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好不容易获个诺贝尔医学奖,没想到

??提示:点击上方宁海新闻网↑订阅本刊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点30分,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宁波籍科学家屠呦呦获奖!另外两名获奖科学家为爱尔兰的WilliamC.Campbell和日本的Satoshiōmura。

屠呦呦简历

屠呦呦,女,年12月30日生,出生在浙江宁波,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年聘为硕士生导师,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多年前,岔路葛氏始祖的独味单方成就了今天屠呦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教授领导的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最强有力的疟疾药,使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遗产相结合,将其中最宝贵的内容带入了21世纪。她的这一发现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的人生命。早在年9月23日,屠呦呦发明的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就已经获得了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生物医学奖——拉斯克奖,轰动了全世界,这在当时,也是中国生物医学家获得的世界级的最高奖项。屠呦呦在获奖后宣布,她的灵感来自于著名道士葛洪的《肘后备急方》。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2亿余人患疟疾,百余万人死于疟疾。60年代以来,美、英、法、德等国化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始终没有满意的结果。

年2月,屠呦呦接受了中草药抗疟研究的任务。她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陷入僵局。她再一次把攻关重点转向古老中国智慧,重新在经典医籍中细细翻找,突然,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牢牢抓住她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何古人将青蒿“绞取汁”,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呢?原来古人用的是青蒿鲜汁!一语惊醒梦中人,屠呦呦意识到以前效果不明显,问题可能出在常用的“水煎”法上。因为高温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她随即另辟蹊径采用低沸点溶剂进行实验。这个试验,消除了没有抗疟活性且有毒副作用的酸性部分,保留了抗疟活性强、安全可靠的中性部分,在明显提高青蒿防治疟疾效果的同时,还大幅降低了它的毒性。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是传统中草药,自公元年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以后,历代医书屡有青蒿治疗疟疾的记载。中医明确它具有解暑、除蒸、治温病、暑热、骨蒸劳热、疟疾、痢疾、黄疸、疥疮、瘙痒等疗效。

青蒿素的发现和研制,是人类防治疟疾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继喹啉类抗疟药后的一次重大突破。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从此青蒿素作为“中国神药”在世界各地显示奇效。

屠呦呦退休前是中医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她既无博士学位,也不是院士,更没有海归的光环,她在中国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科学工作者。正是多年前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古老智慧,激发了她不懈探索的灵感,使她默默的工作轰动了全球,成为影响世界的一项中国奇迹。

2葛洪与《肘后备急方》

葛洪(公元~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据岔路《西洋葛氏宗谱》记载。葛洪遍游天下名山后,选小天台——柯仙山学士坪结庐炼丹,留次子葛勋定居岔路西洋桐柏里。今宁海岔路一带聚居葛洪的裔孙和族人2万余人。

葛洪炼丹图

东晋葛洪著《肘后备急方》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共8卷70篇,是作者在原著《玉函方》(共卷)基础上,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之所称肘后,意思是说可以把它藏于“肘后”衣袖之内而随身携带,以便医生在进行紧急诊疗时,能随时取出参考应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肘后备急方》的性质,跟我们现在所称的“临床诊疗手册”相似。

由于为了“备急”,所以这本书内所介绍的药物,多数是那些能够“就地取材”容易得到,而且价格低廉。对于常见的疾病,《肘后备急方》作了较详细的记述。其中有:传染病与寄生虫如霍乱、伤寒、疟疾、结核病、天花、麻疯、肠寄生虫病等;营养缺乏病如脚气病;胃肠道疾病如饮食困难、食物中毒;精神神经病如癫痫、狂躁,外科如脓肿、肿块、虫兽咬伤、疥疮、皮肤病。还有五官科疾病、药物中毒、酒醉、误吞异物等。症状的叙述则有咳嗽、中风、水肿、黄疸、腰痛、眩晕等等。

全书记载的疾病种类很多,内容颇为丰富,几乎包括临床医学各科。

3在岔路,葛洪后裔还在用青蒿治病青蒿,在宁海岔路分布广泛,当地称作“花青”或“艾青”。“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公元年,葛洪发现青蒿绞汁服用能治疗疟疾,千百年来,救命无数,造福后人。年后的今天,居住在岔路的葛洪后裔,沿用祖传古方,仍把青蒿作为日常保健良药,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制作食品

每年清明节前,岔路人纷纷到野外采割青蒿嫩叶和鼠尾草等,洗净过热水后剁碎,晒干储存备用,用于加工青麻糍、青汤包、青馒头等特色食品,清香扑鼻,营养丰富,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驱虫除浊

记得小时候很少有人用得起蚊香,很多家庭采青蒿、辣蓼等植物晒干,放在家里备用,夏季乘凉时,会在旁边焚烧青蒿和辣蓼驱蚊。在房间内烧一把青蒿,能除去污浊之气。也有人用青蒿煎水给孩子洗澡,据说能治疗疥疮,杀死身上的虱子、跳蚤。

清热祛湿

岔路一带有人用青蒿代替艾草,与紫苏、香草、生姜等煎汤服用,清热解暑,祛湿消痰,能治腹泻、中暑、感冒、咳嗽等。

止血止痛

记得小时候常流鼻血,大人有时会采几片青蒿叶子揉成小团塞进鼻孔,过一会,鼻血就止住了。在野外劳作时,不小心外伤出血,也会采青蒿嫩叶捣烂敷在伤口上,不但止血,还能止痛。

我的观点

在岔路民间,关于青蒿的用途还能找出很多哦!

青蒿

QīnɡHāo

HERBAARTEMISIAEANNUAE

蒿子、臭蒿、香蒿、苦蒿、臭青蒿、香青蒿、细叶蒿、细青蒿、草青蒿、草蒿子

本品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annuaL.的干燥地上部分。秋季花盛开时采割,除去老茎,阴干。

本品茎呈圆柱形,上部多分枝,长30~80cm,直径0.2~0.6cm;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质略硬,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叶互生,暗绿色或棕绿色,卷缩易碎,完整者展平后为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气香特异,味微苦。

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晒干。

苦、辛,寒。

归肝、胆经。

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摘录于《中国药典》

---END---

来源:《岔路养生小镇》







































北京看白癜风最正规医院
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aguoo.com/jcjj/3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