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湿疹的16款联合用药关于湿疹都在

春季气候多变,温湿的气候使细菌复苏。气候转换、温差悬殊加之花粉传播,使得湿疹高发。

湿疹是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中医归属于“浸淫疮”、“湿毒”之范畴。特点是急性期具渗出倾向,慢性期则浸润、肥厚。

一般湿疹以红斑、丘疹、丘疱疹为主,皮疹中央明显,逐渐向周围散开,境界不清,弥漫性,有渗出倾向。慢性者则浸润肥厚。

常用治疗湿疹的药品

西药:盐酸赛庚啶片、复方甘草酸苷片、依巴斯汀片、盐酸左西替利嗪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盐酸依匹斯汀胶囊、五维甘草那敏胶囊等等。

中成药:湿毒清片、二妙丸、连翘败毒丸、防风通圣丸、肤痒颗粒、药制龟苓膏、皮敏消胶囊、皮肤病血毒丸、消风止痒颗粒、荨麻疹丸、五花茶颗粒、当归苦参丸、清热散结片、凉血祛风糖浆等等。

外用药:丹皮酚软膏、硼酸软膏、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莫匹罗星软膏、丁苯羟酸乳膏、高锰酸钾外用片、曲咪新乳膏、氧化锌软膏、复方樟脑乳膏、羌月乳膏、黑豆馏油软膏、舒肤止痒酊等等。

用药举例

盐酸赛庚啶片

适应症: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

推荐注意:

1.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2.青光眼、尿潴留和幽门梗阻患者禁用。

3.服药期间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

4.服用本品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

5、老年人及2岁以下小儿慎用。

适用人群: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

用药原则:老年人及2岁以下小儿慎用。

卖点:价位低廉,经济实惠,是适合各类型湿疹患者的口服用药。

二妙丸

功能主治:燥湿清热。用于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下肢丹毒,白带,阴囊湿痒。

推荐注意:

1、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适用人群:湿热下注的湿疹患者。

用药原则:主要表现为小便短赤、身重疲乏、舌苔黄腻、脉濡数等湿热下注症状。

卖点:纯中药制剂,传统方剂,安全可靠。

丹皮酚软膏

功能主治:抗过敏药,有消炎止痒作用。用于各种湿疹,皮炎,皮肤瘙痒,蚊臭虫叮咬红肿等各种皮肤疾患,对过敏性鼻炎和防治感冒也有一定效果。

推荐注意:

1、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等)。

2、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红肿等情况应停药。

适用人群:适合于小孩和老人以及鼻炎患者。

用药原则:同西药相比,起效相对来说缓慢些,可按照药师或医师指导安全使用。

卖点:纯中药制剂,安全可靠。膏体白色或微黄,不容易对衣物造成污染。

16款联合用药

1、湿毒清片+丹皮酚软膏+复合维生素B片

配伍原因:湿毒清片具有养血润燥,化湿解毒,祛风止痒的功效。用于皮肤瘙痒症属血虚湿蕴皮肤证者。

它与丹皮酚软膏都是纯中药制剂,安全可靠。

复合维生素B片用于预防和治疗B族维生素缺乏所致的营养不良,厌食,脚气病,糙皮病等。

三者联合应用,内服、外用加保健,从人体内部调理,保健预防为主导,适合有一定经济条件的患者服用。

2、除湿白带丸+丹皮酚软膏+妇科止痒胶囊

配伍原因:除湿白带丸具有健脾益气,除湿止带之功效。

主治脾虚湿盛所致带下病,症见带下量多、色白质稀、纳少、腹胀、便溏。

妇科止痒胶囊,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用于阴道炎证属湿热型患者。

两者合用除湿止带止痒。配合丹皮酚软膏外用,特别适合于女士湿疹患者。

3、健脾丸+曲咪新乳膏

配伍原因:健脾丸具有健脾开胃之功效,主治脾胃虚弱,脘腹满胀,食少便溏。人体湿气大,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脾虚,所以,健脾就能祛湿。

