黄河一路水运至皇甫川,从川口上岸,在皇甫交易。

皇甫川堡成为金融重镇的历史条件和地理条件

  现有对皇甫成为金融重镇的说法倾向于“皇甫在明朝中后期,依靠蒙汉边境贸易逐渐繁荣起来,到清代,边境贸易更为红火,成为边关贸易重镇”一说,这个仅仅是因素之一,真正的原因在于皇甫因为黄河的地理条件因素才决定了他的兴衰;

  黄河从银川到府谷写了一个大大的几字,到府谷千佛洞拐角处折返望西而去,在府谷地段,黄河有个在皇甫川口与府州的千佛洞中段叫雾迷浪的水险地质断层瀑布点,今天的海则庙天桥子浪湾村,由于水险浪大漩涡恶,从黄河一路下来的商船根本过不了这个水险隘口,商船到府州地界往山西的货物一般在河曲、巡镇等地靠岸交易或中转(山西人走西口的几个重要古渡口就在河曲与巡镇地段过河);然而到府州的商船由于雾迷浪隘口的阻隔只好到了皇甫川口而止,那时候皇甫川的水还有一定的流量,能满足小船一路沿皇甫川河而上,到皇甫镇的石拐角处往前一点有一个码头,叫皇甫码头,今天的皇甫川水文站测量点处卸货,然后在皇甫镇交易或转陆路沿清水川到达府州和神木等地。

皇甫李家大院

  位于“皇甫”镇黄甫村,占地面积平方米,清道光年间李树德、李培德、李裕德修建。

  大院分前后两进,后院北五间,男三间,西两间,东三间,门房三间,绣楼一座。房屋为砖木结构,起脊出檐。穿风脊子,张口兽。大门位于宅院西南角,坐东向西,建筑样式为歇山顶,斗拱飞檐,青瓦盖顶,结构复杂,雕刻精细,门匾题有“天赐纯嘏”四字,两边是两块金鸡独立加耳石,上刻文魁、武魁,左右有两块旗杆石,一边为上马石下马石,一边为拴马桩。进大门影壁砖雕,横额为福星高照,对联上联为“孝友流芳远”,下联为“勤俭济世长”,中间砖雕为三多图,即多子多福多寿。院中心建有方形花坛一座,地表均为青砖铺砌。大院整体布局严整,砖雕、木雕十分精美,具有典型的清代北方四合院建筑风格,现为榆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皇甫什么时间变成了黄甫

  新中国成立后,民国时期提倡多次未能启动的汉字简化方案再次提起,年1月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提出草案,经全国文字学家、各省市学校的语文教师以及部队、工会的文教工作者约20万人参加讨论,提供意见,再经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通过,并由国务院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审订完毕。当时一部分繁体文字以及地名进入了混乱时期,原来的繁体字不用了,简化以后直接波及到地名的乱用,后来进入文革十年,由于皇甫两个字中有皇帝的皇字,部分政府文件开始将皇甫写为黄甫,但是,民间和府谷以外的地方仍然写为皇甫;

  正式将皇甫变为黄甫,并且在官方地域区划正式命名在年,当时陕西省人民政府一九八二年四月五日颁布了《陕西省地名管理暂行办法》,府谷县的一些地方名称才得到了正式的规范和定名,皇甫在这一次定名过程中正式定为黄甫,年拆分为黄甫乡和墙头乡,年,黄甫乡改为黄甫镇。

皇甫大廟OF黄甫大庙,黄甫大廟?

