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故事抗日战争期间的闽北病疫

(图文无关)

  年9月1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其中有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罗汉井5号“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展览馆”。这使我蓦然回想起我们家乡闽北,在抗日战争期间几种流行极广的病疫。

  八年抗战,侵华日军虽然没能入侵到崇山峻岭、山多林密的闽北,使闽北免受战火遭殃。但闽北紧邻浙江衢州,衢州当时已有机场,侵华日军的飞机经常对闽北许多县城和集镇狂轰滥炸。同时还投放下大量的毒气弹、细菌弹,造成福建北部广大山区常年疾病瘟疫肆虐。

  抗战期间,最可怕的是鼠疫。鼠疫一年四季都有可能暴发。如果某个地方发现有不明不白而大量死亡的老鼠,不几天就会传染到人。被传染的人,开始是高烧不退,接着身上出现多处淋巴结肿大,只要三四天时间,就可把一个身强力壮的生命夺走。鼠疫暴发,传播很快,一个一二百户人家的村庄,有可能在几天时间内就会被夺走数十成百条生命,有的甚至会遭到灭门绝户之灾。感染上鼠疫,几乎不可治愈生还,当时医疗条件很差,医院,没有地方治疗,传播鼠疫主要是老鼠身上的跳蚤,把病毒传播到人体身上。可是那时农村中,跳蚤到处都是,难以预防。

  疥疮是一种传播快、传播广的皮肤病。当时农村中几乎所有人都患过,如果家中有人染上疥疮,很快就会传染到全家人身上。感染上疥疮,开始是手指丫、腋下、脚叉等皮肤细嫩处,有些发痒,接着出现小红点,不几天便会蔓延到全身。患上疥疮,轻者全身奇痒,重者全身溃烂化脓,久治不愈,甚至危及生命。治疗疥疮,除在药店买些药膏涂患处,就是勤洗澡,患上疥疮尽量别用手乱抓。那时我们乡间有一种土药叫“春黄斗”,类似野生杜娟花一样的小灌木,春天开黄花。从山上把根挖回,洗净砍成碎片,用水煎熬,其水去渣待凉后,拿来擦洗患处,这种水有强烈辛辣味,洗到患处,疮口会疼痛异常,连洗几次,疮口便慢慢结痂。当时,这种办法在乡间普遍采用,为了治病,也只能忍痛使用。

  疟疾,乡间人又叫“打摆子”,也是一种流行很普遍的疾病。每年夏末秋初是疟疾发病率很高的季节。疟疾发作时,开始是胃寒怕冷,大热天盖上棉被,还会瑟瑟发抖。接着就发高烧,有人还会伴随着头痛,隔一阵子,全身冒出大汗,后来渐渐恢复平静。发病一次前后会折腾你三四个小时。

  那时农村中,大多数人都患过疥疮、疟疾、脑膜炎、天花等。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重视人民身体健康,广泛开展医疗卫生事业,侵华日军留下许多可怕的疾病瘟疫,得到有效控制,直到消灭。现在回到家乡农村,昔日罹患天花留下的“麻子脸”,以及“瘌痢头”、“冬瓜腿”,早已不见踪影。

  抗战期间,侵华日军大肆实施狂轰滥炸和惨无人道的细菌战,而被夺走的无辜生命,可能也不会少于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军民。日军侵略中国血债累累,罪恶深重、罄竹难书,我们要牢记历史,以史为鉴,珍惜和平,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作者:祖心彰(八十四岁)

(闽北日报)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在哪
北京中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aguoo.com/jcjj/2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