外用曲咪新乳膏,内服外用相结合,适合脾胃虚弱的湿疹患者。

经济实惠,内外调理,起效迅速。

4、盐酸赛庚啶片+连翘败毒丸+糠酸莫米松乳膏

配伍原因:见效快,中西药内服联合用药,加西药外用乳膏,适合有内热心火的患者。

但糠酸莫米松乳膏不应长期使用,否则可造成刺激反应。

5、黑豆馏油软膏+金蝉止痒胶囊

配伍原因:金蝉止痒胶囊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的功效。适用于湿热内蕴所引起的丘疹性荨麻疹,夏季皮炎等皮肤瘙痒症状;黑豆馏油软膏消炎,收敛,止痒。

两者联合用药,内服加外用,效果更好。

6、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地奈德乳膏

配伍原因: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用于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湿疹等。

地奈德乳膏适用于对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的各种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湿疹等。

两者联合用药,内服加外用,对湿疹等有一定疗效。

7、炉甘石洗剂+醋酸曲安奈德乳膏+维生素C

配伍原因:炉甘石洗剂用于急性瘙痒性皮肤病,如湿疹和痱子;醋酸曲安奈德乳膏用于过敏性皮炎、湿疹、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及瘙痒症;维生素C提高机体免疫力。

口服加外用,有一定疗效,但两种外用药应该错开使用。

8、硼酸软膏+复方鱼肝油氧化锌软膏+维生素C

配伍原因:硼酸软膏用于轻度﹑小面积急性湿疹﹑急性皮炎﹑脓疱疮﹑褥疮。

复方鱼肝油氧化锌软膏用于急慢性皮炎、湿疹、冻疮、轻度烧伤、烫伤等。

维生素C提高机体免疫力。

口服加外用,有一定疗效,但两种外用药应该错开使用。

9、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曲安奈德乳膏,乙氧苯柳胺软膏)+氯雷他定片+B族维生素

配伍原因: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用于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湿疹及苔藓样瘙痒症等。

氯雷他定片用于缓解慢性荨麻疹、瘙痒性皮肤病及其他过敏性皮肤病的症状及体征。

B族是人体组织必不可少的营养素,是食物释放能量的关键,有防止湿疹之作用。

三药联合使用,内服加外用,保健加治疗,有一定疗效。

10、湿毒清片+丹皮酚软膏

配伍原因:湿毒清片养血润燥,化湿解毒,祛风止痒。

丹皮酚软膏有消炎止痒作用,用于各种湿疹,皮炎。

两者均为中药制剂,内服加外用,安全可靠。

11、宝宝维肤膏+氯雷他定颗粒+炉甘石洗剂

配伍原因:宝宝维肤膏针对因儿童湿疹、尿布疹、奶疹、蚊虫叮咬及痱子引起皮肤不适的止痒与护理。

氯雷他定颗粒用于缓解慢性荨麻疹、瘙痒性皮肤病及其他过敏性皮肤病的症状及体征,颗粒剂适合儿童服用。

炉甘石洗剂具有收敛、保护作用,也有较弱的防腐作用。

宝宝维肤膏和炉甘石洗剂应该错开使用,三药联合使用,内服加外用,适合儿童湿疹。

12、盐酸依匹斯汀片+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配伍原因:盐酸依匹斯汀片适用于成人所患的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皮炎等。

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用于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湿疹、瘙痒症和神经性皮炎。

内服加外用,对湿疹有一定疗效。

13、马来酸氯苯那敏+维生素C+炉甘石洗剂

配伍原因:马来酸氯苯那敏是H1受体拮抗剂,具有抗过敏作用,能够减少炎症反应,减少渗出,高空作业、驾驶员和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能够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可增强扑尔敏的作用。

炉甘石洗剂具有收敛、止痒的作用,不适用于有渗出的患者。

上述药物联合适用于急性湿疹皮损为红斑、丘疹、水疱的患者,有一定疗效。

14、盐酸赛庚啶片+维生素C+硼酸洗液+氧化锌软膏

配伍原因:赛庚啶也是组胺H1受体拮抗剂,具有较强的抗过敏作用,能够减少毛细血管的渗出,副作用是嗜睡。

维生素C能够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减少炎症反应时的渗出,可增强赛庚啶的作用。

硼酸具有抑菌作用,能够清除皮损处的渗液,适用于渗出较多时。氧化锌软膏具有润滑、保护、收敛和消炎的作用,可增强硼酸的作用。

上述药物联合适用于急性或亚急性湿疹皮损局限但有轻度糜烂、渗出的患者。

15、醋酸泼尼松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维生素C+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炉甘石洗剂

