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波阿姨
刘海波简介:刘海波曾用名张国维,原名岳瑞兰,年出生,唐山市人。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学文化。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村、区、县妇女主任,抗日“报国队”负责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六军留守处副处长,江苏省司法厅人事处副处长,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人民法院院长,沈阳市第一商业局副局长、局纪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情报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改革和支援抗美援朝前线的后勤保障工作,是冀东地区早期革命者之一。她的革命事迹和对敌斗争故事,多次被《中国老年报》、《辽宁老年报》、《晚晴报》、《下一代》报刊报道。《土八路吓跑日伪军》一文被编入《人生难忘一瞬间》大型书籍。还有多篇文章被编入《冀东烽火》一书。
(二十八)
第十一章随军南下追歼蒋匪
(五)
年夏季,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已是分崩离析,蒋家王朝已是四面楚歌。我人民解放军彻底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已是指日可待,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即将诞生。在此期间,社会上出现了“银贵钱贱”的局面,通货膨胀十分严重。国民党政府的纸币信誉越来越低,买一斤盐、一斤米,就要花上成捆的数百万元纸币。政治经济学有句名言:“金银从来不是货币,货币从来是金银”。面对社会上的“银贵钱贱”的混乱局面和通货膨胀的现实,部队里也出现了少数意志薄弱者,他们思想长了“毛”,也想趁混乱局面捞一把。
当时,光洋即洋钱,也叫“袁大头”,是社会上最受欢迎的硬通货。光洋不仅能兑换许多国民党政府的流通货币,而且还能兑换我们解放区流通的边区币。面对这种诱惑,我师后勤部主管财务的常中勋教导员,伙同组织股长及供给股王股长,在湖南祁阳背着部队组织,到市场上倒卖光洋或兑换货币。因为倒卖光洋或兑换货币,可以从中捞取很多外块,可这些光洋是我师的军费。年夏季的一天,常中勋用小毛驴驮着一口袋光洋,一大早就出去了,准备到市场上去倒卖或去兑换货币。
常中勋走后,供给股的王股长心里感到忐忑不安,他开始有些后怕,因为他是直接参与者。他想,如果这件事一旦露马脚,被上级首长知道了,那不就得吃不了兜着走吗?那不就是犯错误了吗?他越想越害怕,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于是便在屋里不停地来回走,脸上不安的表情,被细心的指导员魏志清发现,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他如此坐立不安?在魏指导员的反复追问下,王股长终于将伙同常中勋及组织股股长,共同倒卖光洋的事说了出来。
魏志清说:“你们这是在违反纪律、在犯错误哇!我们共产党的军队可不能干投机倒把、趁乱捞一把的勾当,我看你还是赶紧向师首长报告吧!争取主动。”
在魏指导员的敦促下,王股长主动向师首长报告了合伙倒卖光洋的事。老肖听完后,问王股长:“常中勋走多久了?”
“大约一个多小时。”
“你怎么不早说呢?”
“马上派人骑快马去追!一定要给我追回来!”
派出去的战士快马加鞭地追赶,小毛驴驮着一袋子银元,沉甸甸的走的不是很快,结果没用一个小时就追上了,此时,常中勋还没来得及倒卖和兑换纸币,从而避免了军队财产损失,也使这三名同志及时刹车,在犯错误的道路上没有走得太远。
由于常中勋等三名干部瞒着组织、擅自决定到市场上倒卖光洋,动用军费额较大,严重违反了组织纪律和财经纪律,经师后勤部党委研究决定,对其进行严肃处理。对这三名同志,分别给予纪律处分,责令他们作出书面检查。至此,三名干部倒卖光洋的事,画上了句号。
三个月后,在我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在党中央强有力的政治攻势的威慑下,白崇禧集团的残余势力,除一部分跑到缅甸、老挝外,其余全部被我军歼灭。新疆、西藏宣布和平解放。至此,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政权彻底垮台,其残余势力大部逃到台湾。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于年10月1日诞生。这时的国民党政府的纸币已成为一堆不值一文的废纸。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崭新生命力的新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流通的人民币。
