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家具在明代时期,已经基本完全定型,那么,为什么又要在这一篇介绍一下清朝的家具呢?虽然,清朝的家具基本延续了明代家具的风格,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世,使得中国物资积累达到了顶峰。
为了凸显皇权的尊贵和大好的盛世,工匠们迎合统治者的心态,开始一改明式家具的简洁典雅,在明代家具的基础上,进行细节勾画,进一步制造出富丽堂皇的家具。
这也就是这篇要介绍清代家具的原因。
在清初时期,家具基本上没有什么过多改变,还是延续了明代家具的风格,一直到康熙年间以后。那个时候,康熙、雍正、乾隆三任皇帝,励精图治,开创出康乾盛世。国内制造家具的工匠队伍急速扩张,制作家具的原材料也不断丰富,物资积累达到顶峰。
在统治者的授权下,人们大兴土木,各种皇家园林不断兴起。要想匹配如此华丽的园林,家具自然也要变得更加华丽。由此,皇室家具也从形式用料到装饰等,都从原先的简洁典雅,改为复杂华丽。
皇室引领的“崇尚复杂华丽家具”的潮流,自然也开始成为权贵们和民间争相模仿的对象。尤其是权贵们,他们开始纷纷效仿皇室。
在设计园林和设计家具的时候,权贵们要求设计者一定要独具匠心,争奇斗艳,以便自己将来可以拿出去炫耀。由此,清朝时期的家具还有了炫耀富贵的功能。
从这里大家就可以看出,清朝的家具和明代的家具有了强烈对比——清代家具强调装饰繁琐复杂,富丽堂皇;而明代家具则崇尚造型简单、典雅。
清代家具在明代家具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造,使得清代家具式样繁多、功能明确。
光就书桌一词而言,就有折叠式大书桌、炕用矮桌、书房有大桌等等许多其他类型。以太师椅为代表的坐具也成了清朝时期的流行家具。
清代家具与前面几个朝代的家具最明显的不同,就是他们已经开始结合厅堂、卧室、书房等不同空间,进行相对应的设计,进一步细化家具种类。
在乾隆年间后,我国的家具制作和设计形成了以苏州、广州、北京三大城市为中心的局面。也由此诞生了苏式家具风格、广式家具风格和京式家具风格。接下来,就略微介绍一下这三种家具风格。
首先是苏式家具风格。
苏式家具是以江苏省为中心的、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生产出来的家具(主要还是长江下游,中游略少。)
早在明朝早期,因为地理位置特殊,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家具制造业也十分发达。苏式家具是较早形成的一种家具风格。苏式家具在明式家具中一直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
苏式家具源于江南水乡一带,自然也沾染了江南的温婉气息。
苏式家具与苏式建筑一样,强调格调高雅、造型优美。在建造过程中,工匠们只需要注重体现线条的流畅、主人家的朴素大方,不用体现主人家的富丽豪华。
江南一带的人们擅长经商。经商之家往往强调用料讲究。因此,苏式家具也强调用料讲究,精工细作,在中国家具史上有“稀料如金”的美称。偷偷说一句,这也是为什么苏式家具在用料上,会比广式家具、京式家具要少的原因。
一直到清代。清代的苏式家具传奇了,明代家具的风格在建造和用料上,依旧坚持初心——不追求华丽奢侈,不过度浪费。但是苏式家具也有创新,融入了新的工艺——镶嵌技术和雕刻技术。
苏式家具的镶嵌技术和雕刻技术具有自己的特色。工匠们主要运用这两种技术在箱柜和屏风上。
苏式家具的箱柜通常是以硬木做框架,然后涂上漆。涂上漆的作用就是延长箱柜的使用寿命。工匠们等到涂漆的工序完成之后,再对箱柜进行打磨平整,然后再上光漆,等光漆阴干之后再重新上图案。上图案的步骤:先在箱柜上描出图案,再按照图案大小进行雕刻和镶嵌。
之前就说过苏式家具并不追求华丽奢侈,但为什么又使用了镶嵌和雕刻技术呢?这难道不会使苏式家具更加华丽、奢侈吗?