配伍原因:泼尼松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过敏、抗炎和抗休克作用。

葡萄糖酸钙和维生素C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过敏、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的作用,与泼尼松联合可增强抗过敏作用。

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是抗过敏必用药物,是可靠的治疗过敏的药物。炉甘石洗剂具有收敛、保护作用,也有较弱的防腐作用。

上述药物联合适用于急性湿疹者。

16、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维生素C+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

配伍原因: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是H1受体拮抗剂,具有抗过敏作用,能够减少炎症反应,减少渗出。

高空作业、驾驶员和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维生素C能够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可增强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的作用。

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是激素类复合软膏,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

上述药物联合适用于亚急性或慢性湿疹皮损结痂、浸润或肥厚的患者。

温馨提示

1、远离感染源:寻找引起湿疹发病的原因,避免再次感染。

2、科学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食海鲜、酒类,饮食应清淡。

3、减少不良刺激:不能用手抓挠患处,禁止外用肥皂、热水烫洗患处等。

4、着装宽松得体:避免穿毛制品或尼龙织品,接触皮肤的衣服最好是纯棉制品。

5、按医生正确指导服用药品:以上的临床用药以及联合用药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国湿疹诊疗指南及其解读.百科名医网.-09-21

2、阮时宝.中成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07

3、陈仁寿等《新编临床中成药学》:科学出版社,.9

4、马少丹阮时宝《实用中成药荟萃》: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05

-END-

长湿疹了?按摩这几个穴位!

湿疹大多是因肝脏障碍或过敏体质引起,使人感觉阴湿刺痒,不舒服。我们可以通过手部穴位按摩增强人体的排毒功能,调节内分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较好调理湿疹。下面即是几个调理湿疹的关键穴位,有需要的可以参考一下。

1、风池穴

位置:后颈脊椎最上缘、左右二侧约二指宽凹陷处。

按法:以指腹按压,每次10到15下,想到就随时按。

作用:可疏风解热、去湿、抑制发炎、消肿、止痒。

2、曲池穴

位置:手肘弯曲成直角,在肘弯横纹的顶端处。

按法:以指腹按压,每次10到15下,想到就随时按。

作用:清热消炎、抗过敏,减缓红肿、搔痒等症状。

3、阴陵泉穴

位置:小腿肚近大腿交界处侧边、往前约一指宽凹陷处。

按法:以指腹按压,每次10到15下,想到就随时按。

作用:健脾利湿、降火,缓解发炎、搔痒等不适症状。

4、劳宫穴

位置:在掌心横纹中,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

按法:以指腹按压,每次10到15下,想到就随时按。

作用:清心和胃、消除面疮的作用。

5、合谷穴

位置:位于手背部第一、二掌骨之间。

按法:以指腹按压,每次10到15下,想到就随时按。

作用:促进面部血液循环、解除疲乏、振作精神、提神醒脑。

6、神门穴

位置:位于手腕和手掌关节处小指那一侧的腕横纹中。

按法:以指腹按压,每次10到15下,想到就随时按。

作用:促进面部血液循环、解除疲乏、振作精神、提神醒脑。

手部穴位按摩不仅可以治疗湿疹,还可以调节脏腑,以保美容。

7、大椎(位于颈根部中心的颈椎最下部)

  作用:按摩可缓解湿疹的症状。

  操作:医者一手支撑患者背部,另一手拇指指压穴位。过敏性体质而皮肤敏感的人,在本穴位会有硬结,只要揉软即可。

8、肩井(位于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医者以抓住患者肩膀的方式,用拇指稍加力量指压。但此部分若有湿疹或麻疹,对该穴位施灸效果更佳。

9、阳池(在腕背部横纹中,指伸肌腱的尺侧凹陷处)

  作用:对手部所生成的湿疹、麻疹更有效,是改善手部湿疹的有效果穴位。

  操作:医者或患者握着手腕而以拇指用力刺激。

最后温馨提醒下各位师兄,在手部按摩之前,一定要先洗手,按摩后再喝一杯清水。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荨麻疹患者皮肤黏膜血管会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适当的头部按摩能够减轻湿疹及荨麻疹的症状。

临床表现发烧、腹痛、腹泻、皮肤瘙痒,还可能伴有其他全身症状。

特效穴位百会穴、天柱穴、大椎穴

辅助按摩1.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用拇指指腹按压被按摩者头顶的百会穴,按压时用力要稍重,每次3分钟(图①)。