  新中国成立建国之初在皇甫有城隍庙等很多庙宇文物设施,在那个打倒一切牛鬼蛇神的年代,其它庙宇早已灰飞烟灭了,现在的皇甫大庙由于在建国以后改建为粮站,所以在文化大革命中虽然一些塑像被毁损殆尽,但是部分庙宇房屋得以幸存,更值得欣慰的是墙壁的壁画被泥巴糊了起来,保存到现在栩栩如生。

  年粮站被改制后,作为黄甫粮站财产的黄甫大庙连同粮站库房大院一同被改制为黄甫粮油购销有限责任公司被分给了改制后的7名下岗粮站职工。年由当地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赵维斌等人发起牵头重建和重修黄甫大庙,粮站被拆墙扒屋,重建庙宇;整修后的黄甫大庙现在挂了个“黄甫大廟”的牌匾。

  这个牌匾简繁混杂,大字小字内容穿越,是书法家没文化真可怕?!还是书法家洞穿千年兴衰,揶揄建庙之众故意写成这样?!不知道皇甫川堡几百年后,虔诚的膜拜客来到大庙磕头叩拜之时,举头望见“黄甫大廟”几个大字和“必定大同”的共产主义无神论豪言作何感想?!皇甫啊,你怎么这么黄?!

黄甫的黄米,刚劲、刚劲!

  府谷县被认证为中国黄米之乡,历史上,最好的黄米在皇甫川堡大宽坪,俗称“皇甫的黄米,刚劲、刚劲!”指的就是大宽坪的羊粪糜子,历史上的皇甫川及周边地区主要以黄米为主粮,而大宽坪黄米以地质富含胶泥、农耕施肥以羊粪为基肥,收获后颗粒饱满、材质耐煮、入口刚劲有精气,被山西客商收购后运到河套地区开饭店招揽回头客。大宽坪的黄米捞饭泡肉汤成为旧社会走西口在外的人千回百转地咀嚼家乡温暖记忆的珍馐。

黄米的营养价值   黄米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B族维生素、维生素E、锌、铜、锰等营养元素,具有益阴、利肺、利大肠之功效。

每克黄米营养成分   能量千卡;蛋白质9.7克;脂肪1.5克;碳水化合物76.9克;膳食纤维4.4克;硫胺素0.09毫克;核黄素0.13毫克;烟酸1.3毫克;维生素E4.61毫克;钠3.3毫克;锌2.07毫克;铜0.09毫克;锰0.23毫克。

黄米的食用效果

《本草纲目》记载:养肾气,去脾胃中热,益气。陈者:苦,寒。治胃热消渴,利小便。含铁量高,加红糖熬制对于产妇产后滋阴养血大有功效,有助于恢复体力,所以有“补血汤”之美誉。

1.养阴补虚黄米补虚损,益精气,润肺补肾,用于肺肾阴虚。适宜与久病体虚或是虚劳的补益。2.润肺黄米滋阴润肺,去除肺燥肺热。使人呼吸畅通舒适。3.通便黄米可以润滑肠道,刺激排便。4.安神可治阳盛阴虚,夜不得眠,久泄胃弱,疗冻疮、疥疮、毒热、毒肿等症。

黄米-古籍记载(1)《名录》:“补中益气,健脾肺,清热愈疮。”《说文解字》简称《说文》《说文解字》简称《说文》图册(2)《随息居包含谱》:“补气,滋肾液,益肝阴,强筋骨,止渴,安胎。”(3)《说文》:“黍禾属而黏者也”(4)《礼记·月令》:“天子乃以雏尝黍”(5)《礼记·曲礼》:“黍白芗合”(6)《诗·魏风·硕鼠》:“无食我黍”(7)《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8)宋·王安石《后元丰行》:“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9)《虞初新志·魏学洢·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古时建立度量衡的依据)

(10)《国语·鲁语上》:“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

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府谷,一个有着大文化的小城市,大爱啊有木有!府谷人、黄甫人,zan起来!

推荐阅读

患难见真情:府谷一90后男子对患癌妻子不离不弃的动人故事!

府谷庙沟门一蔬菜门市抓获一正在行骗的“瘾君子”!

曝光|府谷人千万注意!这42批次白酒抽检不合格,别再喝了!

巴渝府喊你来兑奖.....

  亲爱的朋友们,历经一周的巴渝府“霸王餐”活动即将落幕,正宗牛油老火锅,优雅的环境,美味的食物,来自美食天堂的诱惑就在眼前,小编呼吁,中奖的宝宝们请抓紧时间去兑奖啦!

点击“阅读原文”府谷团为你省钱!

↓↓↓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的好
北京最好皮肤病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aguoo.com/jctp/1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