其实这二者并不矛盾。因为苏式家具中使用雕刻工艺,大部分时候都只是进行小面积的雕刻,很少有大面积雕刻的作品。
苏式家具的华丽奢侈是一定有的,只是不如广式家具和京式家具那样显眼。苏式家具中,常见的镶嵌材料主要是玉石、象牙、螺钿等。
苏式家具中主要使用的绘画题材是名人画稿。传统纹饰主要是海水、云龙、龙凤呈祥、缠枝莲花或者牡丹等等。
为了节省硬木材料,工匠们在制造大件器物时,多数时候会使用包镶手法——即把软木和紫檀搭配起来使用,使用杂木做骨架,外面贴上硬木材料。虽然这种做法比单纯用硬木制作家具要费时多,但是却极大程度地节省了材料。
苏州的工匠们也没办法呀,毕竟苏州的硬木材料来之不易,这是既能节省材料、又不会影响整体效果的最好办法。
同时,工匠们为了节省材料,在制作桌子、椅子的时候,也常常在暗处掺杂其他的杂木——当然是在不影响桌子,椅子整体功能的情况下才掺杂啦。
包镶手法下最具代表性的家具,无疑就是紫檀黑漆炕桌。紫檀黑漆炕的桌面就是以软木做芯,外面包镶着紫檀木。
包镶手法制作出的苏式家具,不仅减轻了家具的重量,使得家具不容易变形,坚固耐用,这才使得许多苏式家具能够流传至今。
说到这里,要说一下包镶手法和贴皮的区别。贴皮用的材料一般很薄,只能够起到装饰作用,并不能稳固家具。而包镶使用的木材特殊,材质厚实,比如紫檀木,能够保护家具不易变形。
包镶手法在今天也有运用,比如今天所使用的复合地板就使用了包镶手法——上层使用昂贵木材,中层使用不易变形的弹性木材,下层使用耐磨的木材。
接下来聊聊广式家具。
广州地理位置特殊,是中国与西方交流的主要口岸,所以广式家具的风格也融合了中西的风格。广式家具整体上形体厚重,雕刻复杂,用料大方,对我国的家居装饰风格起到了很大冲击作用。
广式家具的装饰花纹的雕刻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方建筑装饰风格的影响。
广式家具的整体造型还是使用中国传统做法,只不过之后在细节上的雕刻镶嵌手法受到了西方的影响,采用了西式纹样。
所谓西式纹样,多数情况下是以一朵或者几朵花为中心,向四周伸展枝叶。西式纹样完成后,整体呈现上下左右对称。
广式家具的镶嵌技术多用在插屏、围屏、挂屏等家具上,原料主要有象牙雕刻、珐琅、玻璃画。
珐琅又名景泰蓝,始于明代景泰年间,品种繁多,是中国独有的艺术。玻璃油画(在玻璃上画油彩画)则是在清代初期,从西方传入我国的一种艺术装饰风格。玻璃油画最早是在广州兴起的,多见于装饰屏类家具。
最后一种便是京式家具。
京式家具是广式家具和苏式家具的结合体。民间有传言说,当年皇室曾召集制作广式家具和苏式家具的两家高手,齐聚北京。本来双方互看不顺眼,但在比拼过程中发现了对方的优点,便加以融合,从而诞生了新的家具样式——京式家具。
京式家具融合了广式和苏式家具的优点。
首先,在用料上,肯定比习惯铺张浪费的广式家具要节约,但也比习惯内敛含蓄的苏式家具相对大方。
其次,京式家具在造型上更偏向于广式家具的雍容华贵,因为这毕竟是给皇宫贵族使用的,不能过于朴素。
最后,京式家具也学习了苏式家具的优点,从古代器物上取材,大量运用皇室象征图案,比如龙凤呈祥等,来显示皇家威严。
最后再总结一下苏式家具和广式家具的区别。
苏式家具和广式家具在制作理念上就存在着根本性差异。只要一看材料,就能够分辨出这是苏式家具,还是广式家具。
首先,广式家具在制作时一律选用紫檀木,不管是看得见的地方还是看不见的地方,都会选用这种名贵的材料,出手十分大方。苏式家具则讲究拼接处理,是喜欢使用包镶手法,只会把好的材料用在人们看得见的地方。
其次,广式家具喜欢使用金、银、宝石等华丽物品作为家具的装饰,而苏式家具主要运用竹、玉、象牙等素雅之物作为装饰材料。
最后,广式家具喜欢用西洋纹饰,这样可以显得家具整体造型绚丽华贵,而苏式家具强调内敛含蓄,图案也多是简洁典雅的古纹。
这样一总结,相信大家能够区分出苏式家具和广式家具了吧。
总得来说,苏式家具用料节俭,造型简单,线条流畅,具有明式遗风,而广式家具用料大方,强调中西合璧。京式家具结合上述两种家具的优点,控制用料,运用古声古色的纹饰,更进一步突出皇宫贵族特征。