2.按摩者用拇指指腹按压被按摩者大椎(图②)、天柱穴,按压时用力要稍重,每穴每次各3分钟,以被按摩者产生酸胀感为宜。

中国湿疹诊疗指南及其解读

勿容置疑,湿疹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疾病。各类湿疹可占皮肤科门诊量的20%。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我国人民的皮肤病谱也发生了重要变化,过敏性(变态反应性)疾病越来越多,据研究湿疹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要超过糖尿病等某些内科疾病。 由于湿疹的病因多种多样,难以寻找,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因此导致了诊断的困难和不一致性,由此带来的是治疗的不一致与不规范。为了规范中国皮肤科医生乃至全科医生诊疗湿疹的行为,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组织国内皮肤科免疫学领域的专家经过多次讨论,制定并推出了“中国湿疹诊疗指南”(中华皮肤科杂志,,44(1):5-6),目的是规范我国在湿疹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医疗行为,使患者得到准确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

一、制定湿疹诊疗指南的背景湿疹的发病率在上升:据研究,湿疹在西方国家患病率高达10%以上,美国为10.7%,年进行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已经接近西方国家,近20年来在工业化国家中的发病率还在升高。我国正在不断推进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感染性皮肤病逐渐减少,而过敏性皮肤病却逐渐增加,近二十年来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也显示湿疹的发病率在上升。因此应当提高皮肤科医生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湿疹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大:湿疹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可持续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最显著的症状是瘙痒剧烈,可明显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严重者还可影响睡眠。有一项研究,将湿疹和糖尿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湿疹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远远高于糖尿病。湿疹概念存在中外差别:欧美等发达国家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我国,在欧美、日本等国都有特应性皮炎的诊疗指南。对于特应性皮炎和湿疹的认识,中外皮肤科医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最大的差别是在我国存湿疹的诊断率远远高于特应性皮炎,而在国外湿疹的诊断越来越少,许多中国医生诊断为泛发型湿疹的病例在欧美一般认为是内源性特应性皮炎。因为我国大量患者被诊断为湿疹,因此有必要制定我国湿疹诊疗指南。国内皮肤科医生对湿疹的认识水平不一,需要提高:在国内,临床上往往将皮炎和湿疹统称为皮炎湿疹类疾病,许多医生不认真研究皮炎与湿疹的区别,遇到起皮疹(丘疹)伴有瘙痒的患者,一律诊断为湿疹(或皮炎),因此导致治疗上的简单化甚至不正确。实际上,大部分皮炎为病因较明确的过敏性皮肤病,而湿疹往往是病因不甚明确的过敏性皮肤病;皮炎往往不为较局限,而湿疹往往范围大、对称;皮炎往往在去除病因后即可消退,而湿疹往往呈明星经过,缓解与复发交替。许多医生不知道如何去寻找病因,如何进行鉴别诊断,从而使得所采取治疗得不到理想的疗效。治疗还不够规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是治疗不当,二是治疗不足;三是治疗过度。治疗不当体现在治疗策略不正确或不完善,有不少医生重视用药,但不重视患者教育,不了解或不重视基础治疗,不知道如何选择药物,如不知道如何选择使用激素和非激素药物,因此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疗效;治疗不足体现在有些医生不敢用药,如有些患者和家属惧怕甚至拒绝应用应用激素类药物,医生往往迁就患者,不敢用疗效确切的药物,反而使用一些疗效不确切的药物,导致疾病疗效查或过早发生复发或加重。治疗过度则是相反,不管病情,应用了许多不必要的系统治疗药物,导致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发生上述三方面的原因除了医生水平外,缺乏一个易于执行的诊疗指南,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   二、湿疹诊疗指南的特点   1.简明扼要,易读易用:我们在制定本指南过程中,坚持为临床、为基层服务的理念,采取简明扼要,易读易用的原则,对发病机制等尽量压缩,突出临床医生最关心的湿疹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三部分。争取做到篇幅小、可读性强、易记。易用。 2.湿疹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困惑基层医生和最大问题,为了使广大医生提高对湿疹的诊断水平,在指南中我们提出了湿疹诊断的路线图,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写的很清楚,步骤分明,脉络清晰,医生沿这条步骤即可正确诊断湿疹。