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好人”黄河铮每天骑着自行车来往水口街道龙津社区到市区两地之间,顶着烈日,冒着细雨,暑去寒来,每天风雨无阻往返十多公里,在23个年头里跋涉了12万多公里路,相当于绕着地球赤道走了3圈多,把爱和温暖送给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把自己的晚年无私奉献给社会。
“人生在世,不图谋私,始成大器;人无私心,必有爱心,为民所爱。”这是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位平凡的老人,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和执着的追求,用过去在惠州的23年时光,给社会点燃了无数的温暖,诠释了平凡又感人的大爱人生。
人物档案
23年志愿路诠释黄河铮的大爱人生
黄河铮,原名何新苏,生于年3月,广东顺德人。曾参加抗美援朝,后在中央冶金部医院任副院长。年退休后一直在惠州从事志愿服务事业,包括为群众义诊,担任惠州市特殊学校聋哑孩子的义务辅导员和保健医生,为惠州市八中西藏班学生补蚊帐、缝衣服。因贡献突出,荣获“惠州市优秀志愿者”、“第七届中国百名优秀志愿者”、“广东省扶残助残先进个人”、“广东志愿服务20周年最具影响十大人物”,以及广东志愿服务最高荣誉奖。年当选为“感动惠州”年度人物。年1月2日在惠去世,享年82岁。
退休义诊
放弃月薪9万工作机会坚持义诊
年,黄河铮从海南退休,回到老伴的家乡惠州水口,也拉开其十几年义诊的序幕。
由于黄河铮的医术精湛,口碑载道,每天上门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患者上门求医,他主动接待。但他只开药方不供药,不收诊费,不收任何报酬,后来有患者反映他开的药有的在惠州买不到,于是他便托外地亲友采购寄回,然后按成本价卖给患者。而对一些一时拿不出钱的贫困患者,则先挂账。一些边远地区有病人需要他,他二话不说,蹬上唯一的交通工具——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翻山越岭赶去。
曾经医院的澳门老板慕名找上门来,想聘请他做公司的保健医生。开出的价格是底薪每天元,而且看一个病人,另给提成,还有三层洋楼免费居住。这样一估算,黄老每月的收入至少可达9万元,是退休工资的数十倍。但黄河铮谢绝了,他说“一旦成了老板的人,就得把大多时间花在公司上,那样就不能帮助更多穷人看病了。”
情系藏娃
放弃家人团聚也要为藏娃治病
如果说黄河铮免费义诊,“退而不休”缘于对本职工作热爱的话,那么,热情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则体现出了他慈祥的一面,有一组数字是惊人的:黄河铮及其老伴每月加起来的退休金才元,而9年间他在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方面的付出达到多元。
年,市八中开办西藏班,黄河铮一直担任那里的校外辅导员,用退休金给孩子们买文具、买药,逢年过节时买礼品、买糖果糕点。几年来,黄河铮不知从城区往返水口多少趟,为西藏班的学生采了多少次草药,煲了多少凉茶,为病孩子熬过多少回补品汤。
年春节,已有10年没与儿女在一起团聚的黄河铮,原本打算去珠海,与儿女们过个团圆年。但就快放寒假时,有个学生给黄河铮递个条子:黄爷爷,救救我们吧,我们满身疥疮。
为了这些孩子,老人毫不犹豫放弃了与家人团聚。老伴原本在珠海儿子家带孙子,也特意回惠州和老伴一起照顾孩子。疥疮传染很快,多个学生得病,孩子们痛苦不堪。黄河铮心急如焚,又是买药,又是熬药,花了多元,终于将孩子们一个个都治好。
远离家乡的藏娃深深地爱上了这位好心老人,亲切地称他为“爷爷”。一年年过去,许多藏娃已毕业,离开惠州,但他们心目中却始终挂念着挥手的“爷爷”。
关爱残疾儿童
采草药为师生煎茶
年,惠州市特殊学校建成,首次招收32名聋哑儿童入学,黄河铮从报上看到这一消息,主动请示有关部门,要求担任聋哑孩子们义务的辅导员和保健医生。
当夏季流行性疾病多发,黄河铮和老伴背上药篓到野外采集了几十斤中草药,回到家里再洗净、晒干、加工和调配,然后才送到学校给师生们定期煲保健凉茶。他把全校师生的健康已经当做自己的责任,他认为特殊学校的孩子们已经很不幸了,他要让孩子们远离病痛的纠缠,健健康康地成长。
每当开学的时候,他都会给每一位聋哑儿童都送上一只水杯,叫“爱心杯”。另外,他还主动找到市新华书店的领导,争取到册赠送图书。
人物评价:
黄老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传播大爱的一生
“他是个好人。我佩服他,能把做好事当成事业,每天都做。他做完好事,就高兴,我看他高兴,自己也高兴,也理解、也支持,还帮着种药材。话说回来,即使不理解,也改变不了他。”——妻子卢翠仪
“我以前患肾炎一直医治不见效,曾想过放弃治疗,后来经人介绍找到了黄老,通过调理消除了炎症和浮肿,身体恢复了健康。他是个大好人。”——陈江石圳村村民黄来胜
“敬爱的黄爷爷:我现在上了高中,到了新的环境,对您的想念与日俱增。回想起在惠州读书时,您给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我心里就直想掉泪……”——西藏班学生次丁拉姆(写信)
“黄老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播撤大爱的一生。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长存,激励着我们将爱心事业进行下去。他所做的一切,也为更高标准建设科学发展的惠民之州道德建设与文明城市建设提供了一个坐标,成为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传播者和推动者。”——惠州市一窗灯火公益协会会长黄伟辉
记者手记:
以行动诠释志愿精神
黄河铮感受到人世间最大的幸福:他以自己的毅力、热情和爱心,长期为群众义诊,为西藏班学生送去关爱,把特殊学校的孩子哺育成祖国希望的花朵,被当地群众称为活雷锋、活菩萨,大家都尊称他为“黄老”。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发自内心深处的爱。历经坎坷仍持璞玉之质,皓首苍颜而存赤子之心,他以一个平凡老人微小的力量和执着的追求,点燃着滚滚红尘中一个温暖的火点,成就了世人眼中的‘大爱’”。这是“感动惠州”颁奖晚会上,给予黄河铮的颁奖词。以“大爱”来评价这位耄耋志愿者和他的善行美德是丝毫不为过的。
黄老生活哲学是:无后顾之忧,有温饱保障,能帮助别人,多行善事,就是最大的幸福。在世人公认的种种成功之外,黄老在为人们提供心灵获得幸福的另一种可能——那也许是最朴素的真谛。他付出的是辛劳和汗水,收获的是充实和幸福。
黄老二十多年坚持行善让我们知道,一个人应当也可以为他人、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在于他是否有着辉煌的经历,也不在于他从事着什么样的职业,关键是要有一颗关爱他人的心;黄河铮的二十多年坚持也让我们懂得一个道理,只要真诚地付出,就一定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就一定能够获取心灵的满足。
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人都会真切地感受到,正因为黄河铮的平凡,他所做的一切才显得如此弥足珍贵;正因为平凡,他的爱心行动带给我们的是如此不可缺失的社会温暖和心灵的希望;正因为平凡,他的无私奉献才让人看到了志愿服务宝贵的精神价值和深刻内涵。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