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肛门狭窄?
肛门狭窄是一种肛门和肛管直径变小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疼痛、出血、肛门瘙痒、粪便性状改变、大便失禁(漏出粪便或分泌物)等。
通常情况下,排便时,肛管最大直径可达3cm,从专业角度看,在没有麻醉的状态下,以食指顺利通过肛门为正常。当食指难以通过,甚至小指也不能通过时,则是出现了肛门狭窄。
导致肛门狭窄的因素
01
先天因素
也就是指先天畸形,为儿童肛门狭窄最主要的因素。主要是由于胚胎时期,直肠与肛管交界处肛膜没有穿破或先天性肛门闭锁所致,这些患者通常括约肌是正常的,须行手术切开闭锁,但切开后,仍有一部分狭窄的可能性。
02
炎症刺激
反复发作的慢性肛瘘,特别是复杂性肛瘘,瘘管在括约肌间走行,炎症刺激使纤维组织增生,瘢痕收缩可导致肛管狭窄。
02
各种外来损伤因素
如肛门部外伤、放射性及药物损伤均可造成肛门狭窄,肛肠疾病手术中损伤皮肤及黏膜较多,如果术后未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不及时复查,亦可能导致肛门狭窄。
02
肿瘤因素
阴道、子宫肿瘤、前列腺癌、淋巴瘤、骶前囊肿、骶尾部畸胎瘤等均可引起肛门狭窄。
此外,长期患有肛裂的患者,因反复发作的溃疡刺激也会导致肛门括约肌迟缓,久而久之,在肛管内括约肌的表层形成纤维化增生,从而引起肛门狭窄。
值得注意的是,本病需要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1、肛裂引起的肛门括约肌痉挛
临床表现为无痛性排便困难、无便意、大便干燥,直肠部有坠胀感。其病因不明确,可能与长期忽视便意、长期便秘有关。
2、老年性肛门梳硬结
多发于老年人,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排便困难,排便后肛门多有疼痛和不适,或自觉排便不尽。病因多为先天性肛门畸形、肛门肛管炎症、局部损伤、肿瘤等因素。
3、肛管直肠癌
多发于35~50岁人群,临床表现为直肠黏膜上或肛门皮肤上有无痛凸起硬结。排便次数增多,便意频数,但无粪便排出或便秘,有肛门不适或下坠感,大便带血。病因常为良性肿瘤恶变、息肉、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等。
4、直肠前突
见于多产中老年妇女,直肠指诊可触及肛管上方、直肠前壁有突向阴道的凹陷或薄弱区,重度直肠前突可用手指将阴道后璧推至阴道外口。排便造影检查可见直肠前壁向前突出,严重者可呈下垂的袋状。
肛门狭窄的应对与预防
轻度的肛门狭窄可以应用扩肛疗法或给予纤维补充剂、粪便软化剂促进排便。扩肛可以采用手指扩肛、不同直径的肛门镜或专用的扩肛棒扩肛;严重的肛门狭窄则需采用手术疗法。总之一旦发现患有肛门狭窄,要第一时间到正规肛肠专科做专业检查以便对症下药。
肛门直肠部位手术后应定时检查、若有黏连和狭窄的趋向也可及时发现尽早行扩肛治疗;术后不可长时间服用泻药以维持排便,需保证大便成形;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肛门位置的清洁干燥。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咨询挂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