这样有利于帮助基层医生在湿疹诊断和鉴别诊断中遵循一条的规范化步骤,从而降低漏诊和误诊率。   3.强调在湿疹治疗中患者教育和基础治疗,将患者教育和基础治疗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指导医生如何与患者沟通,如何向患者解释疾病,如何指导患者用药,如何观察病情,如何注意“衣、食、住、行、洗”等方方面面的事项,提高医生对患者教育的意识。   4.反映最新治疗理念和治疗进展:在治疗方面,努力反映国际上关于湿疹治疗的最新治疗理念和治疗进展,在治疗方面,强调了外用糖皮质激素为湿疹治疗的一线用药,同时还强调了感染和细菌定植在湿疹复发和加重方面所起的作用,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此外,除了对传统的药物和方法介绍外,对近年来开始在临床应用的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白三烯抑制剂等新的药物以及窄波紫外线等治疗方法也进行了介绍,力争做到能够反映最新进展。   5.指导医生对某些顽固、治疗抵抗患者原因的分析和应对指导,这是本指南的特色之一。因为湿疹较难治疗,经常会碰到疗效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因此,正确指导医生客观分析治疗不成功的原因,对于修正治疗策略、改变用药种类和手段,最终提高疗效,解除患者病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希望能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 三、湿疹指疗南的适用对象各级各类皮肤科医师:本指南首先适用于各级皮肤科医师,包括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博士生、硕士生等。为他们提供湿疹正确诊断的流程、步骤以及正确治疗的选择。全科医师:在基层,特别在边远地区,许多皮肤病由全科医师诊治,湿疹是最常见的皮肤病,全科医师应当学会诊治。如果遵循指南进行诊治,不容易误诊误治,可提高全科医师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水平。其他临床学科的医师;可在特殊情况下,如下基层碰到湿疹患者,而又没有咨询皮肤科医师的条件,可利用本指南的原则进行诊疗。 附:中国湿疹诊疗指南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伴有明显瘙痒,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是皮肤科常见病,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美国为10.7% 1.病因与发病机制湿疹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机体内因包括免疫机能异常(如免疫失衡、免疫缺陷等)和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营养障碍、慢性感染、肿瘤等)以及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外因如环境或食品中的过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日晒等均可以引发或加重湿疹。社会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本病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目前多认为是在机体内部因素如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的基础上,由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免疫性机制如变态反应和非免疫性机制如皮肤刺激均参与了发病过程。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侵袭、超抗原作用或诱导免疫反应引发或加重湿疹。2.临床表现   湿疹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期。急性期表现为红斑、水肿基础上粟粒大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及渗出,病变中心往往较重,而逐渐向周围蔓延,外围又有散在丘疹、丘疱疹,故境界不清。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糜烂面结痂、脱屑。慢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粗糙肥厚、苔藓样变,可伴有色素改变,手足部湿疹可伴   发甲改变。皮疹一般对称分布、常反复发作,自觉症状为瘙痒,甚至剧痒。   3.实验室检查   主要用于鉴别诊断和筛查可能病因,血常规检查可有嗜酸细胞增多,还可有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增高,部分病人有血清IgE增高,变应原检查有助于寻找可能的致敏原,斑贴试验有助于诊断接触性皮炎,真菌检查可鉴别浅部真菌病,疥虫检查可协助排除疥疮,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可帮助鉴别具有湿疹皮炎皮损的先天性疾病,皮损细菌培养可帮助诊断继发细菌感染等,必要时应行皮肤组织病理检查。 4.诊断和鉴别诊断   湿疹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特殊类型的湿疹根据临床特点进行诊断,如乏脂性湿疹、自身敏感性皮炎、钱币状湿疹等;非特异者可根据临床部位进行诊断,如手湿疹、小腿湿疹、肛周湿疹、乳房湿疹、阴囊湿疹、耳湿疹、眼睑湿疹等;泛发性湿疹指多部位同时发生的湿疹。