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肛裂
小儿肛裂,多是由于大便干燥、硬结,在排便时引起肛管皮肤的撕裂,排大便时哭闹或剧烈疼痛是小儿肛裂的典型症状。
疾病特点
1.大多数位于肛管后方正中线处,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儿童,男女性别差异不大,但目前无权威的发病率统计数据。
2.小儿肛裂大多因为大便干燥、排便用力使干硬大便擦伤或撑裂肛管上皮(内皮)形成,少部分为肛周存在慢性炎症。
3.治疗原则为减轻排便疼痛和促进创面愈合,应保持排便通畅和避免粪便干燥,本病治疗后大多数能好转治愈。
4.保持大便通畅和避免大便干结能有效预防本病,平时用教育儿童养成每日排便的习惯,并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
病因
大
便
形
成
粪便在结肠中形成,当未消化和吸收的食物残渣进入结肠时,是半液体的。残渣中的水分和剩余营养素不断被肠壁吸收。残渣慢慢失去流动性,形成粪便它通过群蠕动进入直肠,当直肠内粪便量达到一定水平时,会产生机械刺激。这种刺激引起肠壁神经组织的冲动,通过神经传递到脊髓的下排便中心,从而产生排便的意义。
小儿肛裂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大便形成以及软化过程所需要的水和纤维素的缺失,导致便秘或者大便干结粗大。
可根据下图中大便分类法鉴别小儿大便性状
症状
1、疼痛
疼痛主要集中于排便时以及排便后。年长儿会表述大便干结,排便时剧痛。年幼儿则表现为排便时哭闹,或者拒绝排便。
2、出血:
颜色一般为鲜红色,可以在大便表面以及手纸上看到鲜血或者排便后少量滴血,一般量不多。
伴随症状
1.如果肛裂不及时治疗,肛周皮肤黏破损出现感染,可出现感染、脓肿,引起发热。
2.小儿肛裂排便时会出现剧烈疼痛,患儿常因惧怕疼痛,导致排便恐惧心理产生,而不愿排便,以至久忍排便,大便愈加干燥、硬结,一旦有排便动作时,患儿则疼痛剧烈,哭闹挣扎。
肛裂并发症
1.溃疡肛裂裂口处黏膜损伤严重或伤口迁延不愈,损伤深达肌层及形成溃疡。
2.肛窦炎和肛乳头肥大肛裂患儿肛门伤口处若未及时处理,易引起伤口处感染、炎症发生,累及肛窦、肛乳头`可致肛窦炎或肛乳头肥大。
3.肛周脓肿
肛周炎症慢性迁延不愈,炎症发展,部分组织坏死液化形成脓肿,遗留缺损,进展为肛周脓肿。
4.前哨痔
反复发作的肛裂会形成肛周裂口处组织增生的皮赘。
治疗以及预防
1.对于小儿肛裂宜采用保守治疗,尽可能不予手术治疗,因小儿身体发育稚嫩,局部条件及整体因素都欠完善,故多以消除诱因,解除症状以达治愈之目的。否则,一旦不慎,将导致不应有的损伤,或遗留后遗症。
2.培养小儿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家长应积极调教小儿,转移注意力,选择儿童不紧张时,让小儿排便,并每天耐心地按时进行,可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
3.让小儿有适当的活动量,新生儿后期,可让小儿空腹时进行俯卧。婴儿稍大,就可让其在床上翻滚爬动,这不仅有利于预防便秘,而且对小儿健康发育也有好处。
4.进行科学喂养,小儿的膳食应当结合其生理特点,满足生长需要,保障机体健康,因此要有合理的膳食结构。小儿固然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乳类、鸡蛋、瘦肉、鱼肉等),但也必须摄入适当比例的碳水化合物(如粮食、蔬菜等),也不一定都吃精白米、精粉,应当多吃一些粗粮、蔬菜和水果等富含食物纤维的食品,这对预防小儿便秘有较大作用。
5.小儿进食后尽可能劝导细嚼慢咽,不应过急吞咽,以免食物消化不良,引起便秘
6.小儿已经出现便秘、肛裂、便血后,家长不能单纯使用通便泻药或向小儿肛门内塞进开塞露等方法,应让孩子多吃些新鲜水果和蔬菜,多喝水,标本同治,减轻患儿的痛苦。
?end?
具体病情可来院咨询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