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厕超过10分钟,后果很严重!痔疮是怎么引起来的中医肛肠专家来跟您说
坐立不安,大便出血,疼痛难忍…相信得过痔疮的朋友都感受过这种痛苦和尴尬。俗话说“十人九痔”,得了痔疮“挺一挺”“忍一忍”就能好?反复发作的“老痔疮”该拿它怎么办?时下,常见“错把便血当痔疮治,一查竟是恶性肿瘤”的报道,痔疮和直肠癌便血有什么不同?中医肛肠科跟您说说这些事儿。
‘
想远离痔疮,有些事您得忍住、管住了!
1、管不住嘴,别乱“进补”,经常吃香喝辣!注意,饮食是导致痔疮的主要原因!!!
2、便秘;
3、久坐、久立;
1不良的如厕习惯:现在,不少人蹲厕所玩手机,非得蹲到两腿发麻才出来。长期下去,会造成肛门周围的静脉丛淤血扩张而形成痔疮,方便千万别超过10分钟!!!
便血,千万别怠慢!
能让你“便血”的,不光痔疮!还可能是:直肠癌、肠炎、直肠息肉、肛裂…
便秘是引发痔疮的主要原因之一。蹲便时间长,持续用力,会造成肛垫组织下移;同时腹内压持续增高,静脉回流受阻,痔静脉丛淤血、扩张,久而久之就形成痔疮。
生活中痔疮不严重,该注意什么?
对于无症状的痔,无需用药。
改善饮食:每天饮食应包括水果、蔬菜、豆类和全谷类食品;每天摄入充足的水分。
加强锻炼:避免久坐或久站,平常可多做提肛运动,每周至少做2小时中等强度的运动。
养成健康的排便习惯:排便时避免过度用力;不要在排便时阅读、玩手机等,一旦结束即刻起身。
注意肛门周围清洁:排便完及时清洗,可适当进行坐浴。有条件可用温水清洗并局部轻柔按摩擦干后涂抹甘
伯
宗
冰
幨
抑
菌
凝
胶止痛除菌,减少肛周的炎性刺激。
而且一下两个误区,别再这么说了
1蹲坑比坐马桶更容易得痔疮?
NO!
长期使用蹲坑或者马桶在预防痔疮上没有明显区别。蹲姿排便可以使肛直肠角处于更符合生理需求的角度,同时腹内压较坐姿时更高,使排便更为顺畅。采用坐姿排便则相对更舒服,腿部压力更小,老年人更容易接受。两种排便方式都没有问题,重点在于保持合理的排便时间,避免便秘,才能降低痔疮的发病率。
2痔疮容易引起癌变?
NO!
痔是不会转变成其他恶性病变的。需要引起警惕的是,痔疮发病率虽高,但不能见到大便带血的症状就想当然的以为是痔疮,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大便带血时一定要做结肠镜以排除大肠恶性肿瘤的可能。
二、痔疮怎么来的?
哪些人容易得痔疮?
痔疮
痔是一种常见疾病,主要是肛垫结构发生病理性肥大、移位,以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团块,并出现坠胀、疼痛、出血或嵌顿等临床表现。目前对于痔的形成原因还不是很清楚,主要认为与肛垫组织下移,痔静脉丛发生静脉曲张等因素有关。
痔疮可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不同的痔疮类型治疗方案有区别。
内痔
按照症状发展的程度主要分为四期:
1期排便时出血,血在大便表面,鲜血;或有滴血及喷射状出血,出血量较多。痔块不脱出于肛门外。
2期间歇性排便带血、滴血或喷血,出血量较I期减少。但排便时痔块脱出于肛门外,便后痔块可自行还纳。
3期排便时出血量减少,但便时内痔常脱出于肛门外,或劳累、行走过久,以及咳嗽或负重等腹内压增高时,痔易脱出于肛门外。脱出后痔块不能自行还纳,需用手托回。
4期内痔长期脱出于肛门外,不能还纳,或还纳后又立即脱出。
外痔
主要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混合痔
主要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
哪些人易得痔疮?
日常生活中,因工作原因经常久坐久站的人群如白领、教师、司机等痔疮的发病率较高。此外,慢性便秘、咳嗽、前列腺肥大、妊娠、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等因素可引起长期腹内压增高,也较容易患上痔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