(六)
夏季,湖南地区阴雨连绵,气候十分闷热,又非常潮湿。对于在北方生活习惯了的部队官兵来说,显然很不适应,很不习惯。由于部队不分昼夜地行军打仗,根本没有时间洗澡、洗衣服、整理个人卫生,部队官兵身上生了很多虱子,很多人得了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疥疮”。我就是患者之一,并且病得很重,浑身出了一层像疱疹似的小斑点,剌痒异常,挠破流出的黄水,气味难闻还传染。患病后,我不能和大部队一起去剿匪、建设红色政权,只好留在衡阳耐心治病。
年7月,我丈夫肖全夫任邵阳军分区剿匪委员会主任,将剿匪区域向湘西南的绥宁、清县、同道边沿推进。此时,正率部在武冈、隆田、城步三县剿匪。
前方追击残敌、消灭土匪的战斗,如火如荼;我在后方治病,心急如焚,恨不得马上治好病奔赴前线,同大家一起剿匪杀敌,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可我患的这种疥疮病,很顽固、很讨厌、很难治愈。当时又没有特效药品,治疗起来非常缓慢。当地老百姓对这种疥疮病,有一种形象的说法“手上一条龙,顺着胳膊往上行,腰里转三圈,屁股上扎老营。”我这个人本来就是个急性子,干事情喜欢麻利。但面对这种讨厌的病,急又急不得,有劲使不上,只能在军医的治疗下,慢慢地治疗,慢慢地康复。
为了尽快治好病,上级首长、部队干部战士,当地干部、老百姓都对我很关照,为我找了很多民间偏方、祖传秘方和各种良药。但仍然效果不佳,治愈速度十分缓慢。怎么办呢?为尽快治愈,我也到处搜集、打听各种治疗良方。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一位老农说,治疗疥疮不需要抹大量的药膏,也不需要服用各种药品,只要坚持用煮白菜叶的温水,每天清洗两次,并保持皮肤干燥,少吃或不吃带有刺激性的食品,只要长期坚持,定能治愈。
我虽然是个急性子,但毅力确实很顽强,只要是我认准的事,不管有多大困难,我都会坚持做下去。
从此,我坚持天天用煮白菜叶的温水,慢慢地清洗,注意管住嘴,不吃辛辣食物。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我终于痊愈了,身上的疱疹、半点不见了,长出来光滑的新皮肤,我高兴极了。
一些坚持用药物治疗的同志,还没有我好得快。他们纷纷来问我“刘协理员,你是用什么灵丹妙药治好的?快向我们介绍介绍经验吧!”“没什么灵丹妙药,就是天天坚持用煮白菜叶的温水清洗,不吃辛辣食物即可。”他们回去都按我说的方法去做,逐渐地也都治愈了。
(七)
我在战胜疾病、身体康复的同时,老肖在前方剿匪的战斗,也捷报频传。到年12月底,已将湘西、桂北地区的匪患全部清除,为我党领导的新生政权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巧杀回马枪”讲的是团五连二班班长张炳久,在湖南新宁剿匪中,机智勇敢,消灭了惯匪头子李松清,为当地群众除了大害的事。他是年入伍的,在剿匪中上级给他记了两次大功一小功。
年,团五连在湖南省新宁县一带执行剿匪任务,班长张炳久带领全班爬山越岭,寻踪觅迹捕捉残匪。有一天,他们来到一座怪石嶙峋、荆棘丛生的大山里,山上树木茂密,地势险要。张炳久吩咐大家细心搜索,不要让一个土匪漏网。经过搜索,在密林中发现一间小草房。他端枪冲进屋里一看,屋里没人,只见一锅冒着热气的米饭和半盆笋炒肉,他断定这是土匪刚做的饭,匪徒就在附近。
他带领全班迅速返回驻地,把侦察到的情况向领导作了汇报,并建议立即派人上山擒拿匪徒。领导批准后,张炳久带四名战士换上便装,迅速向山上奔去。当他们返回原地时,李松清正和他的小老婆及几个土匪在草屋里吃喝。张炳久把四个战士分成两组,从南北两侧将土匪包围。当距离草屋只有十几米远时,被放哨的土匪发现,张炳久抬手一枪,将其击毙。屋里的土匪听到枪声,拿起武器冲了出来,匪首李松清手握双枪刚冲出门口,张炳久一梭子子弹扫过去,这个恶贯满盈的匪首当即毙命,几个负隅顽抗的匪徒也被全部消灭,活捉了李松清的小老婆。
当地群众听说李松清这帮土匪被消灭,高兴地奔走相告。乡亲们敲锣打鼓,抬着猪羊慰问解放军,并献给张炳久班一面锦旗,上面绣着八个大字:“耀武扬威,为民除害”。
自年随军南下以来,从祖国的东北到大西南,行程一万多里路,追击敌人,铲除匪患,边行军边打仗。这一段经历,不仅使我进一步熟悉了部队的工作和生活,磨练了我的意志,锻炼了我的性格及战胜各种艰难困苦的无畏精神,使我迅速完成了从老百姓到军人、从地方工作到部队工作的转变。这对我今后从事各项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一课,使我终身受益。(待续)
刘海波与老妹妹岳瑞芝、妹夫谷仕奎在北京的合影。
刘海波与老妹妹岳瑞芝、妹夫谷仕奎在游览白洋淀时的合影。
文字输入王瑾
刘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