湿疹严重程度可根据其面积和皮疹的特点进行评分。需与下列疾病鉴别:①类似湿疹的其它疾病,如疥疮、浅部真菌病、淋巴瘤、嗜酸细胞增多症、培拉格病等;②具有湿疹皮损的先天性疾病,如Wiskott-Aldrich综合征、选择性IgA缺乏症、高IgE复发感染综合征等;③其他各类病因或临床表现特异的皮炎,如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淤积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等。5.治疗   主要目的是控制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应当从整体考虑,兼顾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特别要注意治疗中的医疗安全。   (1)基础治疗①患者教育:需要说明疾病的性质、可能转归、疾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有无传染性、各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不良反应等。指导患者寻找和避免环境中常见的变应原及刺激原,避免搔抓及过度清洗。对环境、饮食、使用防护用品、皮肤清洁方法等也应提出相应建议。②避免诱发或加重因素:通过详细采集病史、细致体检、合理使用诊断试验,仔细查找各种可疑病因及诱发或加重因素,以达到去除病因、彻底治疗的目的。如乏脂性湿疹应去除使皮肤干燥的因素,感染性湿疹应治疗原发感染等。③保护皮肤屏障功能:湿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有破坏,易继发刺激性皮炎、感染及过敏而加重皮损,因此保护屏障功能非常重要。应选用对患者皮肤无刺激的治疗,预防并适时处理继发感染,对皮肤干燥的亚急性及慢性湿疹加用保湿剂。   (2)局部治疗是湿疹治疗的主要手段。应根据皮损分期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急性期无水疱、糜烂、渗出时,建议使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乳膏或凝胶;大量渗出时应选择冷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可用氧化锌油剂。亚急性期皮损建议外用氧化锌糊剂、糖皮质激素乳膏。慢性期皮损建议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硬膏、乳剂等,可合用保湿剂及角质松解剂.   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依然是治疗湿疹的主要药物。初始治疗应该根据皮损的性质选择合适强度的糖皮质激素:轻度湿疹建议选弱效糖皮质激素;重度肥厚性皮损建议选择强效激素;中度湿疹建议选择中效激素。疑与细菌感染有关者可合用外用抗生素类制剂或使用含抗菌作用的复方制剂。儿童患者、面部及皮肤皱褶部位皮损一般弱效或中效激素即有效。强效糖皮质激素连续应用一般不超过2周,以减少急性耐受及不良反应。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对湿疹有明确治疗作用,且没有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尤其适合头面部及间擦部位湿疹的治疗。   细菌定植和感染往往可诱发或加重湿疹8,因此抗菌药物也是外用治疗的重要方面。可选用各种抗菌素、化学性抗菌药物的外用制剂,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的复方制剂。其他外用药如焦油类、止痒剂、非甾体抗炎药外用制剂等,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应用。   (3)系统治疗①抗组胺药:根据病人情况选择适当抗组胺药止痒抗炎。②抗生素:对于伴有广泛感染者建议系统应用抗生素7-10天。③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有一定抗过敏作用,可以用于急性发作或瘙痒明显者;④糖皮质激素:一般不主张常规使用。适用于病因明确、短期可以祛除病因的患者,如接触因素、药物因素引起者或自身敏感性皮炎等;对于严重水肿、泛发性皮疹、红皮病等为迅速控制症状也可以短期应用,但必须慎重,以免发生全身不良反应及病情反跳。⑤免疫抑制剂:应当慎用,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仅限于其他疗法无效、有糖皮质激素应用禁忌症的重症患者,或短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病情得到明显缓解后、需减用或停用激素时使用。 (4)物理治疗紫外线疗法包括UVA1(-nm)照射、UVA/UVB照射及窄谱UVB(-nm)照射,对慢性顽固性湿疹具有较好疗效。 (5)中医中药疗法中药可以内治也可以外治,应根据病情辨证施治。中药提取物如复方甘草酸苷、雷公藤多苷等对某些患者有效。应注意中药也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损害等。   (6)复诊及随防本病易复发,建议患者定期复诊。急性湿疹患者最好在治疗后1周、亚急性患者在治疗后1~2周、慢性患者在治疗后2~4周复诊一次。复诊时评价疗效、病情变化、是否需进一步检查以及评价依从性等。对于反复发作,持续不愈的病例,要注意分析是否存在:①刺激性因素;②忽略性接触过敏原;③交叉过敏;④继发过敏:如对治疗中的外用药物过敏;⑤继发感染;⑥不利环境因素和⑦不良全身因素等。

赞赏

长按







































重庆白癜风治疗
著名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yaguoo.com/jcjj/2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