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药月科普系列关于皮肤用药,同

安全用药月科普系列

全国安全用药月,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年确定每年举办的一项重点宣传活动,通过搭建多种传播交流平台,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贴近群众,在全国范围内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用药主题宣传活动。

药品能够解除病痛、挽救生命,但不合理用药也会带来新的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不合理用药甚至滥用药品的问题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来看年安全用药月科普系列。

哪种感染需外用抗菌药物

皮肤位于体表,是机体抵御外界各种刺激的第一道防线,皮肤病是十分常见的。

其中由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皮肤病尤为常见。它可以是细菌感染,如脓胞疮(俗称黄水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或是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或真菌性的,如手、足癣,湿热环境下是很常见的,或是寄生虫感染,如疥疮,由疥螨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

所以,应针对不同的病原体选择抗细菌药、抗病毒药、抗真菌药、抗寄生虫药等。当发生浅表的皮肤细菌感染时,可首选外用抗菌药物。

在选择外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什么

(1)应该选择不经常或不作为全身使用的抗菌药物,如多黏菌素、杆菌肽、新霉素、莫匹罗星等。

(2)要对症下药:细菌有很多种类,不同细菌造成感染的表现不一样,所选用的药物也就不一样。

(3)不要长时间、大面积外用抗菌药物,一是因为药物可以经皮肤吸收,产生全身性的毒性作用,如长期外用庆大霉素,吸收后可能产生耳毒性和肾毒性;二是长期、大面积外用可诱发耐药菌株的出现,以后使用就不再有效了。

外用抗菌药物可能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有局部刺激作用,外用药局部有烧灼感、刺痛等。

其次是过敏反应,外用后局部发生接触性皮炎,出现境界清楚的皮肤潮红、有丘疹、水疱渗出,自觉瘙痒。一旦过敏,应立即停药,清洗患处。

再次,偶可因局部外用后吸收而产生全身性药物性皮疹。如果在外用药后全身出现瘙痒性皮疹,医院就诊,检查原因。如果与外用药有关,亦应及时停药。

此外,在外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

接触性皮炎应如何用药

凡是因为接触到物质而引起皮肤产生发炎过敏的现象,都可以称之为接触性皮炎。

常见的有贴中药引起的皮炎,金属过敏、化妆品过敏所致皮炎等等。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出现临床症状,应尽量减少局部刺激,避免搔抓,不宜用热水烫洗,避免强烈日光或热风刺激。远离刺激源后病情能明显的减轻,具有自限性。去除病因后,涂抹外用药适当治疗约1~2周可痊愈;但再次接触过敏原可以再发。

以红斑、丘疹为主者,用洗剂、霜剂或油膏。如炉甘石洗剂、振荡洗剂、氧化锌的油膏等外涂。

红肿明显,伴水疱、糜烂和渗液者可做开放性冷湿敷,湿敷溶液有3%硼酸溶液、1∶2醋酸铝溶液、1∶高锰酸钾溶液。如有脓性分泌物者,用0.02%呋喃西林溶液或0.5%依沙吖啶溶液湿敷。湿敷不宜过长,通常湿敷2~3天,待渗液停止,肿胀消退后,可停止湿敷,改用霜剂或油膏外涂。

文字来源/《家庭安全用药一本通》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普及食药知识传递监管动态服务社会大众保障食药安全长按上方“







































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好
白癜风医院郑州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aguoo.com/jcjj/2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